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则天为何能掌权?李治不是傻子,他不会蠢到把权力交给一个女人

 历史与健康 2023-02-06 发布于辽宁

唐朝全民崇佛,全国各地佛寺林立,无数百姓皈依佛门,尤其是在玄奘自西方归来之后,大幅度推动了佛教事业的发展。武则天来到寺庙时,玄奘已归来多时,成为当时享誉全国的佛学大师。受到这样一位佛学泰斗的影响,武则天开始进修佛学。



为什么是“进修”呢?


因为武则天的生母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她从小便受到母亲的耳濡目染,有一定的佛学基础。来到寺庙后,佛学的氛围更加浓厚,修行的方式更加专业,武则天对佛学的兴趣与日俱增。


寂寞的日子,总要找些东西消磨时光。武则天决定,趁着这样的机会,潜心修习佛学。这样,不但能够改善自己的精神状态,还能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失为一种苦中作乐的好办法。在人生处于最低谷的时候,竟能下定这样的决心,说明武则天骨子里是个坚强不屈的女人。不论古今,女强人们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意志坚定,不会被任何外力摧毁。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武则天在来到寺庙以前就已经有了非常深厚的佛学功底,水平相当于佛学院本科毕业。进入感业寺这所高等学府后,她决定进修佛学硕士,并将佛学博士作为终身目标。对于一个命运被禁锢在皇室的女人来说,她唯一所需,唯有自身的底蕴和素养。此时的她,没有机会争取前途和事业,但却可以进修学历。


用句流行语来说,这一时期就是武则天在进行“充电”。反正除了学习,她也没有其他事可做。与其等着韶华老去,还不如扩充一下知识面。由于武则天有一定功底,加上她的智商很高,在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她不但通读了各大佛学经典,还深入研究了佛学大师玄奘提出的理论。可以说,正因为武则天这段时间的学习,才使她在执政推行佛学时游刃有余。


随着她对佛学理论的理解程度越来越深,武则天的心胸不再局限于当下,脑筋也越来越灵活。武则天坚信,之所以命运会安排她来到寺庙陪伴青灯古佛,一定有它的道理。人生就像海浪,有起有伏,没有人能一辈子活在风口浪尖上,也没有人一辈子蛰伏在波谷,盛极必衰,衰极转盛,人要适应人生的任何阶段,才能成就大业。



想到此处,武则天的心中希望重燃。她想回到宫城里,回到她的战场上,在那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过,重回皇宫难于登天。毕竟,武则天几乎是被遣散出宫,来到寺庙当尼姑的。对于皇室来说,她只是先皇驾崩后,不值得赡养的弃子罢了。


武则天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小情人李治的身上。


虽然,他们之间的这段感情是有悖伦常的,但武则天根本不在乎这些,只要李治能带她脱离苦海,哪怕是被后世万夫所指仍在所不惜。可惜的是,李治就像石沉大海,躲在深宫中久久没有回讯。李治似乎忘记了这个情人,非但没有将她接回皇宫,甚至都没来感业寺里探望过她一次。


武则天明白,只要努力,命运一定不会辜负自己。不过,命运的“主观能动性”很差,需要人力的干涉。正所谓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创造来的。武则天已经意识到了机会的重要性,如今她要做的,就是创造机会。森冷的寺院里,哪来的机会?想要突破院墙,一定要牢牢抓住李治对自己残存的念想,并在这个念想上大做文章。


后世始终在争论,武则天对李治究竟是不是真情实意?至少,她在寺院里的每一刻都在期盼着李治的出现,哪怕她期待的只是李治带她走出院墙,把她接回花团锦簇的后宫,这也算一种感情。一定要让李治明白,自己对他究竟有多望眼欲穿,只有打动李治的心,才会让他将自己接回皇宫。因此,武则天就像是考科举一样,以“感动李治”这一命题,开始大做文章。


文章的体裁,自然要用最能抒发情感的诗。武则天将自己的痛苦和期盼杂糅到墨水中,挥笔写就了《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此来长下泪,开箱验看石榴裙。”


这首诗写得非常动人,且不矫情。为了让李治明白自己的心意,武则天不惜将自己刻画成“色盲”,“看朱成碧”。这种别具一格的思念表达,绝对是武则天绞尽脑汁思考了无数个日夜的结果。李治是个敏感的人,但仅用文字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武则天还附带了一条勾起李治回忆的红裙,当作这首情诗的“催化剂”。



这首诗,李治有没有看到?


