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向长征路的中央红军,为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到底打了哪些仗

 哈哈狮的信箱 2023-02-05 发布于广东

长征是一部悲壮的史册,收到国民党所谓“铁桶计划”的绝密情报后,面对蒋介石第五次“围剿”的高压态势,已经露出反“围剿”失败端倪的中央红军,只能被动地实际战略转移。1934年10月16日晚,中央主力红军利用夜色掩护,分别从江西于都、会昌兰珠埠等集结地出发,开始南渡于都河,相继走上长征路。1936年10月9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历时2年,行程二万五千余里,终于完成战略大转移,将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陕北。

蒋介石为了歼灭已经走向长征路的中央红军,先后布下四道严密封锁线,红军被动攻坚,曾经付出惨痛代价,特别是湘战一战,陡然损失过半,令人扼腕长叹。尽管如此,红军在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带领下,迅速调整战略方针,终于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成功抵达陕北。

根据研究,敌人虽然先后设立了四道封锁线,企图歼灭中央红军,但只有第一道封锁线早就存在,敌人也一直长期经营,其他三道封锁线都是后来根据战场态势,临时设立的。既然敌人早在红军长征前,就已利用当地的河流、山脉等地理优势,举重金配置铁丝和明碉暗堡,还布重兵防守,那中央红军到底是如何突破这道严密的封锁线,从而走向远方的呢?要突破敌人的铜墙铁壁,打开前行的转移通道,红军又到底打响了哪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斗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得对敌人封锁线的设置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一、蒋介石如何设置封锁线?

根据我们的梳理与研究,敌人虽然前后设置了四道封锁线,但只有第一道防线是既定的,且已持续经营数年,后面的三道防线都是临时设置的,其概况如下。

第一道封锁线,由陈济堂粤军构筑。南起赣西南地区的安远、信丰一线,向西北方向延伸至赣县、南康、大余一带。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核心是以桃江(今信丰河)为天然屏障,在赣县以东地区沿桃江向南,经大埠、王母渡再折向东南,再延伸至韩坊、新田、版石、安远等地。其目的就是坚决阻止红军进入广东。陈济棠虽然隶属于国民党系统,但他是有私心的,只要红军不进入广东,管你怎么折腾。逼急了就象征性打几仗,给蒋介石交一下差。

文章图片1

在敌人的这个呈弧形封锁线上,陈济棠粤军系统构筑了数百个碉堡,碉堡之间设置有铁丝网、深沟、暗堡等3层防御工事。在面向红色苏区的防御线最前沿,还布防有大量的反动民团,即所谓“靖卫团”和“铲共团”。陈济棠曾经自夸:这条防线是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从陈济棠的兵力部署看,敌第四师驻赣州、南康,敌第二师驻信丰、王母渡,敌第一师驻古陂、新田、重石、版石等地,敌独立第三师驻韶关、乐昌、连县、南雄等地,敌第二独立旅驻安远。

文章图片2

敌军布防第一道封锁线兵力示意简图

第二道封锁线,布防在粤北地区的韶关北侧。从广东省的仁化县,由南向北延伸至湖南省汝城县境内。南路由陈济棠粤军所部余汉谋负责,北路由蒋介石中央军嫡系薛岳所部负责。陈济堂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红军直下仁化县城,威胁韶关,迫使红军尽快离开粤境;蒋介石的目的则是将红军全部歼灭。两个人各有自己的小算盘,注定了尿不到一个壶里。

第三道封锁线,布防在湘粤边界地区的湖南省境内。以粤汉铁路为核心,起于郴州南部的良田,由北向南延伸至宜章。

第四道封锁线,就是众所周知的湘江。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有两个要点:先堵截红军于潇水以东,企图歼灭于宁远天堂圩与道县之间;若前计不成,就坚决阻击于湘江以东,消灭在湘江地带。

