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塑大脑,重塑人生》对功能区域特定论的抗议

 循天园 2023-02-05 发布于广西

巴赫——利塔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怀疑大脑的功能区域特定论。他那时在德国做研究,那个实验室是专门探讨视觉如何产生的。他们在猫的大脑视觉皮质上放探针,记录这些微电极放电的情形。他们给猫看一个图形,猫的视觉皮质区上的电极会送出电波(脑波)表示它们在处理这个图片。但是当猫的爪子偶然被摸到时,视觉皮质区也活化了,这表示它也处理触觉的信息。他们还发觉当猫听到声音时,视觉区域也活化起来。

巴赫——利塔开始觉得“一种功能,一个位置”的功能区域特定论可能是不对的,猫的视觉区至少处理两个其他的功能:触觉和听觉。他开始认为大脑大部分应该是“多重感觉区”(polysensory),即感觉皮质区能够处理一种以上感官所送进来的信息。

这是因为我们的感觉受体把从外界送进来不同种类的刺激,不论它们的来源是什么,统统转换成电流,透过神经传导下去,这些电流的形态就是大脑中的共同语言,在大脑中不再有视觉的影像、声音、味道、感觉,它统统是电流[1]。巴赫——利塔了解到,处理这些电脉冲(electrical impulses)的地方比神经科学家以为的还更协调,更一致。这个看法后来得到神经科学家蒙特卡索(Vernon MountCastle)实验的支持,他发现视觉、听觉和感觉皮质区都有相同的6层细胞结构。对巴赫-利塔来说,这表示皮质的任何区域都应该可以处理传送到那儿的任何电流信号,我们大脑的模块应该没有那么专业。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巴赫-利塔开始研究所有跟功能区域特定论不合的案例。因为他懂得很多国的语言,所以他可以读那些没有被翻译、比较旧的科学文献,重新发现在僵硬严谨的功能区域特定论还没有流行时的一些科学研究报告。他发现19世纪20年代,佛罗伦萨(Marie-Jean-Pierre Flourens)就已经发现大脑可以重组了。他重读常常被人引用但是很少被翻译的布罗卡的法文著作,他发现即使是布罗卡都没有关上大脑可塑性的门,是他以后的徒子徒孙曲解了他的发现。

“触觉-视觉”仪器的成功,更使巴赫-利塔重新去探讨大脑地图,毕竟这个奇迹不是来自他的仪器,而是病人那可以改变、可以适应新的人工信号的大脑。在大脑重新组织的过程中,他怀疑从触觉感官送上来的信息(本来是在大脑顶端的感觉皮质区处理的)已经重新规划路线,送到大脑后端的视觉皮质区处理了。这表示从皮肤到视觉皮质的神经回路正在发展中。

40年前,正当大脑功能区域特定论的帝国延伸到它最远的疆域时,巴赫-利塔开始提出他的抗议。他称赞功能区域特定论的成就,但是提醒大家有很多的证据显示大脑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有很大的可塑性。他有一篇论文被退稿6次,并不是因为他的证据有问题,而是他竟敢把“可塑性”这个字放在论文的标题上。在《自然》刊出他的论文后,他所敬爱的指导教授,196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拉格纳·格拉尼特(Ragnar Granit)请他去家里喝茶,格拉尼特因他在视网膜研究的贡献而得奖,他也帮忙使巴赫-利塔在医学院的毕业论文能够发表,格拉尼特在称赞巴赫-利塔在眼球肌肉研究上的卓越表现后,便请他太太离开房间,然后问他(纯粹是为他好)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大人的玩具”上?但是巴赫-利塔仍然坚持,并且开始把大脑可塑性的证据在一系列的书和论文中陈列出来,并且发展他自己的理论来解释这些替代现象背后的原因。(诺曼·道伊奇)

[1] 就好像在美国用美元,在中国香港地区用港币,但是进入中国台湾地区统统要换成台币才可以使用,大脑的通用语言是电流。——译者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