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5.18】君子义以为质

 liuhuirong 2023-02-05 发布于湖北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说:“君子以义为做人的根本,用礼仪来实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说出它,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感悟】

[唐以前古注]皇疏:义,宜也。质,本也。人识性不同,各以其所宜为本。虽各以所宜为本,而行之皆须合礼也。行及合礼,而言出之必使逊顺也。行之合礼,而言逊顺而出之,终须信以成之也。如上义可谓为君子之行也。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义者制事之本,故以为质干。而行之必有节文,出之必以退逊,成之必在诚实,乃君子之道也。”

钱穆《论语新解》:“君子以义为其行事之实质。下三之字指义,亦指事。行之须有节文,出之须以逊让,成之则在诚信。”

南怀瑾《论语别裁》:“这里的义,一是孟子的观念——义者宜也,也就是适宜,合宜。二是传统的仁义——人格标准。三是指'词章之学'、'记闻之学'之外的'义理之学'。——现代所谓哲学的、科学的也是义理之学,都是探讨人生最高道理——真理。'君子义以为质'的'义',同时也就是义理的义,用它作为本质。”

一、君子义以为质

孔子坚持君子把义作为根本。”义”者宜也,是指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义的繁体“義”,上面的羊(领头羊),下面的我(气宇轩昂)——意思是我要像领头羊那样的气宇轩昂,富有使命感,带领好自己的群羊,战胜危险,努力找肥美的草场,就是有“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等词都耳熟能详。质是本质,孔子说义是一个人为人做事的重要原则。我们理解了“義”,就会理解孔子的做人境界。

二、君子知行合一

“礼以行之”。行事做人都要讲礼,“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尊礼,不受人尊重,难以成事。

按照朱熹的解释,义是规范处理事情的根本,但行动起来必须有节制和形式,外出与人相处必须要谦逊,获得成功一定是在于真诚和实在,这是君子之道。

  “义”是一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君子以义为质!礼、逊、信皆为义的外现行为。一个人过得好不好,首先取决于是不是仁义、知书达礼及谦逊。君子内在的德行和外在的表现肯定相宜。

在这个世界上,有责任感的清洁工可以为这个社会维护环境的整洁,腐败的官员因失去“义、礼、逊、信”而对社会和人民造成伤害,并亲手毁灭自己及亲人的幸福。

本章孔子为我们竖起一面做人的警示牌,学做君子,走幸福之路,心中要有警示牌!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