文章图片3

四道封锁线示意图

二、中共红军的应对之策

红色特工截获蒋介石所谓“铁桶计划”后,派人历尽千难万险,最终送达中央苏区。中共中央收到这份绝密情报后,经过反复研究,早在1934年5月间,就已作出战略转移的秘密决定。只有这样才能保存实力,徐图将来。

文章图片4

蒋介石铁桶计划示意图

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原计划以勇猛动作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后,向湘西方向转移,最终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六军团会合。从事后的情况看,这个决定其实并不正确。因为红军正式开始行动后,蒋介石已经预判了这种结果,早就在前方布下天罗地网。如果仍然执意前往,岂不是自投罗网?可左顷教条主义者一意孤行,最终在湘江战役中付出血的代价。要是没有毛泽东“通道转兵”的建议,要是没有“遵义会议”的召开,可能损失更为严重。

为了实现正在酝酿的战略转移计划,中央就必须想办法调动和麻痹敌人。为此中共中央在军事和政治上进行了四大部署:第一,以方志敏红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于7月间向闽浙皖赣边界地区挺进,以达到声东击西的目的;第二,以训令方式于当年7月23日创红六军团,立即西征至湘西地区,与贺龙的红2军团会师,目的是打前站;第三,在8月间派粤赣军区红22师师长程子华紧急前往鄂豫皖地区的大别山,指令25军打起“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进行战略转移,目的是扰乱敌人的视线。第四,派何长工、潘汉年找粤军灵魂人物陈济棠进行谈判,以达成“借道”的秘密协议,目的是以最小代价,安全突破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

关于秘密谈判的问题,有一个显为人知的秘密。中央为达到分化瓦解敌人的目的,早就以某些方式,一直在寻找与依附蒋介石的杂牌部队进行统战,粤军首脑陈济棠为避免与红军正面交战出现损耗,也在想与红军有个秘密协议。

文章图片5

李济深

要谈判就得有合适的中间人。陈济棠的一个副官与红9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内弟私交甚好,罗炳辉内弟也愿意出面帮忙。于是就在红军长征前的上一个月,也是当年9月,罗炳辉内弟突然来到了苏区,想办法找到了罗炳辉。

罗炳辉见到来者,立即带他去见李克农。事情很快被周恩来、朱德、博古、李德等人知晓。于是博古授予周恩来、朱德全权处理谈判事宜。

根据中央安排,何长工、潘汉年于10月6日化装成商人,在寻乌县罗塘镇的一幢小洋房,与陈济棠的代表开始见面。经过三天协商,最终于9日达成五项协议:双方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解除封锁,互相通商;互通情报,设有线电话(器材由陈济棠负责);红军可在粤北设后方医院;必要时可相互借道,各方战线后退二十华里。

正是有了这份后来被人们称为“秘密借道”的协议,红军才开始按早已制定好的行动方案,相继走向长征的道路。

三、南渡于都河,红军开始长征

秘密协议的签订,为红军的行动创造了条件。就在与陈济棠达成协议的第二天,也就是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按照早已确立的书面方案开始行动。各军团开始集结部队,准备转移。

文章图片6

世人都说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当地也一直这样宣传,还建造了大量纪念性建筑。但是根据笔者的研究,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并非只有于都一地。从实际发生的情况看,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其实分三类。

第一类,各军团根据自己的计划,分别在各自指定集结地先行集结。第二类,红9军团离开自己最先的集结地,推进到会昌西北部的珠兰埠;其他军团各自离开自己的集结地,前往于都一带再次集结,包括两个中央纵队;第三类,分别渡江后,按预定计划全部集结到赣县、信丰、安远三县的结合部区域,等待红一、红三军团先头部队撕破敌人防线,一旦行动成功,就离开苏区,向东挺进。

