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商专资料馆 2023-02-06 发布于广东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目录

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应急预案体系............................................................................................. 1

1.4 工作原则..................................................................................................... 2

2 企业基本情况........................................................................................................................ 2

2.1 企业简介..................................................................................................... 2

2.2 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 3

3 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7

3.1 环境风险源识别......................................................................................... 8

3.2危险化学品辨识.......................................................................................... 8

3.3危险工艺辨识.............................................................................................. 9

3.4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分级.............................................................................. 9

4 、危险产生的原因............................................................................................................... 13

4.1、运行失控与设备故障............................................................................. 13

4.2 人员失误............................................................................................... 13

4.3 管理缺陷............................................................................................... 14

5、原辅料及成品储存过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14

5.1 泄漏危险性........................................................................................... 14

5.2、火灾、爆炸危险性................................................................................. 15

5.3 中毒、窒息危险性............................................................................... 17

5.4、装卸过程危险性..................................................................................... 18

6、松香生产工序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18

6.1 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8

6.2蒸汽发生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0

7、生产过程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22

8、检修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3

9 公用工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6

9.1、供配电系统............................................................................................. 26

9.3、雷击危险性............................................................................................. 29

9.4供热............................................................................................................ 29

10 职业卫生危害................................................................................................................. 30

10.1化学因素.................................................................................................. 30

10.2物理因素.................................................................................................. 31

11、公司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种类与分布................................................................................ 33

12  组织机构及职责............................................................................................................... 34

12.1 组织体系................................................................................................. 34

12.2应急指挥组织结构图.............................................................................. 34

12.3 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35

13 预防与预警........................................................................................................................ 41

13.1 预防措施................................................................................................. 41

13.2 预警......................................................................................................... 42

13.3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45

14 信息报告与通报................................................................................................................. 45

15应急响应与措施.................................................................................................................. 46

15.1 分级响应机制......................................................................................... 46

15.2 应急措施................................................................................................. 47

15.3 应急监测................................................................................................. 53

15.4 应急终止................................................................................................. 56

15.5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57

16善后处置............................................................................................................................ 58

17 应急培训和演练................................................................................................................. 58

17.1 培训......................................................................................................... 58

17.2 演练......................................................................................................... 60

18 奖惩.................................................................................................................................. 61

19 保障措施........................................................................................................................... 62

19.1 经费保障................................................................................................. 62

19.2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62

19.3 通信与信息保障..................................................................................... 62

20 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63

20.1预案评审与备案...................................................................................... 63

20.2预案发布与发放...................................................................................... 63

20.3应急预案的修订...................................................................................... 63

21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64

附件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1

附件信息接收、处理、上报等标准化格式文本..................................... 3

1 总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我公司为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或由安全生产次生、衍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规范了我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机制,提出了我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程序和应对措施,完善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我公司救援抢险队伍的衔接和联动体系,为我公司有效、快速应对环境污染,保障区域环境安全提供科学的应急机制和措施。

1.1 编制目的

    为提高我公司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科学、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的应急机制,控制事件的蔓延,减少环境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所属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以及生产区域、公司区所在地周边环境敏感区域和上述区域内人员的在突发环境事件时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

1.3 应急预案体系

    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由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综合预案、各工段车间、关键岗位的应急处置措施组成。公司应急预案包括总则、公司基本情况、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与通报、应急响应与措施、后期处置、应急培训与演练、奖惩、保障措施、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应急预案实施、附录组成。

1.4 工作原则

    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环境危害。

    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环境安全,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各项预备工作。

    ⑶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

    ⑷科学预防,高效处置。鼓励环境应急相关科研工作,加大投入,重视专家在环境应急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等日常准备工作,强化预防、预警工作,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

2 企业基本情况

2.1 企业简介

吉安市青原区丰泰实业有限公司位于青原区富滩工业园B区,北纬27.0107N,东经115.1446E,建设西面为荣威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和一木制品公司,南面为青原区远大粮油食品厂,北面为吉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东面为工业园预留空地。

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情况

本项目占地总面积约为12967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7157平方米。公司注册资金498万元人民币。项目于20068月份之前安装调试完成并投入试生产。整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新增就业岗位30人,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实现年税收100万元。

建设项目产品方案

本项目以落地中层脂、中层脂为原料生产松香以及辅助产品松节油。本项目产品方案、生产规模合理,具有生产工艺技术路线先进、安全可靠、能耗低、三废少、产品质量优等特点。

本项目生产规模为:3kt/a松香、800t/a松节油生产项目。

2.2 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

2.2.1 生产工艺及原辅料

1 项目工艺流程

本项目是采用间歇式蒸汽法进行松脂加工,一般可分为三个工序。

1)松脂溶解工序

本项目首先将采集收购来的落地松脂经过清洗后加入松脂初溶器,并加入水,通入蒸汽加热,在之后通过压榨器压榨,压榨后得到的液体经过水冷却后得到半流体状态的液体,然后通过计量加入到预热过的溶解锅内,为便于出去杂质和输送,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松节油和水及99.5%的草酸(微量),通入蒸汽进行加热、溶解。溶解脂液经溶解器内的过滤装置出去粗的杂质后进入连续澄清锅。

2)溶解脂液净制工序

将溶解后的脂液压送至澄清锅,静置6-8小时,使脂液和水自行分层,澄清后的净制液送往蒸馏工序。澄清锅逸出的少量的水和松节油蒸汽通过管道。直接引入后序的油水分离装置,下部的渣水混合物通过稳定罐排出。

3)净制脂液的蒸馏工序

澄清的脂液经转子流量计测定流量后进入蒸馏锅,控制温度在155℃左右,松节油和水蒸气和混合气体有塔顶引出进入冷疑器,冷凝后的松节油经油水分离器分离出水分,即得成品松节油。塔底放香口放出松香,经自然冷却后,即可包装出厂。

溶解锅、过渡锅和澄清锅中挥发出来的气相经冷凝器后为松节油产品,进入分离器进行油水分离。

溶解锅排出的残渣烘干后作为燃料送往锅炉燃烧,其余各锅中排出的残渣进入流体残渣池,经静置后液相即为水、极少部分松节油以及中层脂液,松节油回收,水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中层脂液回收,自己生产黑松香或出售。

2)主要生产原料及特性

1)松香

松香是松树树干内部流出的油经高温熔化成水状,干结后变成块状固体(没有固定熔点),其颜色焦黄深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日常生活方面主要用在电路板焊接时作助焊剂,在乐器方面松香被涂抹在二胡、提琴、马头琴等弦乐的弓毛上用来增大弓毛对琴弦的摩擦。

(2)松节油

松节油,是精油的一种,它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松节油是通过蒸馏作用或其它方法从松柏科植物的中层脂所提取的液体,主要成分是萜烯。松节油能以任意比例与氯仿、乙醚或醋酸混合,但不溶于水。松节油属于高闪点可燃液体,具有挥发性,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浓烟。刚出厂的松节油为无色、有特异臭味的液体,存储时间过久或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颜色逐渐变黄以及臭味加重。松节油以萜烯为主的多种萜烃类的混合物,有特有的化学活性,其用途分为:工业上可作为溶剂有机合成的原料;在中医学中,松节油可作为皮肤刺激药外用,主要的用途是治疗关节或肌肉酸痛;在美术上作为油画颜料的稀释剂

危险化学品贮罐区及仓库贮存情况

序号

物质名称

存储罐数(个)

厂内实际最大存储量(t)

1

松节油

2

180

公司主要原辅料产品的理化特性

松节油的危险性质

标 识

中文名:松节油

分子式:C10H16(主要)

分子量:136.23

英文名: Turpentine

UN编号:1299

CAS号:8006-64-2

危规号:33638

 危险性类别:第3.3类 高闪点易燃液体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至淡黄色油状液体,具有松香气味。

熔点:无资料  ℃

相对密度(水=1):0.85~0.87

相对密度(空气=1):4.84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沸点:154~170℃

熔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氯仿、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376

饱和蒸气压(kPa):2.67(51.4℃)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急性毒性: LD50  5760 mg/kg(大鼠经口) 

LC50  12000mg/m3,6h(大鼠吸入);29000mg/m3,2h(小鼠吸入)

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高浓度蒸气可引起麻醉作用,出现平衡矢调、四肢痉挛性抽搐、流涎、头痛、眩晕。可引起膀胱炎,有时有肾损害。还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液体溅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及角膜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及乏力、嗜睡、头痛、眩晕、食欲减退等。还可能有尿频及蛋白尿。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作用,引起脱脂、干燥发红等。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表现为红斑或丘疹,有瘙痒感;重者可发生水疱或脓疱;特别敏感者可发生全身性皮炎。

