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风的神经可塑性康复法:偏瘫并非不治之症

 自然疗法指南 2021-02-04

本文包括:

  • 什么是神经可塑性

  • 大脑神经可塑性的十大原则

  • 神经可塑性疗法研究的源起

    ——中风患者经过训练后奇迹般康复

  • 中风康复的“限制-诱导训练法”

  • 什么是神经可塑性?

所谓神经可塑性,是指大脑在生命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改变的能力。比如,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神经回路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神经可塑性是大脑原生的能力,目的是适应个体的发育成长过程,或者是在大脑损伤之后通过可塑性重建连接。发育中的大脑比成年人的大脑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即使是成年人的大脑,也是有可塑性的。

  • 大脑神经可塑性的十大原则

       1, 用进废退 -- “Use It Or Lose It”

长时间不积极参与任务的神经回路(神经连接)会退化大脑是- -个用进废退的器官,当行走变得愈发困难的时候,松懈只会让患者仍然具备的行走回路因为不使用而进一步萎靡下去。一旦回路萎靡,如果患者再次尝试使用,他说不定会失败,由于“习得性废

用”,大脑的模式检测器会“学习”到他不能走路。习得性废用最先是在中风患者身上观察到的。

事实上,在任何大脑功能损失或衰退的情况下,人都容易受到诱惑,寻找途径绕过缺陷(这是很可以理解的),从而无意中加剧该回路的损耗。

        2, 越用越好 -- “Use It and Improve It”

     增强特定大脑功能的训练可以提高这种功能。如中风后,为了恢复瘫痪一侧的手臂,用约束诱导运动疗法——通过限制健康的手臂,迫使患者尽可能地使用瘫痪的手臂

        3, 针对性 -- “Specificity” 

       大脑的可塑性和大脑接受的训练性质直接相关。 

        4, 重复重复再重复 -- “Repetition Matters” 

        通过训练达到神经网络的整形需要足够多的重复 

        5, 强度要够 -- “Intensity Matters 

       研究还表明,治疗计划越密集,一个人越有可能取得成果 

        6, 时间很重要 -- “Timing Matters” 

       越早通过训练引发神经性改变,康复的机会就越好 

        7, 显着性 -- “Salience Matters” 

        如果训练效果对病人很明显也很重要,他们更容易坚持,也更容易记住学习的技能。 

       8, 年龄 -- “Age Matters” 

       训练引发的可塑性更容易发生在年轻的大脑中。年轻的大脑已经比衰老的大脑更具可塑性和适应性。 

       9, 可转移 -- “Transference and Generalization” 

        针对一种任务的训练产生的神经网络的塑性可以提高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 

        10, 补偿和干扰 -- “Interference” 

       大脑补偿所形成的可塑性,会阻碍训练想要达到的效果 

  • 神经可塑性疗法研究的源起——中风患者经过训练后奇迹般康复

神经可塑性的先驱保罗·巴赫-利塔教授,他的父亲在65岁时曾经中风,几乎全身瘫痪,并基本失去了语言能力。当时,保罗的在墨西哥大学学医的兄弟乔治·巴赫-利塔果决地将父亲领回家,像训练一个婴幼儿走路、说话、做事一样,让父亲坚持做康复活动——学爬、学拿东西、学发音等,乔治常常把东西丢到地上,让父亲捡起来,还让父亲去打扫走廊。(邻居都觉得太不像话)

这种严格的“虐待”产生了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的康复后果———3年后,彼得的身体完全恢复正常,此后,他又工作了整整5年,最终是死于高山远足期间心脏病发作。一位神经病理学家解剖了彼得的大脑,结果吃惊地发现,彼得的大脑已经完全康复,看不出曾被破坏的痕迹。神经可塑性的先驱保罗·巴赫-利塔受启发开始研究大脑的神经可塑性

  • 中风的“限制-诱导训练法”

保罗·巴赫之后,又有科学家陶伯克服了极大的困难继续研究, 他研究提出了“限制-诱导训练法”,并在他的诊所中成功的使很多中风患者恢复了身体功能,并且显示萎缩的大脑地图重新扩大。

第一个实验是测量6位平均中风6年、有手麻痹现象病人的大脑地图,6年远超过了自然恢复所预期的时限。在经过限制-诱导疗法后,这6位病人大脑中手的地图都扩大了两倍。第二个实验是让我们看到这个改变在两边的脑半球都发生了,表示神经可塑性的改变比我们想象的更广泛。

  下面摘录《重塑大脑·重塑人生》中介绍陶伯“限制-诱导疗法”的内容:

1)我们在陶伯的诊所中最先看到的东西是厚厚的棉布手套和吊腕带:一走进室内,就看到成人在他们好的手上戴着厚重的棉布手套在他们好的手臂上吊着吊腕带,他们清醒时90%的时间都要这样戴。(备注:限制正常功能手臂的运动,迫使瘫痪手臂运动)

  2)在这里,他们用“塑造”的行为主义训练方式,一点一点地引诱病人朝目标走去。大人在玩小孩子的游戏:有人把木棍插进有很多洞的板子中;有人在抛接大球;有人把桌上一大堆铜板捡起来,放进碗中。
这些游戏都不是随便叫他们玩的,他们在重新学习如何走路,像婴儿最初学走路时那样,一小步一小步地练习,他们要把大脑中的运动程序重新唤醒。

 3)一般的复健疗程通常一次只做一个小时,一周3天。这里的复健是
一天6个小时,10~15天中间不休息。病人都累极了,有时必须睡午觉,病人一天做10~12种作业,每一种作业要重复10次,他们的进步会很快,作业的难度也逐渐提高。

 “大量练习”(两周内集中练习)是为了引发启动大脑的可塑性改变,帮助大脑重新组织。


不论中风多久的患者都可以从训练中受益:

陶伯原始的研究发现只要还有一点动手指头能力的病人几乎都可以恢复,也就是说,一半的中风病人都可以从这个疗程中受益。

陶伯诊所后来发展出的训练可以让完全瘫痪的手再动起来。他们一开始只治疗中度中风的病人,但是现在,用控制组来对照,显示80%已经失去手臂功能的人有显著的进步。许多严重中风患者有显著的进步。甚至有中风4年以上的患者,在接受这种限制-诱导疗法后,也有显著的进步。

   诊所曾经治疗过一个中风45年后的患者(是在10来岁的时候就中风了)也取得了成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