根据党史部门的研究成果,最先走上长征路的其实是红九军团。松毛岭保卫战正在进行之时,红9军团就收到了中央要他们转移的指令。红9军团在罗炳辉、蔡树藩的率领下,于9月30日从福建长汀出发,穿越瑞金县境,经过11天急行军,于10月11日抵达会昌西北方向的珠兰埠。中央的这个安排具有很深的战略意义,后面将具体阐述。红9军团在这里休整了6天,于10月16日再次出发,通过架设浮桥的方式西跨溓江,开始向西迈进。他们肩负着一个神圣使用。

除红九军团外,其他将要踏上长征道路的主力军团,最后的集结地全部位于江西于都县境内。

10月16日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天晚上,早已集结待命的红军主力,借助夜色掩护,从10余个不同渡口,开始分路南渡贡水(今称于都河),正式踏上战略大转移的道路。

文章图片7

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红军主力分成左、中、右三路。左路前卫是红1军团,红9军团跟进,负责掩护其左翼;右路前卫是红3军团,红8军团跟进,掩护其右翼;中路由中央、军委机关及直属队编成的两个纵队组成,由红5军团担任总后卫。刘伯承元帅曾评论说:这是抬轿子行军,用五抬大轿抬着中央纵队往前走。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为什么罗炳辉的红9军团最早开始行动?从以上整体安排可知,红9军团所担任职责,就是从左翼保障中央纵队的安全。因为再往南就是赤白交杂区,如果没有主力红军拱卫,一旦敌人突袭,后果不堪设想,毕竟中央纵队并非作战单位。一旦中央纵队正式起程,红9军团就必须以快速动作向西推行,掩护其侧翼安全。

四、全线打响夺路战

8.6万主力红军大转移,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注定了是一场覆盖面很广的大规模行动。想要理清所有部队的具体出发地和行经地,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只能简单梳理一下红军总部和两个中央纵队的概况。

在今于都县境内的祁禄山,有一个名叫金沙村的地方,那里有一条道路,被当地人称为“红军长征小道”。含总部在内的中央纵队,渡过于都河后,就是从这里秘密行军,向西进发,最终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的。

虽然行军的道路有无数条,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把中央纵队的行军路线梳理出来,以满足迫切想知道朋友的好奇心。

主力红军渡过于都河,走进于都县南部的祈禄山,经安远塘村,抵达双芜津槎境内的芡垴。这里有一个三叉路口,可以分道而行。一条道从双芫津槎出发,经石窠、合头、刀坑,至新田圩(今新田镇);另一条道也是从津槎出发,经双芫固营、龙布细沙、上坪等地,仍然可抵达新田圩。

文章图片10

祈禄山红军小道示意图

当年的新田圩是有名的集镇,正好位于敌人封锁线之上,是敌人重点经营的要隘之一。中央纵队就是从这里向西而行,渡过桃江的。从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从新田圩到江边的道路虽然弯弯曲曲,其实就是现在的357国道,再转317省道。具体路线而言,从新田镇出发,途经大桥镇、古陂镇、大塘埠镇,抵达桃江西岸地区的渡口。

10月16日晚,红军开始南渡贡水(今于都河),前后用了3天时间,至19日陆续进入安远、于都、赣县、信丰四县交界区。

10月18日,朱德签发《关于野战军攻占固陂、新田地域的命令》,要求各部队在10月19日夜,全部抵达各自进攻前的出发地。

按照中央军委的计划,红9军团应在19日夜,以一个师迫龙布,一个师进金沙、水口并侦察龙布、重石之间到牛犬山的道路,然后在21日开始进攻龙布之敌。其目的就是在前出至重石、竹背间等地的同时,有力钳制重石之敌。

