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先后建立起了6个虚拟中心,虚拟作战已经成为美军的一种备战方式。 1990年夏天,美军中央司令部依托DARPA技术团队进行了一次“内部观察90”虚拟网络军事演习。由于当时苏联已经垮台,所以,虚拟作战的对象换成了伊拉克及其世界第四的军队。 在DARPA设计的脚本中,伊拉克在结束了与伊朗的八年战争之后,对沙特阿拉伯发动了进攻,美军参战。 所有伊拉克、沙特的真实地形数据都输入了这个网络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全真实数据的网络虚拟军事行动。 这场演习结束之后一个月,1990年8月4日,伊拉克发动了对科威特的突袭,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虚拟战争居然变成了现实。 参加完虚拟战争,接着又指挥实际战争的施瓦茨科夫将军写道:当海湾战争进行时,伊拉克真实世界的军队正惊人地与我们虚拟演习的脚本一致的进行着。 1.星球大战 1983年3月23日,罗纳德·里根总统宣布发起“星球大战”计划,旨在全面侦查并拦截各个阶段来袭中的弹道导弹。这项庞大的计划首先就由DARPA负责。 这个计划涉及庞大的太空侦查、太空基站、地面基站、太空作战单元等设置,激光则在其中充当了关键的信息传递角色。 激光本身也是由此前DARPA的贾松科学家汤斯发现的,到七十年代初期,DARPA借力NASA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实验了从地球发射激光到月球的项目,史无前例地第一次精准测量了地月距离。 作者指出,自苏联解体之后,普遍认为美国其实没有实际启动过星球大战计划,或者说在冷战结束后就停止了这项计划。但据作者对DARPA的调查所知,这项计划至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至少已经花费了1000亿美元。 2.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成了DARPA的天下。 第一个亮相的是F-117。这里的叙述采用的是空军少校菲斯特的回忆录——在开战的最初24小时,他和他的战友们驾驶42架由DARPA制造的F-117隐形战斗机——这也是F-117的第一次实战亮相。 他们的目标是巴格达雷达阵列与防御系统的信息连接中心,只要把这里摧毁,巴格达的防空系统就变成了聋子和瞎子。 此前,菲斯特和他的战友们已经在DARPA制造的模拟器里模拟过多次了,这一次实战,他自己在心里也在告诉自己,一切和模拟都是一样的。 在临近巴格达上空时,他曾有过一丝恐惧——万一被雷达阵列发现怎么办。可是一切就和他的每一次模拟训练一模一样,他顺利地找到目标,投下激光制导炸弹,异常准确地命中了所有的目标。 等到他的F-117离开现场时,巴格达的防空炮火才在他原来呆过的地方响起来——巴格达的苏联制雷达根本就没有看到这群隐形轰炸机。 这42架F-117战机,仅花费了一个小时就炸掉了巴格达31%的战略目标。这一技术成就震惊了全世界。 记得当时小学的我自己,在央视新闻上看到那如鬼魅般的F-117身影,感到可怕的同时,扎实震惊于技术的力量。 其次的亮相就是无人机。无人机是DARPA在越战中研发的,没想到在海湾战争中派上了用场。美军一共出动了522架次的无人机,主要用途就是观察、跟踪和植入伊拉克的地面装甲部队,为美军的导弹提供精确制导。 第三亮相的是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TARS,这是一个装载在飞机上的系统,用于飞行在战场上空对地面战场进行适时监控和指挥调度,监视和指挥的范围可以覆盖到一个军部大小的区域。 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空中战场指挥平台,可以对战场上一切信息进行收集和集成分析,包括地面行动、空中气象、各类掩体目标等等,之后传输给作战指挥系统。 JSTARS指挥了海湾战争中,是20世纪最后一场坦克大战,也是当代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场坦克战——东经73度坦克战。 JSTARS因为监测到了战场区域的气象情况,当天下午会有一场大的沙尘暴,美军坦克部队立即配备好热成像仪,并对伊拉克坦克部队发动了进攻。 下午四点时,沙尘暴准时来临,伊拉克坦克部队在沙尘暴中什么也看不见,但配备了热成像仪的美军坦克则可以精准射击。23分钟就结束了跟打靶子没什么差异的战斗。 最绝的是,DARPA的JSTARS项目组,居然在事后花费了半年时间,到东经73度坦克战的现场采集各项数据,从地理到气象,到双方坦克类型火力配备等等,之后把这场战斗载入了模拟器。这标志着现代战争已经进入到了计算机模拟预演和复盘的新阶段。 3.