燃烧、爆炸危险性

闪点(℃): 35

 爆炸下限[%(V/V)]: 0.8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引燃温度(℃): 253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禁忌物

 禁配物:强氧化剂、硝酸。

危险特性

 危险特征: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与硝酸发生剧烈反应或立即燃烧。

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采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措施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化学防护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泄漏应急处 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环境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废弃处理

 用焚烧法处置。









3 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3.1 环境风险源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和《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中确定的危险物料仓储点同时作为环境风险源,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废水处理设施、锅炉烟气处理设施等也作为环境风险源。主要风险源分布见附图3(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表3.1环境风险物质的存储量

序号

物质品名称

存储罐数(个)

厂内实际最大量(t

1

松节油

2

180

3.2危险化学品辨识

1)、监控化学品辨识:依据国务院令第190号《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该新建项目涉及的化学品中,无监控化学品。

2)、易制毒化学品辨识:依据国务院令 445号《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该新建项目涉及的各种化学品中,无易制毒化学品。

3)、剧毒化学品辨识:对照《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年版),该新建项目涉及的化学品中,无剧毒化学品。

4)、高毒物品辨识:根据《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判定,该新建项目涉及的各种化学品中,无高毒物品。

5)、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辨识:对照《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及《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12号),该新建项目涉及的化学品中,无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

6)、易制爆危险化学品辨识:对照《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公安部,2011年版),该新建项目涉及的化学品中,无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3.3危险工艺辨识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和安监总管三〔2013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该项目不存在危险化工工艺。

3.4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分级

辨识或确认重大危险源,是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其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

1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依据

1)物质类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

2)重大危险源辨识简介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指出: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规定的临界量,既定为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将危险物质分为爆炸品、易燃气体、毒性气体、易燃液体、易于自燃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和有毒物质九大类,标准中给出了部分物质的名称及其临界量,对未列出具体临界量物质规定了相应临界量确定办法。

3)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国家标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对爆炸品、易燃气体、毒性气体、易燃液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毒性物质等给出了物质的名称及其临界量,q/Q之和大于等于1时即存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q为各危险物质的实际存在量,Q为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指出: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可知,本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松节油。各危险化学品的厂区储存部位、最大储存情况见下表:

   项目危险化学品储存情况表

序号

物料名称

火险等级

年用量(t

最大存储量(t

储存部位

1

中层脂

乙类

3000

450

中层脂池

2

松节油

乙类

800

180

贮罐区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对项目生产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1、表2的要求,易燃液体(23℃≤闪点<61℃)临界量为5000t建设项目产品松节油在生产场所1t,贮存场所180t;中层脂池最大可储存中层脂约450吨,中层脂含有20%的松节油,450吨中层脂折合松节油为450×0.2=90吨,因此该项目500m范围内松节油的最大量为1+180+90=271其量与临界量详见下表:

   由于本项目危险物质存在地点均在500m范围内,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故将其作为一个单元进行辨识。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以及本评价报告 2.12主要储存设施”, 并考虑到生产装置中的在线量多少,则储存场所就会减少多少,故采用各种物料的最大储存量作为其总在线量。

该公司危险物质重大危险源辨识情况见下表3-2

危险物质重大危险源辨识一览表

危险物质名称

类别

临界量

t

预计最大量

t

是否构成

重大危险源

松节油

易燃液体

5000

471

计算结果:q1/Q1=0.0942<1

根据以上辨识,本工程不属重大危险源场所。燃烧、爆炸、中毒为本企业主要危险因素。

项目在设计、施工中加强安全设施、设备及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项目投产后强化安全管理,保持设备的完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做好安全生产。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流程示意图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情况与临界量一览表

序号

物质名称

CAS

实际储存量(T

临界量(T

比值

1

中层脂液

——

400

2500

0.16

2

松节油

——

100

2500

0.04

Q=0.21

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该项目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为一般风险企业。

4 、危险产生的原因

4.1、运行失控与设备故障

运行失控指的是设施运行过程中偏离或超过了正常的工艺技术条件,出现危险状态。故障是指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在生产过程中运行失控故障的发生是可能的,故障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故障的发生是一种随机事件;造成故障发生的原因很复杂(如设计、制造、磨损、疲劳、老化、检查和维修保养、人员失误、环境、其它系统的影响等),但故障发生的规律是可知的,通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可使多数故障在预定期间内得到控制(避免或减少)。

4.2 人员失误

人员失误泛指人的不安全行为(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人员失误在生产过程中是可能发生的,它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意外行为。影响人员失误的因素很多,但发生人员失误的规律和失误率通过大量的观测、统计和分析是可以预测的。

4.3 管理缺陷

安全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既定的安全目标,是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是预防故障和人员失误发生的有效手段,因此,管理缺陷是影响运行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5原辅料及成品储存过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5.1 泄漏危险性

泄漏是严重威胁作业安全的主要危险源之一。由副产品松节油的危险特性可知,主要的泄漏形式是液体及气体泄漏。液体泄漏可发生在设备以及与其相连的输送环节如泵、输送管道、阀门、法兰等部位。据统计,易燃液体火灾爆炸事故多因泄漏所致,松节油爆炸下限为0.8%,说明一旦发生泄漏,在可燃蒸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的情况下,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火灾爆炸事故多因泄漏所致。当发生泄漏时,物料会形成大范围可燃性蒸气云,致使发生灾难性的火灾、爆炸事故,而爆炸或火灾所产生的破坏力,在一定条件下,又会引发新的泄漏事故,形成恶性循环。而且,以上物料的大量泄漏还会引起人员中毒。对于造成泄漏的原因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错误操作、错误指挥、违章作业及思想麻痹、疏忽大意等。例如,判断错误或开错阀门,会造成液体过量溢出的泄漏事故:使用不适当的材质工具操作,会导致火花引燃型的火灾事故等。人的不安全行为容易造成跑料事故。

减少或避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的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加强储存区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教育培训。

2)输送系统故障

随着输送泵、管道、管件等设备的使用年限加长,设备越来越容易发生故障,可能导致泄漏和扩散。

3)松节油储罐质量缺陷或故障

储罐的质量缺陷产生于选材、制造等各个阶段,故障则是出现在投产运营之后。消除因储罐的质量缺陷而导致泄漏及火灾爆炸事故的有效办法,是在定购、制作过程中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增强责任心,把好质量关。使用过程中加强维护、维修,加强检查。

泄漏事故一但发生,会立即在一定范围内扩散,在爆炸范围内遇到适当的引火源,就会发生灾难性的爆炸、火灾事故。而爆炸、火灾所产生的破坏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引发新的泄漏事故,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危险化学品的大量泄漏,还会引起人员中毒。

5.2、火灾、爆炸危险性

火灾、爆炸是现代生产中发生较多而且危害较大的事故类型。在生产储储存过程中,松节油属于乙类易燃液体、中层脂属于易燃固体,具有易燃的理化属性,管理不当、操作失误、设备缺陷极易造成火灾事故。所以,加强对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控制点火源,实现本质安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下面对点火源作详细分析:

(1)明火源

明火源是指敞开的火焰、火花、火星等。如吸烟用火、加热用火、检修用火、机械排放火星等。这些明火源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常见原因。

(2)摩擦和撞击

当两个表面粗糙的坚硬物体互相猛烈撞击和剧烈磨擦时,会产生火花,这种火花可认为是撞击或磨擦下来的高温固体微粒。据测试,若火星的微m是0.1mm和1mm的直径,则它们所带的热能分别为1.76mJ和176mJ,超过大多数可燃物质的最小点火能,足以点燃可燃的气体、蒸汽和粉尘。

(3)电气火花(静电、雷击)

电气火花是一种电能转变为热能的常见点火源。电气火花大体上有: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在开关断开、接触不良、短路、漏电时产生火花及静电放电火花、雷电放电火花等。

电气线路发生短路产生火花;导线过负荷运行、温度升高引起绝缘材料及附近可燃物着火;电源线接头处、电源线与开关、保护装备、用电设备等连接处接触不良或漏电产生火花。另外,有些电气设备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就能生产火花、电弧和危险高温。如电气开关的分合,照明灯具的分合等。

静电火花作为引火源可导致燃烧爆炸。只有当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时,才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①有能够产生静电的条件;

②有能积累足够的电荷和产生火花放电电压的条件;

③有能引起火花放电的合适的间隙;

④发生的火花有足够的引燃能量;

