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詩詞人生』讓齋閒筆之三

 泮溪别馆 2023-02-06 发布于江西

Image

Image

作者簡介

沙丹,一名允之,號讓齋,南京人。幼得外祖汪錡鑊盦公、舅父汪可夫先生之教,後從石學鴻、常國武二先生遊。雅愛詩文書畫,精鑑賞、富收藏。

石學鴻雲孫丈於金陵諸老中,極推陳方恪彥通先生詩文之才,嘗以黃賓虹為其所繪“石交圖”索彥通先生題句。方恪為“同光詩派”首領陳散原第四子,故其詩亦自“同光”出。散原以為兒輩能繼其詩者,惟此子也。方恪詩善寫人情,如懷母詩之“直覺坐母懷,永與天地古”;悼妻詩之“死先為福徒吾愧,事過原情竟汝賢”,皆情深語,催人淚下。

其縱情聲色,染阿芙蓉癖,嗜賭而蕩盡千金之産,未嘗有悔,然晚歲察“同光詩派”流弊,貽悔向日推崇之過,屢向友人道及。胡小石與其同門,常宴遊雅集。二人皆好美食,胡喜啖豆腐,每宴必有之,偶因味道稍欠,震怒而喚庖人面斥。方恪以為太苛,遂以温語解之也,性寛和如此。

戊戌秋,獲方恪贈鄉先輩粟海自書詩行楷扇面,字體類翁覃溪,遂知雲孫丈小字亦效方恪也。自書詩中,“過南屛舊居有感”絶句,平易自然,諧宜諷讀:

黃妃塔下白雲庵,家住庵西一水闌。

水竹翛翛風日冷,後門閒煞釣魚竿。

庚子春,齊州大疫,閉戶無俚。適邱兄家君夜訪,為置酒劇飲。邱出觀所藏王厚庵夫子吟稿,書蹟不佳,應為過錄本。末頁鈔白樂天《錢塘湖春行》詩,附錄《南園春遊》七律一闋,讀罷動余踏春之思,然未審是厚庵夫子之作否,今錄之如下:

滄浪亭北繭園西,處處鶯聲向曉啼。

飛絮引人出深巷,靑山招我過長堤。

梅花墅裏蒼苔冷,杏子橋邊夕照低。

衹恐東家春易盡,相逢時問武陵溪。

厚庵名樹勳,清末揚中鄉賢也。

頃閲《鄭孝胥日記》,其於光緒十七年赴日任築地副領事,甫三十二歲。某日,隨欽差宴於東京第一酒家“紅葉館”,招伎四、五人而飲。酒罷,競乞詩,鄭即席賦云:

相攜初到玉眞家,奏罷霓裳月未斜。

不用登樓看紅葉,群芳圍處即如花。

民國十七年,鄭年近古稀,時為帝師,奉詔訪日。復宴“紅葉館”,在座多日本顯要,乃召伎飲。鄭談及三十七年前此間有“阿愛”,“阿縫”,“阿畱”三艷之目,有瘦嫗在側,諸伎競指之曰:“是阿畱也。愛、縫皆老而散矣。”鄭信筆作書,立成一絶:

三十七年紅葉館,還將白首對尊前。

可憐結習依然在,卻把人間付少年。

鄭孝胥書法骨清血潤,峭拔縱逸,晚歲之作趨於淡宕,余曩時輒喜效之。斯幅應情應景,余久抱未睹之憾,想見其人風神融於筆墨,不知尙存世間否?

嘗聞之於白門故老,為劉海粟老人繪畫代筆者有數人,六合徐岳辰先生即其一也。徐名松甫,初從鄉賢顧雲谷習畫,後事揚州陳夕藩、金健吾,所繪仕女有費丹旭、王小某遺風。後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受業於劉海老,畫技日進。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皆不逾矩度,尤擅製“錦灰堆”。書法請益於李健鶴然。後鬻畫自給,有聲於時。徐亦能治印,偶寫詩詞用於題畫也。佳句如“不知剩水殘山外,可有功高未列侯?”《猴》;“一聲星斗散,萬馬去朝天。”《公雞》;倭寇靖平後作《題鍾馗》三首,其二云:

八載烽煙劫運過,不堪回首舊山河。

而今鬼物驅除盡,想是陰曹暗助多。

古今詠鍾馗詩多矣,此能以世局喩之,不落窠臼,吾恐其所繪之鍾馗尙未見及也。

微雨來時花氣活,輕雪走處草痕蘇。”此光緒帝載湉十八歲時屬對聯也,頗為師傅翁同龢激賞。載湉十四歲嘗有詩詠漢章帝云:

白虎親臨幸,諸儒議五經。

惜哉容竇憲,諫諍未能聽。

更被翁譽為“援筆立就,眞雲章第一篇也”。

按:竇憲為章帝劉炟外戚,皇后竇氏之兄,跋扈擅權。光緒皇後葉赫那拉氏乃慈禧太後弟桂祥之女,載湉賦此詩時,尙未議婚娶。顧日後與妻族失和,豈一詩成讖耶?載湉素與皇后不睦,大婚前一月太和殿大火,燒貞度、太和、昭德三門,且太和門為皇后册立時鳳輿必經之地,前兆如是,夫復何言哉?

吾鄉景卿先生,字夢弼,明季畫家。工詩,嘗寫杏花,自題句云:

晴團紅粉護春煙,彷彿江村二月天。

記得踏靑回首處,一枝斜拂酒樓前。

詠杏花,結句著“酒樓”二字,何其妙哉!

久未訪王緜先生矣。往歲夏,先生自臺灣返金陵,余必往一謁。近日偶讀太谷教典籍,忽憶及先生嘗道乃父伯沆師事太谷教再傳弟子黃葆年之語。太谷教為池州周轂所創,轂字星垣,一字太谷,自號崆峒子。生富庶之家,幼習武,膂力過人,或傳其為武庠生。後遊學萬里,未三十而惡窮居,初畱意於道釋,後遊匡廬見其先祖周敦頤“志伊尹之志,學顔淵之學”語,終結穴儒家,傳道維揚,門人寢盛。太谷早歲嗜為金、陳之藝;班、馬之文;靑蓮之詩;長門之賦,後於諸子百家無所不窺,知性命、擅岐黃,尤精易理。門下多俊彥,時揚州潘小江文采風流,冠絶當地。初見太谷,自誦其湖上詩,有“綠煙生畫舫,紅影下朱樓”句。太谷曰:何若“茶煙生畫舫,人影下朱樓”耶?小江伏地再拜,遂執弟子禮。太谷歿後,弟子張石琴、李晴峰等奉葬於儀徵靑山之南。太谷能詩,雖胸列武庫,然平易疏淡,頗得“四靈派”閒適之趣。平湖泛舟詩云:

岳陽湖西暮春景,臥柳陰中斜繫艇。

孤篷出葦碎碧波,篙打浪花驚鷺影。

淺處小罾深處羅,抱琴寂寂聽漁歌。

返棹纔知摩詰畫,堤東依舊靑山多。

第以僻典僻字充盈其詩,矜伐學殖者,視太谷當如何哉?

丁酉夏,得田相余君贈張罕余先生所繪山水、竹石各一,此誼深可感也。罕余先生金陵人,久居城南。事美術教育四十載,山水、花鳥皆能,猶愛畫竹,規撫清湘、板橋,自號畫竹老人。其書生辣拙厚,亦可玩味。偶涉詩事,多為題畫絶句,有《題竹五十韻》油印本行世。茲錄一首:

走筆一竿碧玉枝,平安仗爾好扶持。

秋風無限江南思,又是瀟湘暮雨時。

罕余先生嘗請余外祖汪錡鑊盦公為其治印數枚,故余早知先生之名也。

憶戊寅於泮宮畫肆見劉雋甫家中流出之尉天池書六尺條山詩一首:

見訪南州大雪天,詩人即興借蠻箋。

丹心愛唱紅梅曲,吟到春風句欲仙。

覺此詩雖屬應制,然亦瀏亮可讀。余知舅父曾問詩於劉雋甫,遂邀其至畫肆同觀。舅父云尉天池書此幅時在劉宅,其當時亦在座次,此二十年前事也,今雋甫先生已逝。余詢此詩為何人所作,舅父不能答。近日始知此詩乃吳天石唱和劉雋甫句也。天石先生南通人,原名毓麟,曾任江蘇教育廳廳長,居金陵多年,文革中遭害而逝。吳詩風韻天成,七言絶句尤佳。《送史友蘭之南京》之二:

江上何人弄碧簫,送君愁滿共春潮。

衹今一片南朝月,仍照清溪舊板橋。

《秋晚》之“落葉聲聲鴉影亂,最難驅遣是黃昏。”;《船上》之“我對家山揮別淚,他人偏説是歸船。”;《題王石谷金陵夜泊圖》之“傷心石谷蕭疏筆,無限丹靑不敢描。”皆可直追王漁洋。