同时是根据中央军委的计划,撕破敌人封锁线的夺路战,应该在20日同时打响。但是由于还有部队未在规定时间抵达最后的进攻集结区域,整个计划就向后推迟了一天。

20日,红三军团的先遣队已经抵达信丰县新田镇百石村一带,这里是敌人第一道封锁线的一处前哨阵地。按照作战预案,这里是预计的战斗地之一。

同时,红三军团的主力推行到了赣县的小坌、长演坎地区,也开始接近敌人阵地,同时向韩坊、固陂方向进行侦探。

当天,红一军团抵达安远的双芫地区,也开始接近敌人阵地,并向金溪、祈田的敌人抵近侦察。中路的中央纵队也陆续抵达安远的“合头”,担任右路侧翼任务的红8军团随红3军团之后,推进至新陂、马岭一带。担任总后卫的红五军团,也准备在孟口、三门滩之间渡河;红9军团则抵达到安远的龙布一带。

根据临时调整的作战计划,21日晚到22日晨是全线打响的总攻时间。由红一军团攻取新田、金鸡;红三军团夺占韩坊、固陂。

有人可能会问:正式行动前不是已经与陈济棠达到了“借道”秘密协议吗,为什么还是要通过战斗夺取?

红军的确已经与陈济棠达到了秘密协议,但从军事保密的角度,红军总部不可能向对方事先告之自己的行动计划,陈济棠也不能把最高等级的秘密协议向下传达,当然红军总部也不可能将绝密信息向基层指战员广为告之。

这就注定了红军在实施战略转移时,必须以隐蔽接敌、突然袭击的方式,打响自己的夺路战。所以在这里的所谓借道,也只能是强行借道,只有等战斗突然打响,封锁线被撕开缺口后,双方再通过某种默契脱离接触。这样一来,陈济棠也好给蒋介石一个交待。

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红军原定21日晚至22日凌晨,全线打响夺路战,但由于一场偶发情况,一场战斗提前至当天上午打响,红军还牺牲了一位师长。这就是军史上记载的长征第一战“百石战斗”。

(一)右路前锋红3军团率先打响百石战斗

百石战斗发生在信丰县新田镇境内的百石村,是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打响的第一场战斗。

文章图片11

长征第一仗:百石战斗遗址

担任右翼前锋的红3军团第4师,在洪超(湖北黄梅人)师长的率领下,已提前推进到这里。红军在侦察地形与敌情的过程中,与敌突然遭遇。敌人凭借有利地形和坚固攻势,率先开枪,红军立即还击。敌人难以抵达,只好放弃阵地,逃进当地的一座祠堂内,凭借坚固的设施顽强抵抗。

文章图片12

战斗从当天上午十时许打响,直到天黑才结束。红10师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一些代价。由于战斗一度处于僵持状况,师长洪超亲自靠前指挥,准备调离小钢炮开轰,不幸中弹牺牲,成为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第一位高级指挥官。

文章图片13

长征中最早牺牲的红军师长洪超

(二)左路前锋红1军团打响固营战斗

固营位于安远县双芫乡固圩村境内。10月20日,红1军团第1师先头营开始向这里挺进。

情报显示,在必经之路朱氏祠堂,驻有战斗力甚强的反动民团“安远铲共团”常备第一中队。考虑到民团负责姓朱,师政委赖传珠派先遣团团长朱飞子前去联络,得到对方借道许可。20日下午3时许红军开始有序通过,但时至傍晚,红军仅过境一半兵马,朱氏祠堂内的枪孔突然射出子弹,正好击中一名红军连长,事后查明就在红军通行期间,安远北部区域一名反共最出力的重石“铲共团”头子,提前得知红军要通过固营,就带反动武装突然来此这里,怂恿当地民团对抗。早已同意借道的民团头子背信弃义,临时反水。这些人在解放后都受到应有惩处。

敌人突然开枪,红军立即应战,但朱氏祠堂高大坚固,如同一座堡垒,从射击孔射出的子弹密集似雨,红军短时间难以取胜,战斗从傍晚打到子夜,久攻不下。凌晨2时许,有当地一村民主动当向导,带领红军战士从隐蔽下水道爬进祠堂,终于攻克朱氏祠堂。朱德抵达此地,目睹残垣断壁,令宣传人员在围墙上刷写标语“红军是保护穷人利益的军队”。