⑤在间隙及周围环境中有可被引燃的可燃物与空气的混合物。

物料在管道输送等过程中,由于在管道、设备中磨擦、冲击和激溅,尤其在压力大、流速过快、磨擦面积大、器壁粗糙等情况下或设备管道静电接地不良,静电荷迅速增加和大量积聚,极易产生静电放电。

松香生产区禁火区域内工作人员穿化纤服装,活动时易产生静电火花;穿带铁钉鞋走动时易打火;在防爆区域内作业,使用非防爆工器具产生火花等。

(4)雷击

生产厂房及建筑物的防雷设施不安全,或因管理疏漏,导致防雷效果降低甚至失去作用,有可能在雷雨天气遭雷击,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雷击还可能引起配电间掉电,造成所有电气设备停止运转以及消防设施不能及时启动等后果,从而加大了火灾、爆炸事故扑救的难度。因此雷击也是火灾、爆炸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5)自燃、自爆

另外,储存易燃液体储罐如果接受持续性的日光曝晒,或邻近燃烧火焰的烘烤,或输入的易燃液体温度过高等,都易引起热膨胀,从而导致铁桶爆炸事故。

5.3 中毒、窒息危险性

中层脂、松节油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引起多脏器损害。在储存过程中,若中层脂、松节油泄漏,人员皮肤接触、误食或吸入大量松节油、中层脂蒸汽,会导致人员中毒。

5.4、装卸过程危险性

副产品松节油装卸前作业人员未对车辆、驾驶员、押运员的证件有效性进行核实;装卸作业人员未穿戴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失效;安全员未到现场监督;装卸现场无划定警戒线及配备消防灭火器材;装卸现场未禁烟禁火、无个人防护用品及事故急救设施;装卸不符合操作规程;操作完成后不洗手;工作期间饮食、吸烟;没有相应的卫生设施和急救设施;相关人员没有进行培训并持证上岗等具有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灼伤、高处坠落等危险性。

6、松香生产工序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该厂生产装置、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生产装置主要为加工车间,生产工序分为熔解工序、澄清工序、蒸馏工序;有害因素分析如下。

6.1 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熔解工序的危险、有害因素

熔解工序的主要任务是将中层脂、松节油、软水和草酸,定量加入熔解锅内,通入一定压力的蒸汽使中层脂在一定温度下熔解。熔解温度96~98℃,汽压控制在0.1~0.15Mpa以内,草酸用量控制在千分之三以下,熔解时要均衡进料。其主要危险性如下: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爆炸、中毒和窒息。

2)澄清工序的危险、有害因素

澄清是利用脂液和水、杂质的比重差在澄清池中将脂液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澄清时间净化脂液的过程,脂液温度控制在80℃~90℃之间。其主要危险性为物体打击、灼烫、火灾、中毒等。

3)蒸馏工序的危险、有害因素

蒸馏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将脂液蒸馏分离出松香、松节油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蒸汽不断通入脂液搅拌翻腾,使脂液水分在较低温度下迅速蒸馏并带去松节油,进而进行松节油冷凝、油水分离、盐吸等。

蒸馏区为禁火区,若该区域内未使用防爆设备、防爆电气、照明,可能会因电火花导致火灾爆炸;若生产反应区内未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或防雷、防静电设施失效,管道各阀门、法兰处未进行防静电跨接和妥善接地,可能会因为雷击、静电火花等导致火灾爆炸;若该厂区明火管理不严格,在生产区内动用明火、吸烟和使用铁质工具敲击等,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

在蒸馏操作过程中,有高温作业,若操作不慎,会导致高温灼伤;在蒸馏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高温蒸汽逸出,造成人员烫伤。

蒸汽管道、管件等高温物件和设施的隔热层失效或脱落,人体不慎接触高温物件会导致人员受到灼伤。维修、检修过程中,因使用电、气焊等,也容易造成人员灼伤。

其主要危险性如下: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 灼烫、 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等。

4)包装工序的危险、有害因素

生产检修人员在操作中可能受到物体打击伤害、机械伤害等;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烫、火灾、爆炸、中毒等。

6.2蒸汽发生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超压爆炸

导致蒸汽发生器爆炸危险的主要因素是:

(1)蒸汽发生器设计、材质与制造质量

蒸汽发生器结构设计、焊接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某些局部应力集中或受压部件强度不够;蒸汽发生器材质选用不当,或材质不符合质量要求且材料存在内部缺陷;违反相关制造检测、检验规定,制造与焊接质量低劣。

(2) 超压

① 蒸汽发生器安全管理、运行管理制度不健全、无证操作且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因超压、超温、断水引发锅炉爆管、爆炸事故。

② 蒸汽发生器受压部件及安全阀等安全附件未执行定期检验制度且存在严重缺陷,遇超压、超温、断水等事故时不能正常自动排泄、报警引发锅炉爆炸事故。

(3) 给水

如果操作工失职,水位计故障、自动上水装置失灵,未及时进行紧急排放,造成满水事故。蒸汽大量带水发生水击,破坏用汽设备、引发蒸汽管道爆炸危险。

(4) 水质

水质管理缺陷、蒸汽发生器用水质量差。脱盐水质量差、尤其是含盐量超标,如果氢氧根浓度长期过高,致使蒸汽发生器某些部位发生苛性脆化;熔解在水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导致金属的腐蚀,可能引发蒸汽发生器爆炸事故。

水中熔解的钙、镁及盐类物在加热过程中会在锅炉受热面上沉积结成坚硬的水垢,使受热面传热不良,温度升高,强度下降。在内压力作用下,严重情况可能发生蒸汽发生器爆炸等事故。

2)、高温灼烫

另外,本工序属高温区,因此,还存在以下危险、有害因素:

(1)蒸汽发生器本体及其蒸汽系统设备、蒸汽管道存在缺陷或联接部位密封失效,蒸汽泄漏喷射人体可能发生高温烫伤危害。

(2)无保温措施或保温失效,操作人员无自我防护意识,意外触及外露的蒸汽设备、蒸汽管道可能发生高温灼烫危害。

(3)如果蒸汽管道补偿设计不合理,补偿装置安装不当,可能发生蒸汽管道撕裂或爆管,造成人员伤害事故。

(4)蒸汽放空管未设置消声装置或消声装置缺陷,蒸汽事故放空时可能发生噪声危害。

3)、 压力管道带来的危害

由于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蒸汽压力管道,生产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或由于压力管道本身存在的缺陷,可能引起灼烫事故。引起压力管道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

1)压力管道超压运行;

2)压力管道因腐蚀而使壁厚减薄,继续运行而强度不足;

3)安全附件如安全阀不全或失灵;

4)    设计时材料选择不当,施工安装存在缺陷。

7、生产过程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1)、噪声

生产装置有泵传动设备等可能会产生较高的噪声。噪声会对现场操作人员带来健康危害,长时期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作业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损伤,甚至导致不可逆性噪声耳聋。此外,噪声对人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高处坠落

工作人员在进行巡回检查、取样、检修等高处作业时,可能会发生高处坠落伤害事故。

3)、机械伤害

由于机械设备的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等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

项目中机械伤害的发生部位为各台泵类设备、风机、破碎机、皮带运输机及其它设备的运转部位。

4)、物体打击

是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工业生产的搬运、检修、生产过程中均存在有物体飞溅、落下伤人的可能。

5 )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等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生产的原料运输、成品运输、厂内机动车的行驶均可能造成车辆伤害。

6 )静电危害

根据化工生产经验,静电可成为导致易燃品燃烧爆炸的引燃源。本项目中,项目所涉及的物质松节油为乙类易燃液体,在管道、设备内输送速度过高、装卸速度过快、飞溅、阀门开启速度过快等,以及系统内其它机械设备运行,人员作业过程均可能发生静电积累,如无有效的防静电措施,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性。

人体受静电打击,会产生刺激性反应和精神紧张,易引发误操作、跌倒、高坠等二次事故。

8、检修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化工检修的特点

化工检修具有频繁、复杂、危险性大的特点。化工生产的特点及复杂性,决定了化工设备、管道的故障和事故的频繁性,而使计划检修或计划外检修频繁。

本项目生产中使用的设备、机械、仪表、管道、阀门等,种类多,数量大,结构和性能各异,这就要求从事检修的人员具有相应的知识和技术素质,熟悉掌握不同设备的结构、性能和特点。检修中因受环境、气候、场地的限制,有些要在露天作业,有些要在设备内作业,有些要在地坑或井下作业,有时要上、中、下立体交叉作业,计划外检修又无法预料,参加检修人员的作业形式和人数也经常变动等都说明化工检修的复杂性。

