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30岁就想退休,给乡人写去一封书信,字字都见真性情,谁还敢说这是“字因人贵”?

 墨品书法网 2023-02-06 发布于北京

近日新规出台,宣布在2055年实行男女统一65岁退休,一时之间网络上哀鸿遍野。也难怪,毕竟在将近1000年前,我们的大文豪苏轼,30岁就想摆烂回老家。

苏轼大约在三十岁的时候,给自己家乡的一位僧人写过一封行书书信,委托他帮自己照管老家的坟茔,字里行间都是被俗世所羁绊,想要告老还乡之意。此作就是《治平帖》。

根据帖后文征明、赵孟頫等人的跋文,众人推断这件作品应该是作于北宋熙宁年间,东坡在京师时,这时他大概三十岁,其间的遒媚之风,也与东坡早年间的风格相吻合。

赵孟頫评价这件作品:“右二帖皆东坡早年真迹,与其乡僧者也,字画风流韵胜,难与暮年同论,情文勤至,尤可想见,故是世间墨宝”。

赵孟頫的题跋点明了《治平帖》的珍贵之处,以及它成功的秘诀:“风流韵胜”。

在书法的众多表现方式之中,信札是最自由、最能见出性情的,尤其是真性情的东坡,其信札尤为珍贵。

苏轼早年间学王羲之书法最多,在他的作品当中完美地继承了王羲之“势如斜反直”的主张,坚持“守峻莫如跛”的原则。

我们都知道宋代书法“尚意”,这个“意”的内涵相当广泛,包括自然的意趣,文人的书卷气等等,而这一切都在这件《治平帖》中表现得相当充分。

在这件《治平帖》当中,文字的欹侧之势和平正关系就被处理得非常巧妙。其字体妍美遒劲,字势向背跌宕浑然天成,字字都能见出东坡的真性情,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东坡的文人风流气息。难怪赵孟頫说它是以“风流韵胜”。

这是一封连外行见了也会啧啧称奇的作品,看了这件《治平帖》,那些认为苏轼的书法不过是“字因人贵”,是“名人书法”,因为书写者名气盛才显得珍贵的人,想必应该闭嘴了。

学习书法,我们应该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一上来就选择《黄州寒食帖》这样的作品,初学者很有可能难以消化。这件《治平帖》就是我们学习东坡书法,入手很好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