文章图片14

固营战斗遗址

(三)左路前锋红1军团再度打响新田圩战斗

右翼红3军团第4师率先打响百石战斗并取得胜利,红4师一边处理洪超师长后事,一边派部队追击逃敌。此时左路红1军团前锋第1师第3团,由安远双芫出发后,取得固营战斗后,已于21日下午抵达预设战场新田圩。

战士们不顾疲劳,立即在下午4时许打响“新田圩战斗”,没费多少力量就夺取了制高点小石岭,歼敌300余人。驻此地的粤军团长廖颂尧,在收到百石圩失守的消息后,立即向师部报告,准备收缩兵力,后撤至师部所在地的古陂圩。就此他们用电报往返商量的过程中追敌至此的红军战士,加入到红1军所部的进攻行列。敌人抵挡不了红军进攻,只得迈开双腿向后逃窜。

(四)左右两路前锋联手打响金鸡圩

北侧的百石圩,南侧的新田圩,同一天先后打响攻夺战,位于两者之间的金鸡圩,岂能独善其身?其实这场发生在金鸡圩的战斗,并不在计划之列,敌我双方之所以还是在这里交火,完全是偶发因素。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21日晚10时许,红1军团红2师先锋第6团抵达金鸡圩。说来也巧,他们正好遇到从百石圩逃脱的那股敌人(粤军姚营),立即构建阵地,子弹伺候。从北后赶来的红3军第4师战士,也迅速加入进来。两相夹击,敌军200余人被歼灭,残敌无路可走,只好再向新田圩方向逃跑。红1军团第6团一边巩固阵地,一边派少许兵力尾追。

此时,由红1军团红1师第3团负责的新田圩战斗还没有结束,尾追逃敌至此的红军毫不犹豫,立即加入夺取新田圩的战斗。红军从东、北、西三面合围猛攻,又在新田圩毙敌300余名。新田圩守敌团长廖颂尧见大势已去,遂借助夜幕掩护,率余部沿大桥、古陂公路溃逃至古陂圩。

在新田圩战斗、金鸡圩战斗两场战斗中,红军共歼敌600余名,为后续部队突破封锁线扫除了两大障碍。李聚奎将军在回忆录中说:“10月21日,我师根据军团首长的命令,袭占新田。这是敌人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的一个重要阵地。守敌是国民党的一个团。我们猛攻了一个下午,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后,当天晚上敌人就跑了。与此同时,红二师六团袭占金鸡,红三军团袭占固陂,也旗开得胜。”

当日晚上,红1军团首长林彪、聂荣臻给总部发电,告之喜讯:我一师和二师已占新田、金鸡,旗开得胜。

(五)右路前锋红3军团打响古陂圩战斗

古陂圩是敌粤军第1师师部所在地,其所属第一团李振部也驻守在这里。距县域20多公里,是信丰东部重要集镇,当地有“头唐江,二古陂”之说。敌人在此构筑有坚固攻势,不仅在外围设有木栏、地上埋有菱角钉,而且在古陂河的“贞吉桥”上还设有碉堡。敌师长李振企图以古陂河作天堑,与红军决战。

文章图片17

与新田圩的情况类似,这里是中央纵队突破敌人封锁线的必经地,当然也是预定战场。战斗主要发生在河湖坳,由红3军团第4师负责,现场指挥张爱萍将军。

21日深夜,红4师11团在结束百石战斗就向这里扑来,在外围遭到敌人一个营阻击。但敌人根本不经打,开始退至古陂河右岸的古陂圩内。张爱萍指挥红军乘胜占领河左岸的村庄和山头。

不甘心失败的敌人,企图利用古陂河负隅顽抗。因夜幕降临和地形不熟,红军只好先派出小分队进行侦察。此时从新田圩逃出的残敌,在莫希德、廖颂尧的率领下,也抵达古陂圩,与敌第一师部汇合。