生产的复杂性决定了化工检修的危险性。化工设备和管道中有很多残存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物质,而化工检修又离不开动火、动土、进罐入塔等等作业,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和高温灼伤事故。因此,必须加强检修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各自的安全职责,狠抓宣传教育,使每个参加检修人员有明确的安全意识,优化检修环境,实现化工检修安全。这样不仅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而且还可以使检修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2 检修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

在检修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容易产生爆炸。本项目生产中松节油具有可燃特性,在检修时容易出现化学危险物品泄漏或在设备管道中残存,在检修过程可能在设备中残存,一旦发生火灾往往火势迅猛,损失严重。

B、检修的防火安全制度不够健全。若企业没有针对检修作业内容、范围提出的专门防火规定,施工要求不明确,可能导致火灾。

C、检修过程中会使用电焊、氧焊等产生明火的作业,若没有相应的动火作业制度及安全措施,可能导致火灾。

2 检修过程出现的中毒、窒息及其它人身伤害事故

A、由于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中层脂、松节油等,若检修过程中这些物料未被排净或置换不合格,检修人员入塔进罐时会造成中毒事故。

B、检修过程中由于原有有毒有害物料未排净,拆卸管道、设备时,有毒物料泄漏使检修人员中毒。

C、检修过程中,由于施工脚手架、防护栏等设施不全,或由于检修人员安全带、安全绳等设施佩戴不全,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D、检修过程中,由于起重吊装设备不安全,或高处设施放置不合理,可能导致物体打击事故。

E、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缺乏防护意识,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或佩戴不规范,盲目进入含有毒、有害气体的限制区域而导致中毒、窒息事故。

F、检修过程中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可能导致中毒、高处坠落等人身安全事故。

4)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影响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两个方面:违章作业和安全管理不善。

1)作业人员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主要表现在:

a. 错误操作、错误指挥或操作失误;

b. 不熟悉操作规程或不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c. 各作业环节之间,由于中间环节多,相距较远,在缺乏联络和衔接的情况下擅自操作;

d. 思想麻痹、粗心大意等等;

2)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不善

安全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

a. 未制定严格、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或执行力度不够;

b. 对生产和输送中的物质性质(理化性质、危险特性)以及有关储运安全知识缺乏了解;

c. 对生产和输送中的设备、设施及工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缺乏认真的检验分析和评估;

d. 对生产设备设施,泵、管道及附件存在质量缺陷或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检查和治理;

违章作业也是安全管理不善造成的。如果安全管理不善,就有可能发生介质泄漏、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

2)外部因素的影响

1)雷击、地震等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引起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虽然可能性很小,但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往往也相当严重;

(2)人为破坏也有可能造成物料泄漏及火灾爆炸等事故。

9 公用工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9.1、供配电系统

一、电气火灾是较为常见的事故。引起电气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短路

发生短路时电流可能超过正常时的数十倍,致使电线、电器温度急剧上升,远远超过允许值,而且常伴有短路电弧发生,易造成火灾。

常见的短路事故触发因素有:

违章作业引发短路事故。

用闸刀直接起动或断开大容量负荷。

带负荷拔熔断器引起相间电弧短路。

2)过载

线路、电动机、变压器超载运行导致绝缘材料过热起火。

3)接触不良

导线接头连接松动或焊接缺陷使接触电阻过高,导致接头过热起火;接触不良的电线接头、开关接点、滑触线等还会迸发火花引燃周围易燃、易爆物质。

4)散热不良

电动机、变压器配备的如风叶、散热器等散热装置, 如果发生风叶断裂、变压器油面下降均导致散热不良,使电器热量累积;电缆沟内电缆过密,散热不良亦会引起火灾。

9.2供配电系统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1)设备内部故障

① 铁芯故障

铁芯故障主要包括:铁芯多点接地,穿心螺杆与铁芯间的绝缘损坏,铁芯表面局部被金属物件短接,以及硅钢片表面的绝缘漆由于运行时间过长,导致绝缘老化破损。这些故障都会造成片面连间连接、形成环流引起局部发热,甚至引起铁芯局部熔毁。当铁芯出现接地连片断裂故障时,铁芯处于带电绕组对地的高压电场中,由于电容耦合,使铁芯具有一定的电位导致铁芯对接地件放电,造成局部过热。

② 油质劣化,油量过少

变压器油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受温度、空气、电场影响,固体绝缘材料及铜铁受其催化作用,易造成变压器油氧化,在变压器油中生成胶质,沥青质及其它不容于水的物质,造成绝缘强度降低。此外高低压套管的橡胶密封件的破损,呼吸器内的吸湿剂的饱和以及油箱材质不良,有砂眼、法兰边变形等造成水分混入油中影响变压器油的浓度,降低到一定值时就会发生短路,同时由于漏油造成油面下降,油面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绕阻短路故障。

③ 绕阻故障

变压器在长期过载运行的情况下,由于绕阻发热使绝缘逐渐老化,容易造成匝间短路,相间短路或对地短路故障的发生。当绕阻焊接不良,在大电流过热及内部匝间短路引起的电动力作用下,会引起绕阻引线断裂造成事故扩大。

④ 分接开关故障 

常见的有接触不良引起发热烧坏分接开关、相间触头放电或各触头放电。引起上述故障的原因是:连接螺丝松动,制造工艺不良,弹簧压力不足及触头表面赃污氧化,使触头接触电阻增大,通过大电流时发热烧坏。分接头绝缘受潮造成绝缘不良,在过电压下会引起击穿。

(2) 设备外部原因

① 高低压引线接触不良

如果装配变压器时引线没有紧固,或长期运行时,受振动及热胀冷缩的影响,造成螺栓松动而发生接触不良,引起局部过热,会造成导电杆发热,甚至烧熔。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所产生的高温电弧会使内部引线烧断,同时使绝缘油剧烈分解造成事故。所以应定期检查引线接触情况,用测温仪测量接点温度。

 ②粉尘对高压套管的影响

由于工厂锅炉会产生粉尘,很容易吸附在变压器高压套管上,当天气阴雨潮湿时,粉尘吸附水形成导电体造成高压引线对变压器油箱放电,强烈电弧会引起套管炸裂、油箱损坏。

③ 过电压的影响

变压器的高压侧进线,大多由架空线引来,很容易遭到雷击。此外,由于断路器的正常操作、系统设备故障或其它原因使系统参数变化,引起电网内部电磁能量的转化,出现异常电压升高,会危及变压器内部绝缘,甚至烧毁变压器。

④ 接地不符合要求

配电变压器一般低压侧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当负载不平衡时,中性点会流过较大电流,如果接地线连接不好,接触电阻过大,会被烧断,导致中性点电位位移,危及用户电器设备安全。因此应经常检查接地线、点是否完整和牢固,并定期测试接地电阻。容量在100kVA以上的变压器应不大于4Ω,容量在100kVA以下的应不大于10Ω。当接地电阻超过标准时可采用增加接地体或使用降阻剂的方法来降低接地电阻。

 ⑤ 负载短路或接地

当变压器发生短路或接地时,变压器承受相当大的短路电流,内部巨大的电动力会使绕组变形及油质劣化。

9.3、雷击危险性

发生雷击时,伴随有极高的电压和极大的电流,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包括电作用的破坏,热作用的破坏和机械作用的破坏。

电作用的破坏:雷击发生时,产生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可损坏变压器、电动机、断路器等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大面积长时间的停产等安全事故。设备绝缘损坏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如果雷电对人体放电,将会使人致命。

热作用的破坏: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短时间内转换成巨大的热能,从而造成发热导体周围的可燃物燃烧,如果雷电直接击在易燃物上,可引起火灾或爆炸。

机械作用的破坏: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物时,瞬间产生大量的热能,如果被击物是液体的管道或贮罐,则被击物内的液体可能急剧气化,剧烈膨胀为大量气体,致使被击物破坏或爆炸。此外,静电作用力以及雷击时产生的气浪,也都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

9.4供热

本工程供热蒸汽管网供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如下:

(1)设计时材质选用不合理;管道、管材、管件及安全附件制造、蒸汽管线安装、焊接存在严重质量缺陷,正常运行中可能引发蒸汽管网事故,造成高温蒸汽释放烫伤人体。

蒸汽管道补偿设计不合理,补偿装置安装不当,也可能发生蒸汽管道撕裂或爆管事故。

(2)违反操作规程,蒸汽控制装置及安全装置失灵,超温、超压,可能引发蒸汽管网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3)蒸汽系统设备、管道联接处密封失效,蒸汽外泄可能造成烫伤危。