余詠雪後鍾山有句云:“不見寒風一夜雪,靑山亦有白頭時。”以為獨絶,殊不知先生《江上歸舟》之“人間愁思知多少,江上靑山也白頭。”已專美於前矣。

鄉先輩夏鑾鳴之先生,清咸豐附貢生,工詩擅畫。嘗奉曾國藩之命於湘潭治水軍,數與平定太平軍之亂,累功昇府同知。“城陵磯之役”,為賊所困,投水死之。後追贈江蘇軍門提督。與楊載福、彭玉麟等同列“十大水師戰將”。

己亥春,得鳴之先生客穗城時所繪六尺花鳥四屛,筆致粗豪然氣格非低,每幅皆附以詩。題海鶴一首曰:

浪遊不向故山棲,志託澄清掃怒鯢。

涉足最高峰頂上,為看日出始頭低。

 詩以言志,“不向故山棲”、“掃怒鯢”抑為其自述耶?

『詩詞人生』讓齋閒筆之一

『詩詞人生』讓齋閒筆之二

Image

聽花榭藏詩樓

向下滑動閲覽

三生集

宋玉九辯招魂

深南近六年詩存

三徑采薇

屈原離騷

屈原  遠游

屈原 國殤 卜居 漁父

屈原 九歌

屈原  九章

屈原  天問

古琴的文化审美内涵

垂思集【先秦】

秦  咸陽集


漢  清泉集

漢  比仙集

漢   伯鸞詩全集

東漢末至曹魏  曹操詩全集

曹操詩全集

蔡伯喈詩全輯

蔡文姬詩全輯

漢  淮南小山 招隱士

漢  四皓歌

漢  武帝集

東晉  王右軍集

魏晉 才女集

魏晉 才女集(下)

魏晉 曹子建四言詩

魏晉 曹子建樂府曲辭

曹魏 曹子建古風(一)

曹魏 曹子建古風(二)

曹魏 曹子建古風(三)

曹魏 曹子建古風(四)

曹魏 曹子建古風(五)

曹魏 曹子建古風(六)

曹魏 曹子建古風(七)

曹魏 司馬仲達歌

東晉 王子敬詩輯

曹魏 曹子桓四言詩

魏晉 徐偉長詩輯

孫吳 陸敬風詩存

西晉 劉伯倫詩存

曹魏 嵇康詩存

東晉 謝安詩存

東晉 陶淵明古風(一)

東晉 陶淵明古風(二)

東晉 陶淵明古風(三)

東晉 陶淵明古風(四)

東晉 陶淵明古風(五)

東晉 陶淵明古風(六)

東晉 陶淵明古風(七)

東晉 陶淵明古風(八)

東晉 陶淵明古風(九)

東晉 陶淵明古風(十)

東晉 陶淵明古風(十一)

曹魏 阮瑀子古風(一)

曹魏 阮瑀子古風(二)

曹魏 阮瑀子古風(三)

曹魏 阮瑀子古風(四)

曹魏 阮步兵古風(五)

曹魏 阮步兵古風(六)

曹魏 阮步兵古風(七)

曹魏 阮步兵古風(八)

曹魏 阮步兵古風(九)

西晉 潘岳古風(一)

西晉 潘岳古風(二)

西晉 潘岳古風(三)

北周  庾信古風(一)

北周  庾信古風(二)

北周  庾信古風(三)

北周  庾信古風(四)

