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雕刻艺术中的绿松石

 遇事明言 2023-02-06 发布于广东

江龙绿松石雕刻《龙吐珠》

        绿松石雕刻是一门艺术,就像绘画一样,一定要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无论是哪种题材,一定要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乃至神超形越。因为只有形神兼备的绿松石雕刻才能打动人心,才能让人们的内心产生共鸣。形神兼备的绿松石雕刻作品不仅体现的是绿松石雕刻师的技艺和构思,还意味着与人们的心意相通,精神境界越高,作品就越是有特色。

几千年来,对绿松石的崇拜,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千百年来,绿松石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中国绿松石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许多其他玉石文化难以比拟的。任何一件精美的绿松石都必须经过精雕细琢才能完成,只有不断发挥思维创造力,提高雕琢绿松石的精细度,才能做成高质量的绿松石。

江龙绿松石雕刻《楼兰》

中国绿松石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绿松石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人墨客及他们笔下的辉煌巨作。中国绿松石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绿松石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绿松石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绿松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鉴赏中国古代绿松石艺术品,我们不但要欣赏它们的工艺价值,更要研究它们深刻的文化内涵。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流逝,中国绿松石雕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当代的艺术创作只有从传统中不断汲取营养才能在世界文化中存活、发展。也只有承载传统文化基因的艺术作品才能获得广泛的认同。从新石器时代的朴拙,到明清的精致,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玉石奖牌的典雅……我们能看出,中国玉雕不仅是中华礼乐文化的代表,也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绿松石文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以“人文关怀”的价值理念阐释着艺术家们对中国梦的美好寄托。 


华夏珍宝绿松石雕刻《文殊菩萨》

两千多年前先秦古籍《考工记》就强调艺术品应“材美工巧”,因此好的绿松石雕刻作品既要充分突出绿松石雕刻的材质美,还要运用绿松石雕工技艺和设计理念表达和强化绿松石雕的美学价值。绿松石雕刻除必须强调材质美外,其形式美和内容的深邃也是绝不可忽视的。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共同传达着作品的思想,传递着作者精神层面的思考和体会,表达着作者对审美的感受。 

美的唯一寄托便是艺术,评价一件绿松石雕刻作品,首先是艺术品位,其次才是材美工巧。艺术的核心和灵魂应来自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技巧性的和谐统一,其内涵是多元化的。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其内涵,而不是浮于浅表的图形和色斑。精神性是传统绿松石雕刻艺术的特征和特性,凡对绿松石文化有所了解的都知道其精神价值是建立在真善美的意境上。审美活动中不仅应感知意象,更应知悉造微入妙的意境内涵。

黄益鲁绿松石微雕《百菜》 

绿松石艺术雕刻作品要具有艺术的感染力,能够传情达意,使人看了以后,第一明白、第二感动、第三兴趣。艺术的“真”是从自然界得来,从生活中得来。创造者通过感染进而艺术创造,发掘出“自然之趣”和“自然之势”,循真趣,乘其势,才构成美的形式。 

中华玉雕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不仅传达着古人的审美追求,更是被中华民族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今后的发展中,玉雕艺术家们以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合国内外玉雕艺术与时代审美气质,创作出既蕴蓄深厚的审美品格,又有广泛认可度的玉雕艺术品来。


编辑:喻甜甜    陈越   

审核:吴建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