(4)蒸汽管网无保温设施或保温设施失效,人体触及外露的蒸汽设备、蒸汽管道可能发生高温灼烫危害。

(5) 事故状态下蒸汽放空时,因无消声装置或消声装置失效,可能造成噪声危害。

9.5给排水系统

本工程配套给排水系统包括生产消防用全厂循环水站及厂区内给排水管网,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如下:

(1)系统内各种型号水泵运动部位(如联轴节等)如果无安全防护设施或安全防护设施缺陷,操作人员巡检过程中无个人防范意识,可能发生机械伤害。

(2)本系统储水池、污水池等设施如果存在安全防护设施缺陷或管理缺陷可能发生淹溺伤害事故。

10 职业卫生危害

10.1化学因素

生产过程使用和产生的化学物质主要有中层脂、松节油等,锅炉运行过程中还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按类别划分均属于低毒类物质。生产及储存过程中,由于泄漏等原因导致人中皮肤接触、吸入、误食等,会造成人员中毒。

1松节油高浓度蒸气可引起麻醉作用,出现平衡矢调、四肢痉挛性抽搐、流涎、头痛、眩晕。可引起膀胱炎,有时有肾损害。还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液体溅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及角膜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及乏力、嗜睡、头痛、眩晕、食欲减退等。还可能有尿频及蛋白尿。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作用,引起脱脂、干燥发红等。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表现为红斑或丘疹,有瘙痒感;重者可发生水疱或脓疱;特别敏感者可发生全身性皮炎。

2)中层脂:高浓度蒸气可引起麻醉作用,出现平衡矢调、四肢痉挛性抽搐、流涎、头痛、眩晕。可引起膀胱炎,有时有肾损害。还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液体溅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及角膜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及乏力、嗜睡、头痛、眩晕、食欲减退等。还可能有尿频及蛋白尿。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作用,引起脱脂、干燥发红等。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表现为红斑或丘疹,有瘙痒感;重者可发生水疱或脓疱;特别敏感者可发生全身性皮炎。

3)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 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10.2物理因素

(1)噪声、振动

噪声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引起听觉功能下降甚至造成耳聋,影响神经系统,造成心绪烦乱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使人精神和健康受到损害。振动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引起辨别能力和短时记忆能力降低,视力恶化和视野改变,可能引起血压升高,脊柱病变,影响女性生殖功能。局部振动可导致外周循环机能障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噪声和振动经常是相伴相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长期处在如锅炉风机高噪声区和高振动区的工作环境下,容易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噪声干扰影响信息交流,听不清楚谈话和音响信号,导致操作失误,甚至造成生产事故和遭至重大损失。

本项目主要的噪声源有:机械动力噪声,流体动力噪声,电磁噪声及交通噪声等。

机械动力噪声发生于机械设备运转过程的振动、摩擦、碰撞等,以低、中频为主。如风机、水泵电动机组、变压器及断路器跳闸等是项目主要的机械振动和噪声源。

本项目的流体动力噪声主要有气体动力噪声,如蒸汽排放。流体动力噪声,具有高、中、低等各类频谱,以气体动力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电磁噪声主要有变压器等电气设备在运行中所产生的噪声。

原料在混合时的粉尘和噪声,以及风机的噪声会对作业人员造成一定伤害。

(2)温度、采光、照明

作业环境不良,如作业场所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好,湿度过大,气温过低或过高,采光照明不良及有害光照等,会使工作人员身体不适,精神不振,体能下降,视线模糊,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操作失误增多,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高温危害

高温作业人员受环境热负荷的影响,作业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当环境气温达35℃时,人的反应速度、运算能力、感觉敏感性及运动协调功能会明显下降,只有正常情况下的70%。高温环境会引起中暑,而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出现高血压、心肌受损和消化功能障碍等疾病。当工作场的高温辐射强度大于4.2J/cm2.min时,可使人体过热,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变化;体温调节失去平衡,水盐代谢紊乱、消化及神经系统受到影响。生产过程中,原料被加热至900-1000℃的高温时,炉门区域,以及炉内物料和炉渣出炉时,均存在着高温辐射的危害性。

2)、照明的亮度和照度不足,会使操作人员作业困班,视觉分辨力下降,操作失误引起意外事故。

(3)粉尘

粉尘主要存在锅炉岗位和松香改性树脂生产岗位,粉尘主要为煤尘和烟尘、树脂尘。粉尘危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粉尘的产生量,粉尘的性质以及尘源的周围情况等,长期在含有大量的粉尘的环境内作业,吸入肺部的粉尘量越来越多,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会引起肺部组织发生病变,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

11、公司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种类与分布

进一步分析可知,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包括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存在的主要有害因素有急性中毒、窒息、高温危害、粉尘危害、噪声危害等。项目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请参看表3-3

危险有害因素分布一览表

序号

危险危害因素类别

生产车间

成品库

罐区

配电间

锅炉房

厂内

交通

1

火灾、爆炸

2

电气伤害

3

机械伤害

4

高处坠落

5

物体打击

6

车辆伤害

7

起重伤害

8

灼烫伤

9

  

10

   

11

高温环境

12  组织机构及职责

12.1 组织体系

公司设立公司级和车间级二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公司成立“指挥领导小组”为一级指挥机构;各生产、辅助车间成立二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同时设立技术保障、工程抢险、应急救援、应急监测、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善后处理等小组。

12.2应急指挥组织结构图

文本框: 技 术 保 障 组,文本框: 善 后 处 理 组,文本框: 通 讯 联 络 组,文本框: 安 全 保 卫 组,文本框: 后 勤 保 障 组 ,文本框: 应 急 监 测 组,文本框: 应急救援组,文本框: 工程抢险组    


12.3 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为了有备、有序、快速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公司决定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由总经理、副总经理分别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由环保、安全、设备以及各生产车间、辅助部门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技术保障组、工程抢险组、应急监测组、应急支援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通讯联络组、善后处理组8个应急处置小组,并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小组组长,在发生环境突发重大事件时,以指挥部为核心,负责处理突发环境事件。

注:若总经理不在厂部由副总经理代理,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不在公司时,由生产主任和安全员为临时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12.3.1 指挥机构组成

总指挥: 吴时平(总经理)

副总指挥:叶广楠(副总经理)

成员:吴时平、叶广楠、吴维俊、吴时洋、陆振兴、吴维杰、叶敏颖、刘露红、李显勇、钟海英

12.3.2 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定;

(2)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

(4)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如堵漏器材、环境应急池、排放口应急阀门、储罐区围堰、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设;以及应急救援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活性炭等物资储备;

(5)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

(6)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

(7)负责组织外部评审;

(8)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9)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10)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

(11)负责应急队伍的调动和资源配置;

(12)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及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

(13)负责应急状态下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决策;

(14)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件的处理;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修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15)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

(16)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培训,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物质特性、救援知识等宣传材料。

12.3.3 指挥机构分工及主要职责

总指挥:吴时平

(1) 负责组织指挥全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

(2) 配置应急救援的人力资源、资金和应急物资;

(3) 向政府各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及处置情况;

(4) 配合、协助政府部门做好事故的应急救援。

副总指挥:叶广楠

(1)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2)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3)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4)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

(5)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6)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的安排、落实和实施。

技术保障组

组长: 吴时洋

成员:由生产工艺、设备、安全环保等技术人员及相关专家组成。

职责: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控制及处置措施提供提出救灾方案、处置办法;指导现场附近居民和抢险人员自身防护,确定人员疏散范围的建议;对环境污染的灾害损失和恢复方案等进行研究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

工程抢险组

组长: 陆振欣

成员:由电气、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现场抢险救援、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

应急救援抢险组

组长: 吴维俊

队员:由保卫部、义务消防员组成

职责:担负本公司各类事故的救援及处置,负责现场灭火和泄漏防污染抢险及洗消。组建义务消防和应急抢险队伍,负责公司事故应急救援任务。

应急监测组:

组长:吴维杰

成员:由动力环保、质检、化验室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职责:(1)负责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工作,如不能分析指标,请求质检部协助。

(2)负责污染物的处理方案的设计,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对环境的危害。(3)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及事故原因的分析,处置工作的技术问题的解决。

后勤保障及医疗救护组

组长: 刘露红

成员:由综合、后勤、供应、财务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职责:

1) 负责应急值守,及时向总指挥报告现场事故信息,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接受和传达政府有关部门关于事故救援工作的批示和意见,协调各专业组有关事宜;

2) 按总指挥指示,负责与新闻媒体联系和事故信息通报工作;