此时已是23日拂晓,总攻开始。红11团向敌阵地发起猛攻,红10团又从后路包抄,敌人溃不成军。敌师长李振球从先后逃来的莫希德、廖颂尧那里得知红军志在必得,为保存实力只好对战斗部署进行重新调整,命令粤军团长李振率率部打掩护,自己带师部和另一个团人马,开始向安息方向逃跑。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红军冲过“贞吉桥”,马上就占领古陂圩。时任红11团政委的张爱萍将军,在《在占领古陂圩》中这样记载:“拂晓的总攻击开始了。十团之一部从左侧配合着十一团,向敌人猛攻过去了。随着枪声炮声,敌人溃退了,所有堆成山样的夹军衣、弹药,全部后方都被我们夺得了。古陂圩被我们占领了,第一道封锁线被我们胜利地突破了。接着十二团跟踪进击。多么热烈的群众咯,放着鞭炮欢迎红军。”

总体来说,从20日上午10时许打响百石战斗,到21日下午,红军在北起王母渡,南至新田圩的宽广战线上,与敌人多次发生激战,全部完成预期目标。在此期间,两个中央纵队在各自集结点按兵不动,坐等前方战斗的继续拓展与巩固,坐等向东挺进的号角声。

作为历史的见证人,革命先辈陆定一当年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六)左路前锋红1军团打响石背追歼战

22日,红1军团红1、2两师,联手向信丰西南方向全速追击,将正在逃跑的粤军教导团,拦截在信丰境内的石背山隘,击毙、俘虏各300余人。此战就是战史上所说的“石背追歼战”。

文章图片20

(七)右路前锋红3军团打响坪石战斗

红3军团第6师、4师各一部,在坪石歼灭粤军余汉谋部陈伯英团。残敌朝安西方向逃跑。

(八)左右两路前锋再度联手打响安息战斗

23日凌晨,早已打响的古陂圩战斗,开始进入收尾阶段,红4师乘胜占领了这里,敌人大部被歼,残敌逃向安息。但安息并不安全,红1军团、红3军团的前锋部队,再次联手,开始攻打安息。

安息战斗虽然毙敌1000余人,但未能夺取阵地,敌人的援兵也很快赶到,攻打这里的红军从大局考虑,只好撤离战斗,仅留少部兵力监视,剩下的任务将由左路侧翼红9军团完成。

为何安息难以攻取?这是有原因的。这里本来驻扎有敌粤军第二师教导团,各处战斗打响后,敌人难以抵达,只得逃蹿。从石背圩脱逃的敌粤军第一师第三团和教导团,从安远撤下的敌独二旅、从古陂、新田撤回的第一师,都涌向了此地。敌人共收容万余人兵力,开始在安息的桐梓岗一带构筑工事,作最后堵截。

文章图片21

红军的最终目的不是歼灭敌人,而是为了渡江。为了防止打成消耗战,红军便主动停止攻击,只留下部分兵力监视,主力为了尽快赶到江边夺取渡口,只好绕道而行,快速推进至桃江东岸的坪石、铁石口、大塘埠一带。这里就是中央纵队预定的过江处。

红军抵达江边,一边派部队在南、北两个方向的纵深地带警戒,一边紧急抢架浮架,同时开始组织突击队泅水渡江,以便抢夺滩头阵地,并向东岸地区的纵深地带拓展,为中央纵队开始渡江打先锋。

就在23日下午,中央两个纵队离开百石,开始向东进发,晚上10时许抵达已经完全被红军掌控的古陂圩地区,分别在杨坊、太平等地宿营。在杨坊境内有一座陈氏宗祠,中央军委临时驻在此地,毛泽东的临时驻时在杨坊境内的军田高,身染重病的张闻天、王稼祥也在这里,全靠担架担行。贺子珍从休养连赶过来,与长征分手后的毛泽东见面。

