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惜,新市“元宵上灯节”古风活动没有了

 张明儿 2023-02-05 发布于浙江

眼下,“元宵灯会”在各地已为常见的应节民俗活动,目前新市古镇,“元宵上灯节”古风活动没有了,一座古镇,如此接地气的传统文化活动丧失了,想起来实在令人十分惋惜。
新市“元宵上灯节”是一项极有传统文化品味的花灯盛会,目前上了年纪的新市人前辈,对新市的“元宵上灯节”闹市活动记忆犹新。特别是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新市举行过一次“元宵花灯”盛会规模空前,人山人海,灯彩纷呈,很多观赏者有来自于县市与省外的,让“新市灯会”名扬江南。新市已故老人章文钺先生在他的一篇回忆文章说道:
举行灯会那天,各地前来观光的人巳云集新市,他们从杭嘉湖,甚至上海、南京等地专程赶来,南栅漾、西栅漾等水面,都停泊无数船只。入夜,镇上主要街道东西大街、北街、横街、直街、如意街等处,各家商店都在门前张灯结彩,灯火通明,犹如天穹撒下万斛明珠,光彩夺目,交相辉映,形成“酒船献金中宵泛,千古何须秉烛游”的佳境。街上到处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可见,这次灯会规模之大,水陆一色,令人神思飞扬。

历史上考证,新市古镇是德清县境内、乃至浙北地区,灯会活动出现最早的古镇之一。清初《仙潭文献》中有记载关于新市“元宵上灯节”灯会的情况:

十三为“上灯节”,市街悬灯,张龙凤,舞极新奇异样,喧闹达曙,至十八日始休,谓:“灯圆”。在灯夜,好事者以儿童装故事,舞演街头,逐巷游行。

上述方志记载中,对新市元宵灯会作了描述,从正月十三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八结束,此期间称为“上灯节”。根据清代诗人留下的绝句诗《二月朔日夜观灯偶成》,新市“上灯节”结束十天之后的二月初,还保持着不夜城的仙潭灯会美景:
通街士女涌如潮,历乱灯光照碧霄。
箫管酿成春一片,还疑今夕是元宵。

诗句中形容新市灯会之盛,真可谓是火树银花,极度繁盛,缘其市廛繁华,论其规模与特色,其他同类乡镇是无法比拟的。新市的“花灯”与“龙灯”具有华美惊艳的独创个性,在制作设计,及刻、剪、糊、绘等工艺上,有很高的声望,清末民国时期,它与海宁硖石镇,双双齐名江南。

说到“花灯”,又名灯笼,既反映出中国古代“傩戏”酬神的影子,又有娱人娱乐的现实意义。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花灯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通常由竹或木条制作骨架,纸或者绸绢作为外包装饰,画以各种图案,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而成。民国时期的新市,有多家灯笼店铺,常年为客户订制各类花灯,又有十多个民间“灯社”协会,参与人数在几百人以上,形成一支花灯娱乐组织的浓厚社会力量。

“龙灯”,新市人将“舞龙灯”称为“调龙灯”,新市的“元宵舞龙灯”形式活动,出现比较早,它的历史至今已有七百八十年之久,是在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左右。
新市方志上,记载了这一内容。新市“元宵舞龙灯”活动出现,应该得益于南宋时期寓寄在新市的丞相游似。

研究发现,“舞龙灯”娱乐活动最早见于我国中原和西南地区民间。因此,如此贵族式的豪华娱乐活动,两宋时期,只有南宋朝廷的首都——杭州才会展示。南宋时期的丞相游似,晚年时寓寄于新市,并建成“果山”园墅。游似是四川南充人,他的家乡情结特别重,新市的游府园墅之名“果山”,也是来自于游似家乡山峦同名,以寄乡思。

游丞相居于新市,元宵节势必会想到家乡四川南充“舞龙灯”习俗,他便由此为新市引进了“舞龙耍狮闹元宵”娱乐活动。“舞龙灯”引入成功之后,游似在新市可以享受到家乡元宵快乐活动,也可以使新市百姓获得尊贵娱乐享受。据史书记载,新市“舞龙灯”闹元宵活动,每年这一天,人们制作了很多好看的“龙灯”与“花灯”,舞游四郊,然后绕古镇一周,让元宵这一夜的新市古镇,成为一座人声鼎沸的不夜城。

“舞龙灯”是灯会活动中技术含量较大的项目,无论是它的设施制作技术上,,还是操作人员的组织要求,以及场地的环境要求,其难度与成本,都远远超越一般的灯会活动。“舞龙灯”灯会的娱乐效果确实不一样,“舞龙耍狮”活动要求有一支训练有素的表演队伍,在大幅跳跃的“龙灯”之下,一条“巨龙“在一片灯海里穿云破雾,汹涌蜿蜒,场景极其壮观。这样的视觉动态强烈刺激观众共鸣情绪,提升现场观众的参与愿望,场面效果更是多次高潮迭起。
新市元宵灯会历史悠久,在浙北土地上,独树一帜。可惜如此美妙的娱乐活动在上一世纪中叶,突然声销迹灭,就像爱抽烟的人,夹于指间的一支烟卷被点燃,就令人神逸思飞。可是不知什么原因,有一天他手上的烟卷,一下子被人抽走,又掐灭,然后丢进路旁草丛之中,令人四顾茫然,不可思议。

新市是历史文化名镇,像元宵“上灯节”活动是非常赋有传统文化含量内容的群众娱乐形式,极赋生命力。在新市,此项活动如若被择期恢复起来,花灯挂起来,龙灯舞起来,这对新市古镇来说,必是一件功垂千秋、德传百世的大事。目前的新市古镇,并不缺失文化样本,也不需要去模仿别人的文化内容,而是更需要去激活原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内容。这就像一位抽烟的人,指间夹着烟,但苦于无火可借,这种心情着实非常苦闷,而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位值得众人怜悯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