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日】除夕(完整版)

 zzm1008图书馆 2023-02-05 发布于上海

-----本文小目录-----

一、除夕的名片
二、除夕的习俗
三、除夕的传说
四、除夕的来历
五、除夕相关古诗词

    一、除夕的名片  

图片


 引申问题  

       为什么“除夕”有时候是腊月三十,有时候是腊月二十九?  

除夕,又叫“大年三十”。通常是腊月三十,有时候是腊月二十九。

为什么呢?农历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我们的老辈人总说“大进”、“小进”)农历月份以月圆月缺的平均周期29.5306日为基础,要保证每个月的第一天必须是朔日,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每个月的具体天数,即大月和小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

但不管怎么样,除夕都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


    二、除夕的习俗  

  • 吃年夜饭

除,去除。夕,夜晚。除夕,岁除之夜。

除夕这一天,除旧迎新,阖家团圆。吃年夜饭是过年的标配,不过,我们家除夕夜只吃饺子。大年初一中午,我们会摆上一桌丰盛的好菜,满满一大桌,冷盘、硬菜、瓜果、点心,一家人围坐一桌,热热闹闹吃上一顿团圆饭,热热闹闹过大年。

席面上,“鱼”是必备,象征着“年年有余。我们家这边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来年有好彩头;还有海带,代替“发菜”,谐音“发财”,祝愿来年财源滚滚。

据说,北方人逢年过节必吃饺子,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习惯。古时候北方的老百姓生活十分艰苦,粮食产量不高,也没有那么多其他食物,一年下来饿不着就算万幸,别提吃顿好的了。想要改善改善生活只能等到节日或家里有什么特殊的日子。“饺子”更是很难吃到,所以后来才一有机会就吃饺子。

  • 贴春联

春联,我们家叫对子、红对子,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宋代。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精心挑选大大小小几副红对联,贴在家里的各个门上,为这个盛大的节日带来喜庆。现在连车上也要贴。

  • 贴福字

大“福”字大多是和春联一起贴的,还有一些小“福”字,被人们贴在影壁、门楣、车身等位置,借此寄托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人还喜欢倒贴“福”字,表示“幸福到家”。

  • 贴窗花

除了贴春联、贴福字之外,人们还会在窗户上贴各种各样的剪纸,即贴窗花。窗花的样式有很多,“福”字、花型、生肖动物、吉祥语,或几种花型的结合体,借此表达对吉祥的期盼和美好的愿望,增添节日的气氛。

  • 挂年画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此处讲的门神画在尧舜时期就有了,到了宋代,随着春联的兴起而盛行起来。在题材上,年画除了秦琼、尉迟敬德之类的人物画像,还有花卉、山水等纯艺术作品或“老鼠嫁女”、“王婆骂鸡”等具有讽刺意义的画作,后来还出现过激励人们奋进的画作、西洋年画等。在印刷工艺上,年画有木板年画、胶版年画、水彩年画。

  • 挂灯笼

灯笼,我们常说“灯篓”,象征着“团团圆圆”“红红火火”。挂灯笼起源于西汉时期,人们挂起大红的灯笼,来营造喜庆的氛围。不仅过年的时候挂灯笼,家里有喜事的时候,也会挂起大红的灯笼。

  • 发压岁钱

吃过年夜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借此勉励孩子们新的一年更好、更有长进。

  • 守岁

守岁就是让家里的每一间都亮着灯,即“岁火”,并熬夜守着“岁火”,不让它熄灭,迎接新年的到来。据说,这样会使来年家中更加富足,驱走灾异,吉祥平安。如今,看春晚更是增添了“守岁”的热闹氛围。

  • 放烟花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人们燃放烟花,在五彩斑斓的烟花中寄托美好的愿望,迎接新的一年美好的生活。不过为了安全和环保,如今对于燃放烟花爆竹设置了一些规定,只允许在特定区域进行此类活动。

  • 祭祖

过年“祭祖”的习俗自古以来都十分盛行。做一些大鱼大肉类,用大碗盛着,供在祖先的牌位前,每天早晚烧香磕头。基本都是除夕夜供上,元宵时候撤下来。有的地方还有除夕上坟的习俗,叫“送年食。上坟的时间一般是在除夕的下午,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已故亲人的坟上,寄托哀思。

    三、除夕的传说  

 夕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凶恶的猛兽,叫做“夕”。“夕”生活在山林里,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十分凶猛
冬季大雪覆盖的时候,山上没有吃的,它常常去附近的村子里找吃的,给村子里的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每到这时,村民都只能躲到附近的竹林里去。
这一年,在逃往竹林的路上,人们遇到一位七八岁的小孩饿晕在了路边。一位好心的老婆婆救醒了他,并带他一起去竹林躲避“夕
他好奇地问大家:“竹林离村子这么近,不怕'夕’到这儿来吗?
一位老人回答:“有一年,'夕’的确追到这里来过,可是当它看到乡亲们正砍竹子烧火取暖,就调头走了。”
这个机灵的孩子想了想,说:“我有个办法可以除掉'夕’,那就是多砍一些竹子回去,在家家户户门外挂上红布。”
人们半信半疑地按照这个方法回家了。天很快黑了,人们害怕“夕”会来,都没敢睡觉。人们除了在门外挂红布外,又安排了一些人在村子里的空地上守着从竹林里带回来的碎竹节。天气寒冷,人们点燃了竹节取暖。半夜时分,一声巨吼,大家害怕地缩成一团。可是当“夕”听见碎竹节丢在火里燃烧时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响,又看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着红布,吓得抱头鼠窜,再也不敢来了。
“除夕”和“守岁”的习俗也由此流传了下来。

 岁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怪兽叫做“祟”。“祟”的身体黑黑的,手却是白白的。
每年的除夕夜,它都会出来祸害老百姓,专门摸熟睡中的小孩子的脑门。凡是被“祟”摸过的小孩就会莫名其妙地发高烧,等到高烧退去,小孩就会变得痴呆。所以,每年除夕,大人们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叫做“守祟
后来,人们觉得“祟”太晦气,因为“祟”跟“”同音,于是就慢慢改为“守岁了。

年画的传说 

年画的传说有两种: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名叫神荼、郁垒的两兄弟专门监督百鬼的行为,一旦发现危害人间的鬼,就立刻绑起来去喂老虎。于是,黄帝就在大门上画了神荼、郁垒的画像,用来防恶鬼,这就是“门神”的由来。

还有一种传说,唐太宗时,龙王违反天规,玉帝降旨将他斩首,执刑人是人间的宰相魏征。龙王得到袁守诚的指点,来到唐太宗的梦里,求他在执刑斩首时拖住魏征,唐太宗答应了。斩首那天,唐太宗邀请魏征下棋,魏征下着下着睡着了,梦里斩了龙王。龙王的魂魄十分恼怒,找唐太宗索命。唐太宗吓得要命,不敢睡觉。后来,他命令秦叔宝、尉迟敬德守在寝宫门口,龙王的魂魄害怕这两位将军的威武形象,不敢进门。可是,渐渐地,两位将军年龄大了,身体支撑不住了,无法继续守夜,唐太宗就让人画了他们的画像,贴在门上,恐吓龙王的魂魄。这种形式渐渐演变成门神贴画,流传了下来。

    四、除夕的来历  

除夕来源于先秦时期的巫术“逐除。先秦时期,每年岁末都要举行“大傩”仪式,即用击鼓的方式驱逐病疫,称为“逐除”。后来又将除夕的前一天称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这天称为“大除,即大年夜。

    五、除夕的相关诗词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守岁

(宋)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节日快乐!
​感谢阅读!
愿您的生活处处有小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