黑鹰坠落 1993年索马里战争中,发生了一起在非战争中的行动失败著名案例——黑鹰坠落事件。一支美军突击队潜入摩加迪沙劫持当地两名军阀头目,在任务接近完成时,前来接应的一架黑鹰武装直升机,被当地民兵用单人火箭击落,美军突击队18人阵亡。 这又是一起标志性事件——对于广泛痛恨美国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这是对海湾战争以来美国确立绝对军备实力的挑战,管你武装到了牙齿,但在应对非正式战场的城镇巷战中,美军并不占绝对优势,美军也是能被战胜的。 对于DARPA而言,这又给它出了一个新的攻关项目——如何应对非战争城镇作战?战术与技术上有哪些需要突破的地方? 题外话,任何时候,都不要嘲笑和轻视美国的军事技术和实战能力,因为我们能看到的他们的装备、技术和战术表现,都经过了美军在全世界沾花惹草的实战磨练——至今全世界的正规军中,只有美军始终处于实战状态。 海湾战争时,任谁都没有想到美军会那样作战,我记得当时不论欧洲还是中国,都预计美军要付出沉重代价才能结束战争,毕竟伊拉克过去的十多年一直都处于战争中,陆地战争经验实在是无人能及。 谁知道,从电视上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一架黑鹰或者阿帕奇,就能守住一个隘口,任伊拉克的坦克部队怎样,也无法突破一架武装直升机的火力网;巴格达从苏联进口了全套最新的雷达阵列和飞毛腿导弹防空系统,结果谁也没有想到,F-117如入无人之境地进行轰炸,伊拉克的防空部队硬是看不到。 任当时如何牛的第三方战争专家、技术专家,都没有想到,战争会是这样一边倒的进行。 并不清楚DARPA应对城镇作战有了什么具体的技术突破,不过,强调单兵作战能力和装备,一定是重中之重。 最有趣的,是DARPA出了一份《地狱之战:关于限制城市作战的思考》报告,报告的开篇是引用的孙子兵法——以史为鉴,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意思就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进行城市作战。 4.生化危机 其实直到苏联解体前,DARPA都有一个盲点——生物武器。这一点其实一直被学界诟病——如果说一战是化学家主导的战争,那么二战就是物理学家主导的战争,会不会是生物学家主导的战争呢? 这方面,直到苏联解体前后的1988年-1990年,随着一批苏联生化科学家陆续叛逃到英国和美国,人们才得知曾经的苏联在生化武器方面已经远远地走在了美国前面。 举个例子,后来成为DARPA生物实验室副主任的苏联军方前高级研究员的阿利别克夫,带出过一份资料,说明早在80年代初期,苏联就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天花与埃博拉病毒武器,并且出售给了北非诸国。 到解体前夕,苏联的生物武器研究已经进展到如何确保微生物在州际导弹弹头中保持最佳活性的地步了。 到21世纪前十年才开始逐渐为人所知的埃博拉病毒,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进入实验室被研制成武器,在90年代就已经被逐步披露出来了。 由于病毒类武器和病毒防御类武器都过于敏感,所以DARPA在启动这些研究工作时,采用了纯市场方式运作的办法——由贾松科学家团队中的生物学家们,各自成立独立经营的药物公司、生物制品公司、实验室等,之后采用项目委托的方式开展相关研究。 5.机械士兵 1985年,美国陆军一名叫戈尔曼的将军退休,加入了DARPA。戈尔曼在服役生涯中一直在思考并且研究一件超级武器——机械骨骼,即穿戴型的机械作战服。 他的设想可不仅是为士兵提供掩护,而是一台随身计算机,可获知战场各类信息和指挥信息、导航、防弹、攻击、降噪、控温。这是一个方向。 接着1995年,生物学家哥德布拉特开始领导另一个方向——直接改变人体机能,通过注射、疫苗、激素等等方式,增加士兵肌肉力量、耐力和疼痛忍受能力,控制出血。 最新的进展是,到1999年,戈尔曼和哥德布拉特的项目开始走向融合——将强大的芯片植入人体。——就像系列电影《谍影重重》中的track stone踏脚石计划。 DARPA这一系列激进的研究,在部分被披露之后,引发了公众强烈反映——除去舆论的喧嚣之外,这些思想很快就成为各类科幻影视剧题材,而这些影视剧无一不是在预示这些可怕技术的可怕后果。 6.反恐时代 911事件掀开了DARPA在21世纪新的一页,反恐成为主题,而反恐更多的是对日常生活中异常现象的识别与分析,因此DARPA在反恐方面的重点攻关项目,就是后来斯诺登事件曝光的那一切——涉及所有人的监控和信息分析识别。 DARPA负责此项目的是“完全控制情报”办公室,设立于2002年。其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系统,也就是各类系统的系统,实现硬件、软件、湿件(人脑)的结合,全面智能地提取目标信息。 