史料中并未表达。


不过,从接下来李治的表现来看,他绝对读过了,而且深受感动,因为他专程去了一趟感业寺。


李治上台后,在龙椅上一秒钟也不敢懈怠。正因为忙于工作,所以他才忽略了爱情。然而,人非草木,在看到那首诗或那条红裙后,他的敏感神经瞬间被勾起:“她可是我最喜欢的女人啊,不论如何也不能忘记她。如今,她活得如此困顿,我却一度冷落她。更何况,早年我曾对她许下诺言,身为一国之君怎能违背诺言呢?”


思来想去,李治下定决心,把这个女人接到自己身边。


虽说已经做好了决定,但现实是残酷的,他短期之内根本没有把武则天留在身边的可能。要知道,唐太宗驾崩,为人子的李治必须按照祖制守孝二十七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他必须守在皇宫中,不能出宫乱跑。想要见到武则天,唯有等到先皇忌日那天,以进香祈福的借口瞒天过海,才能得逞。


盼星星,盼月亮,李治因一封信开始等待,直到永徽元年五月二十六日,也就是先皇驾崩的忌日。不过,摆在李治面前的,还有一个大麻烦。按照祖制,给先皇进香,应该在宗庙或祖陵进行,而非感业寺。虽说李治贵为皇帝,但他必须找个理由搪塞文武百官,堵住天下人的嘴巴。


史官似乎在与我们开玩笑,这么关键的情节竟没有见于史料。



李治究竟是靠什么说辞说服了大臣的呢?要知道,李治上位未久,朝中有不少太宗朝的元老,他们都是群迂腐的老家伙,李治这个毛头小子怎能驾驭得住?或许是他想到了借口,或许是他干脆用皇权压人,亦或是大臣们不约而同地默许了李治的行为——谁让这小子隔三差五捧着条红裙子流眼泪呢?


总而言之,李治拍板决定,这年的祭祀就要在感业寺进行,朝臣对此并无微辞。对于武则天来说,这个机会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幸亏李治还算有良心,及时想到了二人之间的感情。只是,两人已分别了一年,李治变得愈发成熟稳重,武则天却面容憔悴脸色蜡黄。回想起早年那些旖旎的岁月,一对旧人相顾无言,竟双双哽咽了。


史料仅以一句话,记载了两人的相逢:“忌日,上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除了哭泣之外,还有什么?自是无休无止地倾诉衷肠,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心迹。估计这些话太过肉麻,也有可能涉及到当朝皇帝与先皇才人之间的不伦之恋比较敏感,总之史官并没有向后世表述他们说了些什么。所幸,结合前因后果,我们能猜出个大概。


眼泪流干后,两人又做了些什么?


我们同样不得而知。


不过想来,他们的尺度不会太夸张,毕竟李治给父亲上香,身边肯定跟着一群朝臣,总要注意影响。李治之所以来到感业寺,说明他情深义重。这场相逢,将武则天手中的救命稻草换成了粗麻绳。武则天知道,自己即将爬出谷底,重回人生巅峰。



其实,武则天之所以能在后来手握大权,完全是因为李治对她的真心和武则天本人的知识积累。不同于其他朝代的女权人物,武则天的权力不是“夺”来的,而是李治主动“送”来的。与自己心心念念的女人在一起后,李治给了她绝对的信任,这份信任甚至让他忘记了前朝吕雉、韦后这些可怕的女人。


武则天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后,很多朋友都觉得这就是李治被钳制武则天开始女权统治的开端,实则不然。李治是心甘情愿的,他并没有受到武则天的控制。根据史料的记载,武则天的水平比李治高得多,所以李治才会放心地将大权逐渐转交给她。李治不是傻子,他不会蠢到把权力交到比自己水平低的女人手里。


而在此期间,武则天几乎是完全被动地接受了李治的委托,并没有主动索取或争夺任何东西。在李治看来,权力是种宝贵的东西,他将权力作为礼物送给了自己最爱的女人,或许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真情喂了狗,成了女权者篡唐的工具,这是后话了。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旧唐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