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至目前对老子《道德经》最靠谱的解释(修改版)

 莫为天下先 2023-02-06 发布于湖南

图片

我对老子《道德经》六十三章的理解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 ;天下之大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 ;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猷难之, 故终于无难。

 注释:

无为: 按逻辑规律去做事。

事无事:按标准原则处理日常事物。

味无味:以守静心态品尝平凡恬淡。
大小:大事和小事。

多少:复杂的事和简单的事。多量事和少量事。
  报怨以德:以善德来化解仇恨和纠纷。

  图难:处理难题。

  易:容易。简单。

  细:细微的地方。

  为大:实现远大目标。从事物的大处做起。

  轻诺:轻易说出的诺言。
        寡信:缺乏诚信,很少能够兑现。
        猷:谋划。筹划。
  

译文:

  按逻辑规律去做事,按标准原则处理日常事物,以守静心态品尝平凡恬淡。无论大事和小事,多量事和少量事,要用善德来化解仇恨和纠纷。

  处理难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目标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复杂的事情,一定要从简单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做起。因此,有理性的圣人始终不从事物的大处做起,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那些轻易说出的诺言,必定缺乏诚信,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势必遇到很多复杂的难题。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筹划时看重困难,最终就不会遇到困难了。

  感悟:

 ,宇宙中万事万物,无论是大事物还是小事物,无论是复杂的事物还是简单的事物,都有其内在的 天道的运行逻辑规则。而且往往一个大事物或复杂的事物是众多的小事物或简单事物按一定的逻辑原则积累而成复杂化的系统的。也可以反过来这样表述:一个事物系统的法则运行是微观逻辑的精神之质积累。比如一个大事物的地球自然系统,与小事物的人体内系统的法则运行,都是微观逻辑的精神之质积累而形成的,所以,尽管他们形象规模不同,但都是从四方上下六面的吸纳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准确的说是,将天地之元素日月之能量聚集而成的相同的天地与肉体的通融完美德性的大小形象系统,而通常这种集聚的过程又是他们自身自然而然的运作,悄然静寂方式进行的。

 
   所以,一个德性完美的人往往有好静习惯,并不是因为静就是好的,为了静才去追求静,而是因为静可以让外界各种复杂的事情都不能动摇和扰乱他的内心思考,这样他的心镜就像清澈静止的水清晰地照见世俗的一切。正因为如此,他有着超凡认知能力和智慧,往往处理日事情如同静止的水那样合乎水平面的标准原则去做事,以守静心态品尝平凡生活的恬淡。无论大事和小事,多量事和少量事,都能够用善的方法来轻而易举化解。  

我对老子《道德经》六十四章的理解

  原文: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 易谋也;其脆易判 ;其微易散。

  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

  民之从事也,恒于几成而败之。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 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注释:

  未兆:还没有出现复杂变化迹象。

  易谋:容易计划。

  为之者:偏执而为的人。胡乱作为的人。

  执者:偏执的人。有偏颇之见的人。

  无为:顺应自然规律做事。

  慎终若始:做事情自始至终保持慎重。

  欲不欲:追求人所不追求的。

  学不学:学习别人所学不到的。

  译文:

  事物处在安静时容易保持稳定;事物还没有出现复杂变化迹象时容易计划;事物处在简易时容易分辨;事情处在细小也容易解决好。

  要在事物还处在问题尚未发生复杂变化之前就解决妥当;要在危机没有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双手合抱的大树,要从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九重的高台,要从每一担泥土开始筑起;百仞的高山,要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攀登。所以,复杂的大事物总是由简单小事物构成的。

  胡乱作为的人必将会失败,偏执的人必然会失误。因此理性的人顺应自然规律做事。故不会招致失败,不会有偏见故也不会有失误。

  人们做事情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唯有做事情自始至终保持慎重,这样就没有办不成功的事情。因此,有理性的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看重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学不到的,用以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他势必会遵循万物的自然规则而不会妄加作为。

  感悟:

