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朝不再使用金属货币,而是改用纸钞做货币,背后原因究竟为何?

 思明居士 2023-02-06 发布于河北

引言: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疆土辽阔,在这个时期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领土面积。

文章图片1

元朝作为一个在马背上的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虽然历史并不长,但它创造了很多的奇迹。

作为开国大汗,忽必烈不仅像他祖父成吉思汗那样骁勇善战,同时他也是一个有谋略的君主

忽必烈的谋略表现在他不仅注重学习汉人文化和管理经验,同时他也注重总结金国的管理经验。

元朝君主对他民族文化的接受度不是都像忽必烈那样好,所以这也是忽必烈的过人之处

忽必烈建国后推行了很多顺应时势的方针国策,开创了很多先河。

文章图片2

比如他设置的行省制,再就是他采纳了刘秉忠的建议,统一币制,并在此基础上发行纸钞,来代替金属钱币。

日益频繁的商贸活动使元货币成为世界流通货币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发现前朝流通的货币币值非常混乱,于是他采纳了刘秉忠的建议。

统一币制的同时,采取了之前流行度比较高的纸钞来代替旧有钱币,并且规定一律使用纸钞,禁止金银流通,而这一制度今天我们也在执行。

忽必烈建立元朝初期,就发行了纸钞——中统元宝交钞,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纸钞。

文章图片3

它既是第一种作为统一货币的纸质钞票,又是元朝发行的第一种纸质货币,它见证了元朝从鼎盛到衰败的全过程,也见证了货币由稳定到贬值的过程

元朝中统元宝交钞是采用丝为本位,用两作为计量单位的纸质货币。

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前,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的时候选择比黄金廉价一些的白银作为流通的金属货币,为的是回收黄金,使黄金归于统治者,而不外流。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采用了接受度和流传度都不错的纸钞作为流通货币,还代替白银的流通。

其目的同样是为了避免白银流失,忽必烈要把大量黄金白银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文章图片4

而采用纸钞作为流通货币,百姓的接受度也比较高了,所以也不会有抵触情绪,同时纸钞作为货币流通起来也更为方便。

所以,忽必烈将纸质货币作为了元朝唯一流通的货币。

元朝初期统治者重视对外文化和经济交流,大量外国客商往返于海陆丝绸之路,中国逐渐发展成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而中统元宝交钞此时也成为了世界范围流通的货币,持有该纸钞可以直接兑换相应数量的白银,并且这种交易方式也得到外国商人的认可。

忽必烈发行纸钞的初衷是为了回收金银等贵金属,使这些贵金属不外流,给朝廷财政带来损失。

文章图片5

可见忽必烈同所有封建统治者一样,他的所有做法无论是对百姓有利还是不利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这,也是判断一个历史时期是否为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统治者通过不断发行纸钞来填补国库亏空

据统计,从中统元年到至元十二年间,这16年里,共发行中统元宝交钞1697273锭,平均到每个人,占有额是2884.9文,“发行稳定,流通良好”。

此时也正是元朝逐步走向鼎盛的时期,该时期元朝的财政和各项法度趋于完善,一切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文章图片6

但是从至元十三年到至元二十三年,元朝因为不断扩张疆域和镇压阶级斗争,导致国库亏空,中统元宝交钞发行额大增。

这十一年间,一共印发了12618278锭,人均发行占有额高达5290.9文,几乎是之前的1倍,而物价几乎涨了近十倍,这时元朝的经济已经崩坏。

元朝统治者为了挽回财政的亏空,又发行了至元钞,此时元朝的财政状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急转直下。

统治者没有采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让原本就崩坏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据统计,至元二十五年到至大二年,在这二十二年间,元朝廷共发行中统元宝交钞和至元钞两种纸钞的数量高达84628230锭,导致物价飞涨。

文章图片7

针对这一现象,郑介夫评价说:“金物价目贵,钞价日贱,往年物值中统一钱者,今值中统一贯。”