東漢 徐幹古風

清氣曾經印雪泥


『聽花榭三人行』 刘石佑 張靑雲 漱碧

『聽花榭三人行』憶雪堂 陳樵哥 吳 瑾

『聽花榭四人行』聽鸝山人 楚家沖 鄧世廣 廖國華

『聽花榭三人行』木樨 詩齋 雨季

『聽花榭四人行』漱碧 大愚 屠龍閣 徐退之

『聽花榭一人行』嘯雲樓主

『聽花榭二人行』夢煙霏 塵色

『聽花榭七人行』風信子 林志雄 桃熟流丹 山柏榮 水城楓葉 錢紅旗 易林人

『聽花榭五人行』橫道子 雲之泊遠 曹陽 紫荷 紙上散步

『聽花榭三人行』南陽郡人 汪茂榮  欹枕聽濤

『聽花榭三人行』夕窗 萧雨涵 化外洪荒

『聽花榭二人行』無論魏晉 明在堂

『聽花榭二人行』來均 沙丹

『聽花榭三人行』劉石佑 羅家英 胡國賢

『聽花榭三人行』小梅窗 逸卿 丁小玲

『聽花榭三人行』秋扇 陳仁德 馬斗全

『聽花榭三人行』金鋭 海棠 王永江

『聽花榭三人行』眠月樓 采芹生 洗心齋主人

『聽花榭一人行』無以為名

『聽花榭三人行』蝴蝶莊生 金水 危闌獨倚

『聽花榭一人行』鬱盦

『聽花榭一人行』孟依依

『聽花榭一人行』海洋

『聽花榭三人行』深南 林丫頭

『聽花榭三人行』來鴻樓主 塞北崑崙 獨笑樓

『聽花榭三人行』施議對 鍾振振 黃坤堯

『聽花榭三人行』鄭力 九十九 柳五

『聽花榭一人行』顧從山

『聽花榭三人行』周達 冰黛兒 葉蕭郎

『聽花榭三人行』靑鳳 拾翠臺 暗香疏影

『聽花榭三人行』得仙館主 個庵  曹謙

『聽花榭一人行』梅疏影

『聽花榭三人行』三江有月 張成昱 廣齋

『聽花榭三人行』高涼 顧衡之 碧水秋泓

『聽花榭二人行』朱江南 胡家炳

『聽花榭二人行』張家安 張慶輝

『聽花榭二人行』惡齋  蕭劍勇

『聽花榭二人行』馬頰河  海不平

『聽花榭三人行』李國棟 漠漠 蘇俊

『聽花榭一人行』顧靑翎

『聽花榭一人行』雪窗

『聽花榭二人行』張小笨 張和平

『聽花榭二人行』韋散木 宋彬

『聽花榭二人行』莫非 奶奶泡的茶

『聽花榭二人行』尙佐文  丁昊

『聽花榭三人行』哂余  北窗主人  桑蚓

『聽花榭三人行』劉石佑 秘色瓷 龍

『聽花榭二人行』王超群  朱照之

『聽花榭三人行』畏庵  蘇小隱  魯家用

『聽花榭四人行』孟蘭 李振華 陽關紅柳 霜天曉角

『聽花榭三人行』周秦  安全東  半隱廬

『聽花榭二人行』楊逸明  楚江閒鶴

『聽花榭一人行』履霜

『聽花榭二人行』鉉鼎齋  虎巖三少

『聽花榭二人行』眭謙  大有同人

『聽花榭三人行』抱犢山人  省吾  彼岸歸途

『聽花榭二人行』白跑堂  坐夜廬

『聽花榭三人行』沙鷗廬詞客  梓煜  溪舟

『聽花榭四人行』白衣卿相  我本山人  椰子華  荆州一鬼腳


『詩詞人生』懋躬近作選

葉兆輝讀書札記

『詩詞人生』翩翩詞選

『詩詞人生』讓齋閒筆之一

『詩詞人生』讓齋閒筆之二

聽花榭壬寅中秋社課

『詩詞人生』桃熟流丹新疆行吟集

刘安定壬寅诗词联选

秋扇壬寅小集(三十九首)

丁小玲壬寅存稿

枕石廬壬寅稿


聽花榭編輯團隊


1

微信交流

聽花榭一群、聽花榭二群、聽花榭三群、聽花榭四群、聽花榭五群、聽花榭六群,聽花榭茶話交流群

2

責任編輯

深南、蘇萊曼、抱樸書生、詩齋、漢子、凌明恕、北窗、西溪逋客、夢煙霏、葉蕭郎、曾寤堂、雪窗、韋散木、奶茶、李國棟、吳瑾、藻雪齋、拈花微笑、寧静、秘色瓷、陳夢渠、夕窗、易不問、林丫頭

3

美工編輯

林看雲、木樨、危闌獨倚、月隱齋、琳瑯、鸝漫、雨季

4

審核督查

*聽花榭初審組

*聽花榭審核一組、聽花榭審核二組

初審組由五位會員組成,審核組由十位德高望重的老師組成,均為不公開組。

5

聯誼交流

董學增、陳逸卿、熊東遨、無以為名、四知堂主

6

宣傳代言

“聽花榭匾額”  秋扇書

“詩詞人生”  翁寒春篆刻

“聽花榭詩社”  溪山餘事篆刻

宣傳  林丫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