3) 接受现场反馈的信息,协调确定医疗、健康和安全及保安的需求;

4) 为建立应急指挥部提供保障条件;

5) 向周边单位社区划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6) 保障紧急事故响应时的通讯联络,定期核准对外联络电话;

7) 负责伤员生活必需品和抢险物资的供应运输。

8)负责现场医疗急救,联系通知医疗机构救援,陪送伤者,联络伤者家属。

安全保卫组

组长: 李显勇

成员:由安全保卫、生产、行政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现场治安、交通秩序维护,设置警戒,组织指导疏散、撤离与增援指引向导。

通讯联络组

组长: 叶敏颖

成员:由综合、保卫、财务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各组之间的联络和对外通报、报告与联络电话的定期公告和更新。

善后处理组

组长: 钟海英

成员:综合、财务、人事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伤亡人员的抚恤、安置及医疗救治,亲属的接待、安抚,遇难者遗体、遗物的处理。

13 预防与预警

13.1 预防措施

13.1.1风险源监控

(1)在各主要生产工段以及重点风险源均设有监控系统。

(2)对全厂、主要风险源有巡查制度;

(3)危险品仓库等重点风险源有泄漏报警设备与远程影像监控;

(4)对生化处理总排出水有在线自动监控设施;

(5)对于各工段车间、关键岗位设有应急处置措施标识牌。

13.1.2预防措施

1、松节油罐体加设围堰,确保发生泄漏及事故处置后的消洗液进入污水调节池,并在雨水排放口设有控制闸阀,污染物不会泄漏至厂外环境。

2、将现有调节池(有效容积约2000 m3)预留三分之一的有效容积作为污水事故应急池(约600m3);在废水排口安装COD自动监测仪,若污水处理站发生故障,自动监测仪显示出水水质浓度超标时应立即关闭出水阀门,废水回流至调节池,并且应立即停止生产,查明污水处理事故的原因,待处理设施正常后,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3、公司制订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危险化学品储运方案等方面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并严格按要求执行。按设计规范要求配备消防、环保、监控等安全环保设备和设施,并加强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设施的完好。

13.2 预警

13.2.1、预警的条件

若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由环境应急指挥办公室同技术保障组专家讨论后确定环境污染事件的预警级别,及时向公司领导、车间、工段负责人通报相关情况,提出启动相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警的建议,然后由公司领导确定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

13.2.2、预警的分级

(1)一级预警

一级预警为设备、设施严重故障,发生火灾爆炸和大面积泄漏事故,泄漏已流入水域或扩散到周边社区、企业;造成的泄漏公司已无能力进行控制,以及恐怖袭击已发生的事故或事件。

(2)二级预警

二级预警为已发生火灾和泄漏,在极短时间内可处置控制,未对周边企业、社区产生影响的事故以及获悉恐怖袭击事件即将发生信息时。

(3)三级预警

1) 现场发现存在泄漏或火灾迹象将会导致泄漏、火灾爆炸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

2) 可燃气体检测系统发出警报;

3) 遇雷雨、强台风、极端高温、汛涝等恶劣气候;

4) 接到恐怖袭击恐吓电话或政府发面预防恐怖袭击通知时;

5) 其他异常现象。

13.2.3 预警的方法

在确认进入预警状态之后,根据预警相应级别环境应急小组按照相关程序可采取以下行动:

立即启动相应事件的应急预案。

按照环境污染事故发布预警的等级,向全公司以及附近居民发布预警等级。

一级预警:现场人员报告值班调度,调度核实情况后立即报告公司,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依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通知相关机构协助应急救援。若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严重,应当及时向县、市政府部门报告,由县、市领导决定后发布预警等级。

二级预警:现场人员或调度向安全或环保部门报告,由安全或环保部门负责上报事故情况,公司应急指挥小组宣布启动预案;同时向遂宁市环境保护局报告。

三级预警:现场人员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和值班调度并通知安全或环保部门,部门负责人或调度视现场情况组织现场处置,安全或环保部门视情况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落实巡查、监控措施;如隐患未消除,应通知相关应急部门、人员作好应急准备。遇非工作日时,通知值班调度和总值班人员,并及时报告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和有关人员。

根据预警级别准备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指令各应急专业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人员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调集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其他应急保障工作。

13.3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1、事故报警:发现事故者,应立即向当班班长报告,当班班长向车间领导报告,并通知生产调度室,生产调度室向主管和公司领导报告,启动与事故等级相适应的应急救援响应。

凡在本公司范围内发生火灾事故,首先发现者,应立即打公司内火警电话,并通知保卫部,保卫部向主管和公司领导报告,应急救援小组响应成立。报警时,应清楚说明起火位置、起火燃烧对象、火势大小及报警者姓名。如火势较大厂内消防队无力处理,指定专人向市消防中队119报警。

环保:12369 火警:119 公安:110 急救:120

14 信息报告与通报

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向班长和车间(装置)管理人员报告,由班长和有关管理人员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应先报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如发生急性中毒事故时应先向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在报告的同时,现场人员应及时抢救。

公司主管领导接到上报事故汇报后,根据预警等级应立即向遂宁市政府、环境保护局等上级单位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及趋向,可能受影响区域及采取的措施,需要增援和救援的需求。

15应急响应与措施

15.1 分级响应机制

紧急情况是指:(1)公司供应的物料和公用工程等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必须降荷供应,或者停供的情况。(2)装置发生大面积泄漏。(3)现场发生火灾、爆炸、人身伤亡、重大设备等事故。(4)虽然公司内部没有问题,但受到外部环境严重威胁时,如周围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地震、洪水等。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公司内部(生产工段、车间)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不同的等级。等级依次为Ⅲ级(一般环境污染事件)、Ⅱ级(较大环境污染事件)、Ⅰ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对于Ⅲ级(一般环境污染事件),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在各车间之内,并且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公司局部区域内,启动三级响应:由该车间的车间主任负责应急指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对于Ⅱ级(较大环境污染事件),事故的有害影响超出车间范围,但局限在公司的界区之内并且可被遏制和控制在公司区域内。启动二级响应: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组织相关应急小组开展应急工作;同时向遂宁市环保局报告。

对于Ⅰ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事故影响超出工公司控制范围的,启动一级应急响:由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总指挥执行;应当根据严重的程度,通报县,市、省或者国家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决定启动相关预案、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遇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时,移交政府指挥部人员指挥并介绍事故情况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配合协助应急指挥与处置。

15.2 应急措施

15.2.1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措施

(1)切断污染源方案

对于松节油的泄漏,首先应根据泄漏物质的性质,毒性和特点,确定使用堵塞该污染物的材料,同时关闭阀门,利用该材料修补容器或管道的泄漏口,以防污染物更多的泄漏;利用能够降低污染物危害的物质(如沙土等)撒在泄漏口周围,将泄漏口与外部隔绝开;若泄漏速度过快,并且堵塞泄漏口有困难,应当及时使用有针对性的材料堵塞下水道,截断污染物外流造成污染。

(2)危险区的隔离

1、危险区的设定:

全公司以松节油储罐区为危险区。

2、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

在发生紧急事故时,要按事故的状态进行区域管制与警戒,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和无关车辆经过,以防止事故扩大或人员伤亡。

在公司主管部门未到达和接管前,将由发生事故现场主管在本装置主要路口和周围地带进行区域管制与警戒工作。

3、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危险区边界警戒线,为黄黑带,警戒哨佩带臂章,救护车鸣灯。

4、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实行区域管制与警戒,专人进行疏导。

5、现场人员的撤离

在发生重大火灾、有毒物质泄漏,严重威胁现场人员生命安全条件下,事故现场最高指挥有权作出与事故处理无关人员的撤离,或全部人员撤离的命令。

公司指定要求大门作为公司紧急集合地点,在发生严重的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时,应依据当时的风向选择确定上风向的一侧作为紧急集合地点,撤离人员先在该处集合登记,等待进一步的指令,撤离的信号为公司警报系统发出的报警声:持续时间为30秒(预先通知的系统测试根据通知要求进行响应)

在发生事故时,公司派专人对非公司人员(参观人员、外单位施工作业人员等)进行引导疏散并撤离至安全地带。

当经过积极的灾害急救处理后,灾情仍无法控制进,由事故应急指挥小组下达撤离命令后,装置现场所有人员按自己所处位置,选择特定路线撤离,并引导现场其他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对可能威胁到厂外居民安全时,指挥部应立即和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并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友邻单位、厂区外过往行人在县、市指挥部指挥协调下,指挥引导居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3)应急人员进入撤离现场的条件