中央纵队在这里休整了2天,伺机渡河。24日,红军左路红1军团前卫主力占领了江边的铁石口等地,右路前卫红3军团占领了河边的大塘埠一带。两者之间就是预定的渡河区域。

当天中午,红1军团参谋长左权,亲自泅水过河,急行军70里,率前锋前出至庙下宿营,为中央纵队渡河进一步创造条件。红3军团的前锋也提前渡江,向梅岭、中站等地挺进。梅岭就是后来陈毅打游击,写《梅岭三章》的地方。

有了前后左右的坚强拱卫,红1军团和红3军团也已经分别控制了桃江东岸的渡口,中央纵队于25日下午开始离开各自的宿营地,经坪石、大塘埠等地,向江边疾进,然后在沛东踏上浮桥,渡过桃江(今信丰河),朝九渡、油山、大余方向前进。在此之前,各路先头部队,也已经提前渡过桃江,接防了前锋提前控制的桃江东岸地区,进一步确保中央纵队的安全。

(九)左路红一军团前锋打响版石战斗、石背圩战斗

21日,就在红军全线打响夺路战的时候,红军总部驻扎在合头。为保护中央纵队左翼安全,红9军团全速向安远县北部地区的重石,版石一线推进。

在此之前,红1军团已经打响版石战斗,扫清了这一带的敌人,残敌已经逃走。由红1军团打响的版石战斗,《李聚奎将军传》中有这样简要的记载:在取得新田圩战斗、金鸡圩战斗的胜利后,“我军又进攻了版石,将敌击溃,追歼敌人至安西,敌退守安西后不敢再出来。”《聂荣臻回忆录》记载版石之战要稍详细一点:“十月二十二日我军进攻版石圩,守敌是第一师的第三团和教导团,敌凭堡垒进行了顽抗。经两个半小时激战,才将敌人击溃。敌人向安西逃跑,我们在追击途中,又与敌人激战数小时,共歼敌约一个团,除打死打伤的以外,俘敌三百多人,缴获了部分军用物资。粤军敌一师经这一打击,退到古陂,三军团早从右翼插到了古陂,随后也追歼逃敌到安西,敌退守安西后不敢再出。”

文章图片22

版石之战示意图

战斗开始之初,敌指挥宫彭林生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认为前来攻打的只是红军小股部队,哪知一接火就遭到红军暴风雨般的痛击,这才知道遇到了红军主力。他猛然醒悟,赶紧走小路朝安息方向逃蹿。已经占领新田的红2师闻讯,直奔信丰境同的石背圩拦截,于22日上午10时许,将敌教导团尾部截断在石背圩的山隘,经过约一小时激战,毙敌300余名。

随着版石战斗的胜利,位于崇山峻岭之间的敌人第一道防线,已经被红军撕开了一道大缺口。北起韩坊,南至版石的敌防区,已经全部被红军控制。

(十)左路侧翼红9军团打响石背圩战斗、安息战斗

享受到了红1军团前期行动的胜利果实,红9军团虽然轻松穿过了敌人封锁线,但前方的安息仍然是敌人的一处重要据点,聚集着从各地逃来的敌军,尽管敌人已陆续接到上峰给红军让路的通知,但战斗还是要象征性打一打。

23日拂晓前,红9军团22师进驻石背圩,击溃敌军两个团,在监视安西、安远方向敌人的同时,主力前速西进。24日,红九军团又在安息与敌13军2个团发生激战。红1军团红3师第7团返身回击,红军前后夹击,将敌人全部击溃。当晚8时许战斗结束,俘敌200余人,红9军团前锋占领安息圩。含军团部作战科长郑伦在内,红军也伤亡达百余人。