  要想把握事物解决实际问题,就要把复杂的事物化为最简单的事物,例如把精神实体简化为思维逻辑,把物质实体简化为广延;再用综合法从简单的东西得出复杂的东西。在解决问题之前,能够把事物计化越全面、复查越周到越好,以便确信什么都没有遗漏,这样才在危机没有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这方面,笛卡尔给我们提出了准则:“按顺序思维,从最简单的开始,逐渐过渡到最含糊不清的……把困难按照需要,尽量分成许多部分……对任何问题都要进行全面的列举和普遍的检验,保证万无一失。”

  笛卡尔的《方法论》中有一条准则:“切忌仓促从事和偏见。”笛卡尔这里的所说“切忌仓促从事”,用老子的话就是’“为之者”的意思。所说的“偏见”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执者”。

  人们为什么会胡乱作为,会有偏见呢?主要是人们缺乏知识和分辨事物真伪的能力,缺乏行动时清醒的头脑。特别由于人们不可能迅速理解一切疑难问题,又在学习上不求甚解等的原因,在解决难题时往往不能理智而为,特别当他们性急的时候往往仓促从事,胡乱作为。也有一些人是为了虚荣心而作为。要想让他们承认自己无知,那可比登天还难,常常对事情做出匆忙、轻率的判断做出武断的决策。这就是偏见。偏见和胡乱作为是一对子母关系,是导致失败和失误根本原因。

图片

我对老子《道德经》六十五章的理解 

 原文:  

    故曰:为道者,非以愚民也 ,将以明之也。民之难知也, 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 邦之德也。以不知知邦 ,邦之贼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 ,此谓玄德, 玄德深矣, 远矣 。与物反矣, 乃至大顺!  

注释:  

    为道者:按理性规律(道)做事的人。 

 难知:难以弄明白。难以知道。  

    以知知邦:用知识积累一个邦国的精神财富。 

 邦之贼:邦国的弊病。邦国的坏处。  

    稽式:治国模式。  

    玄德:精神德性的微妙之处。  

    与物反矣:把物质实体复归简化到广延。 

 译文:  

    所以说,按理性规律(道)做事的人,绝不是去把人民教化成愚鲁的人,而是教导人民明白事理,不偏见,能理智而为。人们很难弄明白的事情,就让他们弄明白。故用知识积累一个邦国的精神财富,这个邦国就有厚重的德性,不用知识积累一个邦国的精神财富,这个邦国就有弊病。了解这两种治国模式的差别,选择其中好的一个法则,并经常了解这个法则,就会把守精神德性的微妙之处。精神德性的微妙之处又幽深又广远,和具体的事物实体复归简化到广延,这才是极大地顺乎于自然了。  

感悟:  

    人们为什么会胡乱作为,会有偏见呢?主要是人们缺乏知识和分辨事物真伪的能力,缺乏行动时清醒的头脑。特别由于人们不可能迅速理解一切疑难问题,又在学习上不求甚解等的原因,在解决难题时往往不能理智而为,特别当他们性急的时候往往仓促从事,胡乱作为。也有一些人是为了虚荣心而作为。要想让他们承认自己无知,那可比登天还难,常常对事情做出匆忙、轻率的判断做出武断的决策。这就是偏见。偏见和胡乱作为是一对子母关系,是导致失败和失误 根本原因。 

 看来,在对待解决事情方法上的老子的思想与西方哲学家思想非常接近。不仅如此,他们还都看重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要求人们追求精神层面的积累,唯有如此人才具有饱满的德性,也唯有如此人才有充足的精神财富。有了精神财富人才有富有学识或知识,才不愚昧,才明白事理。明白事理后,人才没有偏见,做什么事情都能理智而为。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把守精神德性的微妙之处。  

    所以,老子在这一章里认定理性的治理国家的人,“绝不是去把人民教化成愚鲁的人,而是教导人民明白事理,不偏见,能理智而为。人们很难弄明白的事情,就让他们弄明白。”人们才不去做“执者”和“为之者”,才这才是极大地顺乎于自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