应急人员在进入现场时应做好如下准备:一是人员准备,根据事故发生的规模,影响程度以及危险范围,确定应急救援人员的人数,并由经验丰富的或相关专业人员带队;二是救援器材、物资必须准备充足,以防出现吸附剂等救险药剂不够用的情况;三是必须弄清救援方式,救援前尽量弄清楚各类相关事故处置情况,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抢险救灾;四是思想准备要充分,救援时思想情绪保持稳定,做好救援抢险工作。

当突发事件的危害已经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由应急小组组长命令应急救援人员撤离现场。撤离时应保持秩序不混乱,不得提前脱下防护设备,待到安全区域时立即消毒,沐浴。

(4)应急救援的调度和保障供应措施

应急救援队伍由应急小组组长统一调度和指挥,突发环境事故时,由应急小组组长下达救援命令,并由事故发生车间或生产工段负责人带领展开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救援物资由各物资保管人负责分发给各救援小组,在达到应急救援的目的同时尽量节约,不浪费。

15.2.2 大气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公司锅炉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SO2、粉尘等大气污染物,利用染色过程中产生的碱性废水采用水膜除尘器对SO2废气进行喷淋,烟尘去除率95%,SO2去除率55%,NOx60%.PM10的去除率在70%左右,对周围不会造成很大影响。正常排放时最大小时平均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均能满足相应排放标准;在其所能影响的范围内,南面约140米的居民点和东北方向约1000米处的镇区主要环境敏感点,由计算结果可见,最大叠加浓度也均未出现超标。SO2最大浓度出现的范围约为距排气筒100m-1500m,其浓度最大日均浓度值不超过0.15(mg/m3)的标准限值。TSP最大浓度出现的范围约为距排气筒40m-250m,其浓度最大日均浓度值不超过0.30(mg/m3)的标准限值。但公司锅炉排放的SO2、TSP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超标,当水膜除尘器出现供水泵损坏、管道堵塞或破裂等故障时,应及时进行故障的排查和修复。当无法短时间内进行修复时,应进行减产或停产,直至故障排除,设施运行正常后恢复生产。

15.2.3 水污染事件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

现有建有2000 m3风险事故池并在调节池预留有1.5米深度的有效容积作为污水事故应急池(约600m3)。当部分原料发生泄漏及泄漏处置产生的洗消液;或在生产及仓储发生火灾等事故处置过程中,含松节油、中层脂的消防水外泄;以及公司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或污水管道破裂,导致污水外泄。

(1)在松节油储罐区重点监控的风险源加设围堰,确保发生泄漏时,原料泄漏液及泄漏处置产生的洗消液不会直接泄漏至外围环境中,而是通过污水管网进入污水事故应急池,处理达标后排放。

(2)在生产及仓储发生火灾等事故,进而处置产生的含松节油的消防水,分别会流入雨水和污水管网。此时,应将雨水管网的外排阀门关闭,将收集液汇入现有调节池(污水事故应急池),处理达标后排放。

(3)厂区污水处理站发生的事故多为操作运行不当,或污染物浓度突然变化或污水处理站发生故障,自动监测仪显示出水水质浓度较高时应立即关闭外排水泵,把废水循环至污水事故池中,并且应立即停止生产,检查污水站发生事故的原因,待故障排除,污水处理设施排放达标后重新生产。

(4)当污水输送管道发生破裂时,会影响周围环境,污染周围土壤和地下水等。当污水输送管道发生破裂时,应立即停止污水输送,积极抢修,并把废水暂存于调节池,若管道修复时间较长,应立即停止生产,待排污管道修复后重新生产。

    此外,停产检修期间需进行试压检查,日常应加强巡查,管系统均安装压力表,日常记录、发现压力异常进行检查,发现泄漏立即修复。在污水管线沿岸树立标志和联系电话,一旦周围群众发现泄漏现象可以及时汇报。

    当松节油等污染物已泄漏至外环境进入直渡港,则应立即关闭雨水和污水应急阀门(控制外排总量),并向县、市政府部门报告,启动相关预案,在必要时可采用筑坝封堵措施,减小水污染可能影响的范围。

15.2.4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1)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盖措施灭火,伤处的衣、裤、袜剪开脱去,不可硬行撕拉,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2)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3)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4)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5)抢救受伤严重或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由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伤员,并派人接应急救车辆。

15.3 应急监测

突发环境事件时,环境应急监测小组应迅速组织监测人员赶赴现场,根据事件的实际情况,迅速确定监测方案,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以便对事件及时正确进行处理。

15.3.1 应急监测方案的确定

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建立应急监测网络,组织制定全公司突发性环境事故应急监测预案。通过初步现场及实验室分析,对松节油等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以及确定污染范围。根据不同形式的环境事故,确定好监测对象、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质控要求。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进行突发性环境事故应急监测的技术指导和应急监测技术研究工作。应急监测终止后应当根据事故变化情况向领导汇报,并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进行追踪监测。

15.3.2应急监测方法及仪器

(1)现场监测应当优先使用试纸、气体检测管,水质速测管及便携式测定仪。

(2)对于现场无法进行监测的,应当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应急监测结束后需用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检验其方法的适用性。

15.3.3 监测布点与频次

首先应当根据污染源以及污染物的类型,直接测定该污染源或排放口所排污染物在空气、水环境中的浓度。其次由于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发生时,污染物的分布极不均匀,时空变化大,对各环境要素的污染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采样点位的选择对于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污染范围与程度等极为重要。这就需要根据事故类型,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采样点。

(1)水环境污染事故

危险化学物质发生泄漏造成水环境污染,采样时以事故发生地为主,按水流的方向,扩散速度以及其他因素进行布点采样,根据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可现场确定采样范围。采样在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地的下游布设若干点位,同时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一定距离布设对照断面;由于厂外水沟水流速度较小,且河面宽度小,因此需要在同一断面的不同水层进行采样;另外,在事故影响区域内饮用水和农灌区取水口也设置采样断面。采样时,需要采平行样品,一份在现场进行检测,一份加入保护剂后尽快送至实验室分析。若根据污染物质类型需要,应当使用塑料广口瓶对水体的沉积物采样密封后分析。

    对于火灾以及爆炸事故,除了执行以上的监测步骤,还必须对消防水采样分析。

(2)土壤环境污染事故

土壤污染的采样应当以事故发生地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污染物质确定一定范围,然后在该范围内离事故发生地不同距离设置采样点,并根据污染物类型在不同的深度采样,另外采集未受污染区域的样品作为对照。除了对土壤进行采样,还需要采集事故发生地的作物样品。若事故发生地在相对开阔区域,采样应采取垂直深10cm的表层土。一般在10m×10m范围内,采用梅花形布点方法或根据地形蛇形布点方法,采样点不少于5个。不同采样点采集的样品在除去小石块和杂草后混合放入密封塑料袋。对于所有采集的样品(包括大气样品,水样品和土壤样品),应分类保存,防止交叉污染。现场无法测定的项目,应立即将样品送至实验室分析。样品必须保存到应急行动结束后,才能废弃。

应急监测的频次根据事故发生的时间而有所变化,根据污染物的状况,在事发初期应当增加频次,不少于2小时采样一次;待摸清污染规律后可适当减少,不少于6小时一次;应急终止后可24小时一次进行取样。至影响完全消除后方可停止取样。

水质监测频次表

监测点位

监测频次

追踪监测

江河在事故发生地,在事故发生地下游回合处

初始加密监测,视浓度递减。

两次监测均低于同等级地表水水平

江河事故发生地的上游对照处

1次/应急监测期间

以平行双样数据为准

15.3.4 应急监测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现场应急监测分析方案的具体实施均是由应急监测工作者完成的,而每一污染事故都可能危及分析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了保护分析人员并有效地实施现场快速分析,在实施应急监测方案之前,还应该配备必要的防护器材,如隔绝式防化服、防火防化服、防毒工作服、酸碱工作服、防毒呼吸器、面部防护罩、靴套、防毒手套、头盔、头罩、口罩、气密防护眼镜以及应急灯等。

15.4 应急终止

15.4.1 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造成的危害已经被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15.4.2 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由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指挥部批准;

(2)现场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应急指挥部应根据政府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须继续进行为止。

15.5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1)由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通知公司各办公室,各科室及车间以及附近周边企业、村庄和社区危险事故已经得到解除;

(2)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净化;

(3)由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对于此次发生的环境事故,对起因,过程和结果向公司负责人以及相关部门做详细报告;

(4)全力配合事件调查小组,提供事故详细情况,相关情况的说明以及各监测数据等,并查明事故原因,调查事故造成的损失,明确责任;