文章图片23

石背圩战斗示意图

25日下午,中央纵队开始渡江,红9军团同时在其南侧开始渡江,仍然从左翼保障其安全。该团最终于25日晚渡过桃江。

(十一)右路侧翼红8军团打响王母渡战斗

往事已愈近百年,许多人手头又没有现成资料,媒体又总是重点介绍那些著名案例,导致有人产生错觉,以后红军的夺路战都是发生在信丰、安远两县之间的桃江东岸。其实当时的战场并不集中,分散在敌人封锁线南北两侧的不同地点,最南端与最北端之间,其实相隔很远。

资料显示,红军在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时,最北侧的战场,远在赣县境内的王母渡。

王母渡是当地一处非常有名的渡口,自然也是敌人重点经营的堡垒之一。在这里仍然保存着一处被当地人称为“永固楼”的神秘建筑。

文章图片24

敌主碉永固楼

所谓永固楼,不是住宅楼宇,而是碉堡。为封锁红军,敌人在这一带构筑有碉堡群,永固楼是其中的主碉,可谓固若金汤。

根据预案,王母渡是右路侧翼红8军团的渡江点。行动开始后红8军团随红5军团行动,负责掩护其右翼,这就决定了该军团突破敌人封锁线的时间,要比红5军团晚一些。所以,王母渡战斗的打响时间比其他几处战场的时间,要晚整整一天。

22日,红8军团抵达王母渡,击溃桃江西岸守敌后,立即组织渡江。守在河对岸王母渡桃江村高地的敌军,是粤军李振球第1师第6团。敌人以永固楼为中心,构筑了2+1碉堡群。虽然河流湍急,雕楼森森,但红军战士奋不顾身,毅然发起冲击。经过一番血战,红8军团先遣部队分几路隐蔽前进,先炸毁辅翼两侧碉堡,再集中火力对付主雕。

文章图片25

王母渡战斗示意图

固守永固楼里的敌人约有一排兵力,见大势已去,只有逃跑。王母渡一带遂被红军全部掌握。红8军团在这里开辟了多个渡口,全部顺利渡过桃江。

根据赣县党史部门的调查,红军在王母渡一带至少使用了3个渡口:立濑村芫当渡口、横溪村渡口、朱坑村下迳渡口。《红军长征记》有多处提到赣县境内的韩坊、小岔、立濑、黄竹排等地,这些都是红军当年打响王母渡战斗的侧证。

文章图片26

作为中央两个纵队的右翼拱卫,红8军团渡江是控制了节奏的。从24日开始渡江,直到25日才全部渡过,然后经过信丰、安康之间的边境地带,朝大余方向前进。

(十二)总后卫红五军团最后渡过桃江

红5军团担任总后卫,在过第一道封锁线时,虽然没有与敌交战,但他们是承担了风险的。因为必须等中央纵队全部渡过江,他们才能开始向江边挺进。

负责殿后的红5军团第13师师长陈伯钧,在25日的作战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夜行军……,由厚来埠经东头、古陂、狮子铺、大坪到坪石圩附近之樟树下,约五十里。”说明当天红5军团13师还没有渡过桃江。那他们到底是在何时渡江的呢?

陈伯钧在作战日记记载说,红5军团是在27日渡的江。抵达桃江东岸后,连夜从小河圩经正平圩、九渡水等地,到达兴隆圩,行程约四十里。直此中央红军全部完成突破第一道封锁时的任务。

此时,左路前卫的红1军团,已经渡过章水,抵达池江、青龙、黄龙、甘村一带地区,中央纵队宿营于上下坪,而右路前锋红3军团,早在26日就已从池江、新城之间渡过章水,开始向前方猛插。蒋介石见封锁线已经被红军摔在后面,气急败坏,急忙调整兵力,开始构筑第二道封锁线。

文章图片27

综上所述,自10月20日红军前锋抵达第一道封锁线前沿阵地百石圩,在那里率先打响长征第一仗的百石战斗后,至27日晚红5军团全部渡过,历时7天。事后统计,为了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中央红军牺牲师长1名,伤亡3700余人。

(感谢老刘的长征示意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