分享

舌诊是应该普及的

 医之大者 2023-02-04 发布于吉林

现在的临床已经不是中医的天下了,在门诊的时候,把脉结束后一般要看舌苔,当我说舌苔的时候,有些患者不知道是什么,当我说看一下舌头的时候,又把嘴张大,发出“啊”的一声,像是采核酸的姿势,可以清晰的看到扁桃体,就是不能很好的看舌苔。

舌诊是真正应该普及的方法,因为简单实用,可操作性非常强,每天早晚刷牙的时候都可以顺便看一下,就能大概知道自己的身体状态。

经常有患者说早晨刷牙的时候,会把舌苔刷掉,因为太厚了,而且总有异味,殊不知这是身体出问题的表现。

如此简便的方法如果得以普及,人们很多时候不需要到医院做胃肠镜、超声等检查,非常有助于中医的复兴和健康的维护。

舌象表现出来异常的时候,人们可能不会那么重视,因为舌象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口腔活动、进食、喝水等日常动作,以及一天中的阴阳变化,舌象也有所不同。毕竟不像是西医的影像学检查,人们越来越注重这些理化检查的结果。

舌诊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是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诊断方法。

在《内经》时代,舌诊尚且没有发展完备,只是有舌与疾病关系的相关记载,《灵枢·寒热病》 “足太阴气绝者,則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肉痿",这是与足太阴经循行相关的,其他也有一些舌头形态的描述,可以认为是舌诊的萌芽状态。

《伤寒杂病论》中就有了舌质和舌苔的论述了,比如“舌上白胎滑者,难治”,“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舌苔的观察已经可以作为辨证的依据。

任何一种诊法都是逐步完善起来的,就像是中医的基础理论框架形成以后,后世的历朝历代都有一些诠释经典的著作,后学者也很难每一部都看,这也是为什么学中医要从根源上去学习,现代的很多书参考意义不大,中医就是这么一种古老的文化,到了现代之后,知识的更新换代太快了,所以含金量也会下降。

到后世逐渐出现舌诊的专著,现代更是有彩色的图谱,网络上也有很多的资源,只不过,舌苔的观察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容易误判。

在条件允许的时候,还是要四诊合参,才能更为准确的判断,如果距离比较远,只能看舌苔的情况下,就拍一张空腹时候的照片,还是能初步判断一下身体状态的。 

连续八天的门诊,有点筋疲力尽的感觉,今天半天门诊看了七十个,一口水没喝,从坐下就没站起来过,一个西医院,中医科的人竟然是最多的,也足够说明我是努力的,中医需要更多我们年轻医生去尽己所能的做一些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