当然,最大的障碍就来自美国人自身,针对这种大面积监控和信息提取计划,媒体、议员都表示了反对和不满。很快这项工作就只能转入非常有限的领域,或者干脆变成秘密工作了。 战后的伊拉克也给DARPA提出了一项新课题——重新把越战期间遇到的“人民战争”问题提到了美军面前——面对美军压倒性的技术优势,信仰、恐怖行动、自杀式袭击、无所不在的破坏,反而成了对付占领军的最佳战斗方式。对此,DARPA也只能重新拾起越战期间开启,但并没有作为重点突破的心理战、文化战。 如果不从事一场从技术到心理,从心理到文化的全面战争,美军就会陷入到伊拉克无穷无尽的人民恐怖战争中去。 仅仅一个简易爆炸装置,就让美军头疼不已,DARPA为此开发了从无人机到机器人的所有适用技术,也无法做到完全压制住无所不在的简易爆炸物。 DARPA甚至研发了用蜜蜂来探查可能的简易爆炸物的方式——蜜蜂的感知力远高于狗和猪,经过训练的蜜蜂感知到爆炸物的气味之后就会发出“咕嘟”的声音。 不论如何,伊拉克和阿富汗是让DARPA相关项目组成员,包括狂妄的贾松科学家们感到无奈的一个地域,技术终于在宗教、信仰、价值观面前遇到了不可突破的障碍。 三、未来战争 1.无人系统 进入奥巴马总统时代,DARPA的技术重点依然沿用反恐战争思维——非正规战争的城市反恐战术,研发了大量的仿昆虫和仿鸟的微型遥控飞行器,以及可植入昆虫和鸽子体内的半机械生物武器。这类武器的隐蔽性极高,主要用于监控、追踪和刺杀(斩首行动)。 自越战开始的无人机项目也一直在前行——2011年DARPA推出了猎鹰超音速无人机HTV-2,由火箭发射,速度可达20马赫!是普通喷气式飞机的23倍速度。以这种速度,HTV-2可以在一个小时内攻击到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 2013年,DARPA继续推出了XS-1太空无人机,可以超高音速进入低地太空轨道,执行环球任务,目前尚不明确这种太空无人机装载了什么武器系统。 机器人方面,记得前年国内网红的麻省理工的机械狗那个视频,麻省理工两项可怕的机械人研究成果,都受DARPA的委托。 DARPA自己研发的是LANdroids局域网机器人项目,这些机器人只有人的手掌大小,成群结队地执行任务。 在这个项目中,DARPA继续执行他们的“系统的系统”思路,逐步走出“遥控”的范围,让机器人和无人机向“根据任务自主管理”的方向前进。 这种智能武器系统的思路也是当前美国国防部对无人机和机器人作战系统的要求——自主式系统根据目标进行自我制导,无须外部控制和调整,只不过根据事先设定的程序来进行调整。 2012年国防部的“无人系统集成路线图”计划,未来25年内,要经过四个阶段实现从半自动化到全自动化——第一步是“人工操作”系统,这是目前的水平;第二步是“人工授权”系统,即无人机和机器人可学会在人类控制状态下自主表现多种功能;第三步是“人工监控”系统,经过人类授权和发布命令后,系统可自主独立完成任务;第四步就是“完全自动化”,接受任务后,无须与人沟通反馈,直接完成任务。 2.头脑战争 所谓头脑战争,其实就是人工精神干预。这项计划起源于应对在战争中受到脑损伤导致精神疾病的士兵需要。 DARPA这项技术由于受到伦理规则的限制,处于更加保密的状态。一种方式是在大脑皮层上植入芯片和电极,直接对士兵的精神状况进行监控;另一种方式则是研制智能化的机械义肢,与人的神经通路相连接,实现意识对义肢的控制。 这个领域还包括了再生技术、克隆技术等,难以估量的广阔。 本书的描述一直持续到奥巴马的任期结束。DARPA此时已经成为了一个防务科技技术集团,围绕着这个本质上是科学家团体的组织,是成千上万个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防务承包商和设计公司。 这个贾松科学家集团对上则提供咨询顾问和防务规划,对下则提供构想和设计,由实际承接的机构予以实现。 毫无疑问,推动这个组织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的力量,仍然来源于美国政府维持军事霸权的需要。 个人认为,真正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是他们的开放式平台思维及观念——任何时候都会向有稀奇古怪想法的技术疯子、狂人和书呆子敞开大门,而不是在用“立场”和“价值观”来作为判别人才的标准。 只有开放和容纳,才能获取能够推动基础性、前沿性技术进步的、极度稀缺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因为真正的前沿是反思、发现和提出问题,这需要足够的开放度和容纳能力。 诚如DARPA的人工智能贾松科学家凯尼恩博士所说,登上火星这种事情不算前沿技术,对于我们而言那只是个工程学问题。基础性的、前沿性的技术问题,是找到火星在哪,发现并定义问题才是最基础和最关键的。 这一观念,至今我们尚未领会甚至无法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