(5)对整个环境应急过程评价;并对环境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公司领导汇报;

(6)针对此次突发环境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并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7)由各相关负责人对应急仪器、设备及装备进行维护、保养。 8后期处置

16善后处置

1.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事故的善后工作。

2.安置受灾人员,赔偿受灾人员损失。

3.组织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对受污染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我公司为员工办理保险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发生重大环境事故后,受灾人员应当视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为具有应急救援任务的应急救援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以防在救援时受到意外伤害,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17 应急培训和演练

17.1 培训

依据对本企业单位员工、周边工厂企业、人员情况的分析结果,明确培训如下内容:本公司事故应急救援和突发环境事故处理的人员培训分二个层次开展。

1、车间班组级

车间班组级是及时处理事故、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事故及早发现、及时上报的关键,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在这一层次上能够及时处理而避免,对班组职工开展事故急救处理培训非常重要。每季开展一次,培训内容:

针对各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紧急停车、避险、报警的方法;

针对各岗位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类别,现场进行紧急救护方法。 ⑶ 针对各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和避免事故扩大化。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急救援必须使用的防护装备,学会使用方法,例正压自给式呼吸器、防毒面具等。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学习消防器材和各类设备的使用方法。 ⑹ 掌握车间存在危险化学品特性、健康危害、危险性、急救方法。

2、公司级

由经理、安管员及义务消防队员组成,成员能够熟练使用现场装备、设施等对事故进行可靠控制。它是应急救援的指挥部与操作者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事故得到及时可靠处理的关键。每年进行二次,培训内容:

包括班组级培训所有内容。

掌握应急救援预案,事故时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组织应急救援。

针对车间生产实际情况,熟悉如何有效控制事故,避免事故失控和扩大化。

各部门依据应急救援的职责和分工开展工作。

组织应急物资的调运。

申请外部救援力量的报警方法,以及发布事故消息,组织周边社区、政府部门的疏散方法等;

事故现场的警戒和隔离,以及事故现场的洗消方法。

17.2 演练

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从实际出发,针对危险目标可能发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公司级模拟演习。把指挥机构和救援队伍训练成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的指挥班子和抢救队伍。一旦发生事故,指挥机构能正确指挥,各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控制并消灭事故、抢救伤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每年年底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下年的演练计划。计划包括:⑴演练组织与准备;⑵演练范围与频次;⑶演练组织等。

17.2.1演练组织与级别

应急演练分为部门、公司级演练和配合政府部门演练三级;部门级的演练由部门负责人(现场指挥)组织进行,公司安全、环保、技术及相关部门派员观摩指导;公司级演练由公司应急指挥小组组织进行,各相关部门参加;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合演练,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进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相关部门人员参加配合。

17.2.2演练准备

演练应制订演练方案,按演练级别报应急指挥负责人审批;演练前应落实所需的各种器材装备与物资、交通车辆、防护器材的准备,以确保演练顺利进行;演练前应通知周边社区、企业人员,必要时与新闻媒体沟通,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17.2.3演练频次与范围

部门演练(或训练)以报警、报告程序、现场应急处置、紧急疏散等熟悉应急响应和某项应急功能的单项演练,演练频次每年4次以上;公司级演练以多个应急小组之间或某些外部应急组织之间相互协调进行的演练与公司级预案全部或部分功能的综合演练,演练频次每年2次以上。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演练,视政府组织频次情况确定,亦可结合公司级组织的演练进行。

18 奖惩

奖励分为三种:通告表扬;记功奖励;晋升提级;对于在抢险救援中有功的,挽救受灾人员生命的或者挽救厂内重要物资免受损失的,参见《遂宁市新绿洲印染有限公司奖惩条例》酌情给予一定奖励。奖励审批步骤:员工推荐、本人自荐或部门提名;人事和行政部门审核;经理批审。惩罚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分为:口头警告;书面警告;通报批评;罚款;辞退等。在追查突发环境事故产生原因时,根据各情况,责任到人,由公司领导经讨论后参见《遂宁市新绿洲印染有限公司奖惩条例》决定给予相关人员不同力度的惩罚,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置。

19 保障措施

公司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上岗培训制度、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检查运输车辆实际运行制度(包括行驶时间、路线,停车地点等内容)、以及定期演练等制度。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检查、维护(包括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以保障企业环境安全。

19.1 经费保障

公司在每年的年度预算中给予环保部门充分合理的经费用于公司环境保护和环境安全,不断提升公司的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19.2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平时公司应急物资、器材、设施的准备均由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和保卫部部长负责,应急物资、器材、设施的存放、保护和应急设施的维护由生产装置安全员负责。应急物资、器材、设施的供应是根据装置的要求,向应急指挥部申请,由供应部门提供。

19.3 通信与信息保障

公司部门间可通过固定办公电话相互联系,并由专门的资讯部门进行管理,具体通讯号码见附件;主要联络人的联系方式张贴于各部门的分机旁可确保通报顺畅。

20 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

20.1预案评审与备案

应急预案评审由公司环境安全生产委员会根据演练结果及其他信息,组织公司内部及外部专家组评审,以确保预案的持续适宜性,评审时间和评审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公司应将最新版本应急预案报当地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或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20.2预案发布与发放

1) 公司应急预案经公司环境安全生产委员会评审后,由经理签署发布。

2) 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应急预案的统一管理;

3) 公司办公室负责预案的管理发放,发放应建立发放记录,并及时对已发放预案进行更新,确保各部门获得最新版本的应急预案;

4) 应发放给应急指挥小组成员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岗位。

20.3应急预案的修订

公司应急预案经评审后,由总经理签署发布并上报遂宁市环境保护局备案。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对应急预案的统一管理;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预案的管理发放,发放应建立发放记录,并及时对已发放预案进行更新,确保各部门获得最新版本的应急预案;应发放给应急指挥小组成员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岗位;应急预案评审由公司根据演练结果及其他信息,每年组织一次评审,以确保预案的持续适宜性,评审时间和评审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应急预案及时修订:

1) 危险源发生变化(包括危险源的种类、数量、位置);

2) 应急机构或人员发生变化;

3) 应急装备、设施发生变化;

4) 应急演练评价中发生存在不符合项;

5) 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应急预案的修订由应急指挥办公室根据上述情况的变化和原因,向公司领导提出申请,说明修改原因,经授权后组织修订,并将修改后的文件传递给相关部门。预案修订应建立修改记录(包括修改日期、页码、内容、修改人)。

21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本预案经指挥部组织于2018年10月1日发布生效。并将本预案下发至所有有关人员。

附件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1、应急救援机构人员联系电话

部门

手机

办公电话

总经理办公室

13576623798

副总经理办公室

13707067806

安全员

13970659393

设备管理员

13707967684

2、指挥部成员名单

姓名

公司职务

应急救援

中担任职务

手机

办公电话

吴时平

总经理

总指挥

13576623798

叶广楠

副总经理

副总指挥

13707067806

3、消防抢险队成员名单

姓名

公司职务

应急救援

中担任职务

手机

办公电话

吴维俊

安环部

队长

13970659393

4、医疗救护队成员名单

姓名

公司职务

应急救援

中担任职务

手机

办公电话

刘露红

财务部

15207066001

5、治安警戒队成员名单

姓名

公司职务

应急救援

中担任职务

手机

办公电话

李显勇

供销部

15387775118

6、物资供应运输队成员名单

姓名

公司职务

应急救援

中担任职务

手机

办公电话

陆政欣

生产部

13970686880

7、通讯联络队成员名单

姓名

公司职务

应急救援

中担任职务

手机

办公电话

叶敏颖

出纳

15279695202

8、环境监测队成员名单

姓名

公司职务

应急救援

中担任职务

手机

办公电话

钟海英

污水站技术员

13979636925

9、政府有关部门报警联络电话

单位

联系人

电话

环保局

/

12369

开发区安监局

/

07967023116*

消防队

/

119

公安巡警

/

110

市中心医院

/

120


附件信息接收、处理、上报等标准化格式文本

突发事件信息接收、处理、上报单

上报人

所在部门

上报人电话

事发地点

事发时间

上报时间

事发经过

采取的先期处置措施

接警部门

接收人

接收时间

处理措施

处理部门

处理时间

应急终止时间

启动应急响应等级

□Ⅰ级响应公司级     □Ⅱ级响应车间级     □Ⅲ级响应岗位级

采取的应急措施

后期处置措施

应急能力评估








附件 3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流程图

附件4 企业平面图

附件5 企业地理位置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