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型脉

 牧牧970 2023-02-05 发布于陕西



首先声明,我只碰到过脉上鱼际和动脉两种,双脉一直在医书上看过,还没碰到过。

脉上鱼际。

《难经.三难》: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 这是难经对鱼际脉的描述。脉象上看,就是脉出寸口,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有以下几种证型:

(1)肝肾阴虚,由于肝肾阴分不足,而导致阳分相对亢盛,阴不敛阳,阳飘起来了,症状上,会有一些列肝肾阴虚的症状,比如盗汗、嗓子疼、环头痛、傍晚或夜间发热等,同时关脉可以是弦细、可以散;尺脉通常弦细,有力。

(2)肝阳上亢,由于肝阳亢盛,导致肝阳夹胃气上冲,脉应之上冲。这种脉象可以是洪、实、有力,严重者可以出现弦劲搏指的有力,为肝的真脏脉。

(3)格阳证,格阳证一般以里寒为主要原因,因为寒邪占据内部,将肾阳格于体外。与格阳相似的,还有一种戴阳证,寒邪占据下焦,将真阳格于上,脉就是出现溢脉。这两种证基本都是里虚寒而外假热。所以脉象一定会或沉或紧。

与溢脉相对的是覆脉,可以类比。

2. 动脉

动脉就是脉摸起来像一个小豆子一样跳动。要说明动脉的原理,还得看《伤寒》的脉法。脉有升降和出入,升降就是看寸关尺的脉形、脉势是否一致,一致就是升降正常,不一致就是升降无偿。这里说的一致是指没有很明显的不同的意思(毕竟寸关尺脉形不可能完全一致)。动脉一般出现在关部,所以这就是脉的上下无常,举个例子,在树上割一个口子,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个瘤子,就是因为气机当升不升、当降不降,所以才会造成关脉会像豆子一样(正常的关脉应该是像管子一样有弹性的)。

所以对于出现在关脉的动脉,就要考虑是什么原因了。

(1)脾气虚、脾阳虚。脾阳不升,则胃气不降,脉虽见动,可能会伴有沉、或者浮(浮也是因为里面的气机堵了,所以才会浮,与树皮的例子一样)

(2)肝气郁结。肝气郁结一般会出现弦脉,弦就是阴敛阳,弦的越明显就是敛的越重,就是越郁结。动脉出现的比较少,但是也会有,也是表示气机的升降出了问题。

(3)痰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所以归结为(1)。

3. 双脉,来自于“单弦者饮,双弦者寒”。早些的医家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一个手上,可以摸到两根清晰的弦脉,为双弦;另一种说法是,两个手上分别摸到一个弦脉。我一直认为这块仍然是有争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