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关感!

 天地一沙鸥1975 2023-02-05 发布于广东

     作者:郑毅

    最初听到阳关是在学生时代学习唐诗中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当时对阳关的了解也只是存在于书本和老师的讲解,觉得这个地方离我很远,当年的边塞诗人离我就更加遥远。直到2022年的8月带家人一起游走青甘大环线,才真正去到阳关,领略到了什么是“西出阳关无故人”。

   其实按照当时的行程里是没有阳关这个景点的,我们应该要去雅丹地貌的小镇,当时的司机赵师傅说,你们一家人出来,有老人和孩子,去雅丹那边也就是拍照,没有什么好看的,不如去阳关看看,我说是王维诗中所写的阳关吗?他说是啊,我说那就去阳关看看吧。我当时心里也有点小激动,终于能感受到“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含义。

    等到了阳关之后,发现已经变成一个旅游点,而真正地阳关已经被大漠风沙侵蚀变成了一座土堆。当然在阳关里游览,可以看到很多历史文化,看到阳关在古代时候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两个重要的关隘(还有一个是玉门关),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当年王维会写下“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名句,因为从地理上看西出阳关之后是茫茫的戈壁和沙漠,再往西走就到了现在的新疆,在汉唐时期新疆有大小城邦国三十六个之多,被后世史学家称为“西域三十六国”。也就是说在汉唐时期,西出阳关或玉门关就等于是离开中原大地到了西域诸国。

   在游览的时候,我也看到了很多古人出关时候需要用到的通关文牒(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用的护照),我和我姐姐的大女儿也都收集了一本好像是唐朝时候所用的通关文牒,到了关隘的时候,有工作人员会向我们介绍,期间也给我们出了一些问题,如问孩子们:马头朝东,而马尾朝哪里呢?当时我们都反应是朝西,可是答案是马尾朝下。这是一个IQ题,虽然简单但很有意思。后来问我,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到哪里,我记得是现在的意大利,好像是古称罗马。

   当走到阳关故址的时候,我被眼前的景象一下就震撼了,真正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西出阳关”。我在阳关拍照发微信的时候,我老大就和我说让我去读一下余秋雨先生的《阳关雪》。等我回到惠州之后,我就去图书馆借阅了这本书。

   游览完阳关后再去读这篇文章,感受就有很大的不同。如原文中写到:“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呼”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

烽火台

    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截取自余秋雨《文化苦旅》(阳关雪)中的一段话)

    这段文字也是整篇文章,我感受最深也最多的观感!

谢谢关注 敬请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