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荀彧杨修贾诩知道:谋士有三个错误犯不得,主公有三片逆鳞碰不得

 蔷薇55f4bzvji0 2023-02-05 发布于河南

#头条创作挑战赛#曹操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其中最优秀的谋士按照《三国志》的排序,前二十位先后是荀彧、荀攸、贾诩、崔琰、毛玠、徐奕、何夔、邢颙、鲍勋、司马芝、锺繇、华歆、王朗、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刘馥。

曹操任命的“司徒府掾”刘馥后来升任扬州刺史:“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

不太被人熟悉的谋士刘馥尚且能把一州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我们根据不同特点,大致可以把曹营谋士划分为三类:其一,德才兼备;其二,有才无德;其三,才能不是特别优秀但品德十分高尚。

荀彧杨修贾诩知道:谋士有三个错误犯不得,主公有三片逆鳞碰不得

曹操的“求贤令”在表面上把标准放得很宽,好像不仁不孝也不要紧,实际上真正不忠不义不仁不孝的,在曹操那里也混不好,那些十分骄傲喜欢翘尾巴的,基本都会被一刀两断。

曹操、刘备、孙权都是人中之龙,也都有碰不得的逆鳞。韩非子在《说难》中描述了说客谋士的危险:“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谋士是靠眼睛、脑袋和舌头生存的:要审于量主,还要知道主公喜欢什么,更要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基本就离死不远了,我们可以称之为谋士触碰了主公的底线和禁区,也就是犯了谋士常犯的三个错误。在三国著名谋士中,贾诩一帆风顺,杨修身首异处,荀彧郁郁而终,这三个谋士的不同结局告诉我们:主公有三个禁区碰不得,谋士有三个错误犯不得。

荀彧杨修贾诩知道:谋士有三个错误犯不得,主公有三片逆鳞碰不得

不管在什么时候,也不管是谋士还是谋主,也都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如果越俎代庖,那就是离死不远了,只要稍微精明一点的谋士,都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谋士经常犯却犯不得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显得比主公还聪明,这就是没把握好表现的尺度:太蠢的谋士不值钱,太聪明的谋士不讨喜。

杨修之死,咱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即使他没有参与曹丕和曹植的储位之争,也不会有好果子吃:枭雄们都是比较骄傲自负的,你几次三番扫他的面子,岂不是寿星老上吊嫌命长了?

杨修据说还真参与的曹魏夺嫡之争,结果败给了曹丕的谋士吴质。吴质帮着曹丕上位,最后也没吃到好果子:“质先以怙威肆行,谥曰丑侯。”

荀彧杨修贾诩知道:谋士有三个错误犯不得,主公有三片逆鳞碰不得

据说吴质的儿子几次申诉,丑侯才改成了威侯,但那已经是曹髦当傀儡、司马家族掌权的时候了。

吴质和杨修都参与了曹魏继承人之争,这就是谋士常犯的第二个错误,那就是总想掺和主公的家事,在这一点上,毒士贾诩就比较聪明。他虽然心向曹丕,但绝不给曹操提任何具体建议,只是委婉地拿袁绍废长立幼当反面教材,然后就把头缩回去,好像啥事儿都没发生:“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很多谋士都想在新主公上位前纳投名状,却忘了古人有一句话叫“疏不间亲”,曹家兄弟是有几个想接老曹的班,但是对帮着自己接班的人,却不能不防着一手:这厮知道的事情太多了!

荀彧杨修贾诩知道:谋士有三个错误犯不得,主公有三片逆鳞碰不得

不要显得比主公还聪明,也不要掺和主公的家务事,更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比主公还高尚。

曹操一开始是没有篡汉之心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权欲的膨胀,曹操慢慢也变了,于是劝他“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毛玠下了大狱,反对他加九锡的荀彧收到了一个空食盒:“崔琰既死,玠内不悦,太祖大怒,收玠付狱;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古代的谋士都想落个好名声,这也是他们常犯的第三个错误,直接或间接死在曹操手里的谋士不少,他们的共同特点,好像就是太珍惜羽毛了:“崔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毛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荀彧杨修贾诩知道:谋士有三个错误犯不得,主公有三片逆鳞碰不得

荀彧和崔琰、毛玠都是汉末三国时期罕见的正人君子,但是他们远没有毒士贾诩活得滋润——贾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小人,汉朝之亡,跟这厮有极大关系:要不是他撺掇李傕郭汜打着替董卓报仇的旗号杀进长安,王允和吕布也不用一死一逃,假以时日,刘协也有可能成为中兴之主。

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时对贾诩大加挞伐:“当是时,元恶(董卓)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

贾诩为了一己私利而罔顾江山社稷和百姓死活,他在董卓、牛辅、李傕、郭汜、段煨、张绣那里都很吃得开,在害死曹昂、曹安民、典韦之后,还能在曹魏官至太尉、谥号肃侯,这不是曹操、曹丕没有识人之明,而是贾诩把谋士之道修炼得炉火纯青,知道主公的哪些逆鳞不能碰,怎样拍马主公最舒服。

荀彧杨修贾诩知道:谋士有三个错误犯不得,主公有三片逆鳞碰不得

荀彧和杨修、贾诩只是三国谋士的缩影,在他们身上,似乎能看到很多人甚至我们自己的影子。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朝堂和战场其实也是江湖。在汉末乱世,各家主公就跟山大王一样,掌握着所有手下的生杀予夺大权。武将怎样保住脑袋,谋士怎样保住舌头,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而这个问题,韩非子也很头痛:“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诸葛亮高唱“非梧不栖”,所以他选择了刘备,或者说刘备选择了他,在这对君臣典范中,也有很多越琢磨越有意思的问题:正史中的诸葛亮如果像赵云一样公开反对刘备伐吴,他还能当上顾命大臣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