可见元朝通货膨胀程度已经很严重了。

元中期,中书省上报朝廷,说财库里的纸钞已经都没有了,奏请朝廷动用白银来救急。

元朝廷又被迫发行了至大钞,至大三年,朝廷发行至大钞的数量已经非常骇人了。

此时至大钞的发行量已经高达145万锭,其中发行中统元宝交钞高达36259200锭,发行数量创了记录。

文章图片8

元朝廷自己也无法接受,于是在发行了一年之后,紧急叫停,且废止了。其实我们从此时朝廷发行的纸钞的数量上也能够窥探出一点蛛丝马迹。

元朝中期朝廷的财政问题也仅限于通货膨胀而已,朝廷财库怎么能连一张纸钞也拿不出来了呢。

不难想象,这其中应该也存在着某些官员利用职务之便,盗用纸钞来兑换白银的现象。

由于朝廷发行了大量的纸钞,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百姓的生活举步维艰。

等到元朝最后一位君主元顺帝继位时,财政制度已经彻底崩坏,纸钞枯竭,财政亏空严重,通货膨胀现状更是无法挽回。

文章图片9

于是他为了缓解这一窘况,同时也为了制止官员谋私,被迫进行了钞法改革,但百姓早已经处于反抗的边缘。

所以无论再如何进行钞法改革,也都是流于表面,于事无补,所以最终元朝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中结束了它98年的统治。

三、大量发行纸钞的后果,通货膨胀

造成元朝中后期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统治者没有弄清楚纸钞的作用,没有用对方法。

一见到国库亏空,不是反思应该怎样填补作为本位的白银,而是一味的发行纸钞,殊不知纸钞没有本位币的支撑,只是一堆废纸。

文章图片10

元朝的统治者在面对通货膨胀的情况时,拿不出一整套完整的应急预案。

元朝财政既没有足够的本位贵金属来进行宏观调控,又没有完善的应对预案,最后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也是可想而知的。

元朝统治者呈现两级分化的现象尤为严重,忽必烈等5位君主接受汉文化和金文化,也愿意去学习他们的文化和管理经验。

而另外6位君主,则极为排斥汉族和金国的文化,更不要说让他们去学习了。

但相同的一点就是他们要么在开疆扩土,要么在内斗,要么在镇压阶级斗争。

文章图片11

总之元朝的98年就是不停战争的98年,通过学习近代史我们都知道,清朝在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都仍是外国人眼中的富庶之地。

但是从1840年以后,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个多世纪里,中国因为经历不断的战争,经济遭到了空前破坏。

所以中国建国以后,国民的生活水平非常差,可以说那时的中国是一穷二白,仍摆脱不了弱国的帽子,可见战争是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罪魁祸首。

元朝的统治者不停的打仗,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姓都得不到休养生息,而元朝又经历过513次自然灾害。

这些自然灾害导致了大量百姓流离失所这本身就是一个破坏社会稳定的一大要素。

文章图片12

但是元朝统治者不但不想办法来解决流民问题,反而频繁发动战争,并对百姓无休止的掠夺。

所经之处甚至屠城,而这直接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元朝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结语:

借古鉴今,元朝初期推行的纸钞政策可以说是非常顺应当时时代发展的。

由于元代初期中国是世界经济交流中心,元朝的货币已经成为在世界上可以流通的货币,当然以更轻便的纸质钞票为上选

往来客商再也不用背负沉重的金银来交易,而且持元朝中统元宝交钞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兑换到自己需要的白银数量

文章图片13

这大大方便了交易,所以这一政策才会受到认可,并且一直延用直到元朝灭亡。

这就可以看出只有充足的本位金,纸钞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如果流通的纸币的数量过大,本位金不充足的话,就会通货膨胀。

反之,本位金充足而流通的流通货币不对等的话,又会造成通货紧缩。如果协调不好纸钞和本位币的关系,那么这个国家就会陷入金融危机

元朝通过大量发行纸币来填补财库亏空这一行为,导致通货膨胀引发阶级斗争,最后导致元朝的灭亡。

这段历史向我们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政策是否完善的一个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有宏观调控的能力。

如果一个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强,则说明这个国家的本位币充足,并且有完善的应急预案,而注重不同时期经济的均衡发展才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货币史话》

《中国金融思想史》

《中国古近代金融史》

《元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