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方之强他开启:临危受命

 冬不拉拉 2023-02-06 发布于安徽

来自:前线客户端

南方之强他开启:临危受命

图注:萨本栋


一本的长达1368页《南侨回忆录》被厦门大学师生视作了解厦大历史的宝典,这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上世纪40年代所写的回忆录,他用质朴的笔调回顾了自己40多年里在发展教育方面所倾注的努力。

翻开回忆录,厦门大学的建校历史便历历在目。沿着书中提到的历史故事,一位名叫萨本栋的校长格外引人注目,他是厦门大学由私立转为国立后的第一任校长。

自1934年2月,陈嘉庚的公司因受战争影响,经营收入每况愈下。已不再富裕的陈嘉庚抱着“为厦大奋斗到死”的决心,“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靠着各种民间募捐,仍然苦苦维持了厦大三年的运转。

但日渐拮据的经费使得厦大的运转越来越困难,最终,陈嘉庚请求政府“收办”厦大:“弟愿无条件将厦大产业奉送,不拘省立或国立均可,所有董权一概取消。”1937年7月1日,私立厦门大学正式改为国立。

陈嘉庚认为,办好一所大学最要紧的是“慎择校长”,但彼时的厦门大学面临着诸多困难,师资流失,校务停顿,任谁看到后都会望而却步,不想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1937年春,国民政府拟聘胡适为国立厦大的校长,但胡适“婉谢”了这一聘请。经过一番周折,年轻的萨本栋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萨本栋1902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年仅25岁便在美国取得理学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编写了首部用中文正式出版的大学物理教材。

科研教学成就突出是萨本栋被选中的重要原因。但那时的萨本栋正准备深入研究电机工程学,以期建立完整的新理论,对于担任行政职务本无多大兴趣。但陈嘉庚毁家兴学、教育救国的态度打动了他。在约定以两年为期后,萨本栋毅然扛起重任,出掌厦大校印。

尚不满35周岁的他,也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国立大学校长,直到今天,萨本栋也是厦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

内迁长汀后,萨本栋一直以校长的身份,领导厦大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远远超过最初约定的两年之期。

等萨本栋正式结束清华的工作,时间已经来到了1937年的7月11日。日军的战火已经从卢沟桥燃至八宝山、长辛店、廊坊等地,平津之间的交通已然阻断。当夜,萨本栋冒险离开北平,前往南京接洽。

整个1937年,萨本栋都是在不断奔波中度过的。

他刚刚结束了俄亥俄大学的讲座教授任期,从美国载誉归来。7月又从北平辗转南京,马不停蹄地前往厦门,跨越了大半个中国。

7月29日,萨本栋正式执掌厦门大学。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随后,旅居厦门的日侨开始撤退。萨本栋觉察到日本侵略厦门的野心,当即下令将校内重要文件、图书、仪器等迅速装箱,准备内运。

在校内,萨本栋派人挖了四处地窖,可容纳八十多人,他还想在校内干涸的小河道上修建避难所。9月1日,厦大公布新生录取名单,仅仅两天后,日军就开始袭击厦门。日军的军舰和飞机屡次袭击,有弹片飞入厦大校园内。

作者:李应来 厦门大学
编辑:钟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