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座城市最生动、最真实的烟火气,往往就体现在农贸市场里。 新春,清晨,城市刚刚从一阵鞭炮声中醒来。而此时的盛泽镇南麻农贸市场(龙泉雅市)内已是人来人往,烟火气、生活感十足。 近年来,伴随着盛泽城市有机更新的步伐,包括龙泉雅市在内的全镇范围内多个镇级、村级农贸市场相继被提质升级,通过“叠加”和“更新”的方式,既“保留居民原有生活状态”和“乡镇市井风貌”,又平衡了年轻人与中老年群体差异化的需求,使传统农贸市场“颜值”和“内涵”双提升,并落在了实处。 ![]() ![]() 正所谓“小菜场折射大民生”,每一个菜市场都关乎着千家万户的餐桌。 今年春节前正式营业的龙泉雅市再次刷新了盛泽市民对菜场的认知,赢得南麻片区老百姓的一致点赞。 “现在这环境舒适多了。”家住盛泽镇南麻社区万润家园的钮兴伟一边向记者谈起菜场改造后的感受,一边挑拣着新鲜的蔬菜。 “快点咯!到这边来休息一下!”钮兴伟的老伴韩文琴拎着满满的菜篮子,在一侧的顾客休息区催促。“经过改造,这个老菜场焕发新面貌,不仅变得干净整洁,还有休息的地方了。”韩文琴感慨道,“现在小区里的老人都喜欢来这里逛逛,坐一坐、聊聊天,比起以前更热闹了。” 为何有这般感慨?据龙泉雅市B06-3摊主邵建伟回忆,他已经在该农贸市场内摆了19年的蔬菜摊,眼下干净整洁的环境令他连说两声“想不到”。“以前,南麻菜场环境确实有些杂乱,买菜体验差。现在菜场模样变了,我们卖菜的感觉舒畅多了。” 记者在龙泉雅市看到,市场外,停车场浇筑一新,车辆停放有序;市场内,温馨的便民服务中心、顾客休息区以及融合乡村特色的店招店牌、新潮的绿植装饰、整齐划一的摊位,全部商品也是明码标价,整个农贸市场秩序井然……可以处处感受到菜场提质升级后的“高颜值”三个字,与“市井烟火气”恰到好处的融于一体。 不仅于此。 如今,盛泽镇的目澜市集、镇东农贸市场、坛丘农贸市场,以及“农改超”的东郊农贸市场等一大批市场,按照全镇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年度计划,通过新建或改造,硬件提升、环境改善、服务优化,再次走进了百姓视野,既纾解了市民买菜不便的问题,又成为了盛泽城市“烟火气”中打卡亮点。 ![]() ![]() ![]() ![]() ![]() “一场一品”的更新与探索 ![]() 我们可以看到,农贸市场作为一个城市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升“烟火气”,不仅是城市更新的实际需要,也是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如今,盛泽的“网红菜场”们既留住了百姓的记忆和生活圈,又提升市场活力和便利水平,成为了服务民生、提升“最后一公里”幸福指数的重要窗口。 苏州盛泽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褚炜介绍说,纵观全镇的“网红菜场”,有的通过区域位置和功能定位,赋予菜场更多的服务功能;有的是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通过颜值的提升来吸引顾客;有的则是结合群众需求,开发出多样化的便民服务功能;有的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搬”到菜场,让菜场成为为民办实事的“服务站”;有的引进第三方管理公司合作,使传统菜场提升“颜值”的同时,让市场更加“活”起来;有的通过“农改超”的方式,在优化菜场布局的情况下,购物环境得到质的提升,可谓“一场一品”。 ![]() ![]() ![]() 褚炜口中的“一场一品”并非虚言。他告诉记者,最早改造提升的“目澜市集”,基于盛泽新城区的重要位置,立足于吴江地区经营环境最好、规模最大、品类最全、业态组合更合理的星级农贸市场定位,将集聚“分销、销售、冷藏”于一体,并将24小时政务一体机设置其中;“龙泉雅市”以“小而精”布局,在传统农贸市场的基础上,专设了品牌店、自产自销区、便民服务站以及客座休息区;改造后的镇东农贸市场因位于老城区,不但保持了农贸市场功能,还专设餐饮区、自产自销区、儿童游乐区等,以满足不同市民的各类消费需求;东郊农贸市场通过“农改超”转型,让百姓买菜更加舒心…… 可以发现,如今的盛泽农贸市场,除了能买菜,集市还嵌入了地方文化,并集纳了便民、社交等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吸引了更多人走进菜市场,感受“一场一品”的“盛泽味”。 ![]() ![]() 在采访龙泉雅市后,记者来到目澜市集农贸市场,在李盛烧卖店里休息,一边点了一笼地方特色的“盛泽烧卖”,一边与老板攀谈起来。老板李培荣说:“在大城市中,商场和超市固然需要,但这里更多的还是普通老百姓,他们需要的是买菜方便、环境舒适,当然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秩序。” 与大城市商超不同,传统的菜市场延续着最传统的买卖方式,在城市一角吆喝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菜场的标签就是:脏、乱、差。别说与李培荣眼中的“良好秩序”相差甚远,更是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中的难点和痛点。 发现问题,先找原因。以龙泉雅市为例,盛泽在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过程中,充分考虑市场周边流动摊贩多、缺少管理的治理短板,便在市场内部划分出“自产自销农产品摆卖区”,相比市场外面占道经营、无序经营,自产自销区的农产品有了规范的销售区域,农民群众被引导进市场摆卖区,原本杂乱无章的乱摆卖问题得到了解决,食品安全得到了保障,市场更接地气,文明成果得以更好的彰显。 ![]() “创建文明典范城市,不能仅满足于'看得见’的光鲜亮丽,还要深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文明成果惠及每一位百姓。”作为农贸市场业务主管部门的盛泽镇农村工作局局长翁春强说,农贸市场犹如城市的一扇“窗口”,推开“窗户”看到的景象是“脏乱差”还是“美如画”,是需要深耕细作、久久为功,是需要通过提升服务手段,通过塑造形象、志愿服务、堵疏并举等多形式,推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由表及里”。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更好地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盛泽各农贸市场严格按照点位测评要求,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将创建工作做实做细,不仅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宣传标语等载体,在市场开展公益宣传。同时,加大对商户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普及,引导商户增强环保意识,养成主动分类、自觉投放的行为习惯等。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农残检测、公平秤设置、价格公示、亮证经营等举措,以及对流通环节进行数字监管,实现商品全程溯源管理,让市民看得明明白白,买得放心安心。 如今,盛泽的菜市场,更像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之一。盛泽镇的目澜市集、龙泉雅市等一大批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项目得到了落地,不仅实现了空间全面升级、环境大幅提升,且在研究分析农贸市场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农业农村治理等多维度领域发展积累了成功经验。 下一步,盛泽镇将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创建过程中,不仅聚焦老百姓注重的“菜篮子、米袋子”,更关注文明城市的精神培育,涵养“文明力量”,注重志愿精神、文化价值、理想信念的传播,不断以“敢”为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新路径、作出新示范,打造“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全力以赴”的创建新格局,进一步丰富“开放包容、守正创新、务实奋进”的盛泽城市精神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