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书坛的世外高人,行书水平远超古人,800年来能排前三位!

 墨品书法网 2023-02-06 发布于北京

在上海的书法界曾经有这样的一位大师,他从17岁开始从颜真卿的楷书入门,到了22岁又开始学习黄公望的绘画,并且后来旁涉诸家,到了自己晚年的时候,其书法水平已经远远超越了古人,并且在800年的书法史上能排进前三位。
就连史书上都这样记载他:

其书法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无所不精,并且“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纵观整个书法史能够真正做到“集古法之大成”的人屈指可数,他能够真正集成古人用笔的“八法”同时又能够精擅“六体”,在他的那个时代,就已经名噪一时了。
他就是董其昌。
从明代书坛来看,真正能够得到“二王”衣钵的,也仅董其昌、文征明、王铎寥寥数人而已,而在行草书领域,其成就更是后世无法比拟的。

没有书法经验的朋友,看到了董其昌的字,往往停留在其字形方面,认为其点画孱弱,字形也不够美观,殊不知董其昌对于书法的表现力是墨色、线条、节奏等等方面共同营造出来的高明形态,只有深入到其书法真正的韵致当中,你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其书法的魅力所在。

在今天温州的博物馆,就藏有一件董其昌晚年书法大成之际,所抄写的苏东坡的《赤壁怀古》,在诗文书画领域,董其昌一生崇敬苏东坡,这首《赤壁怀古》也是他生平抄录最多的作品之一,所以书写地极为精熟,又因是其晚年之作,堪为其生平行草书的巅峰。
明代的书法评论家何三畏曾这样评价此卷:

“天真烂漫,结构森然,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龙蛇去物,飞动腕指间,此书家最上乘也。”

许多人喜欢赵子昂的字,乃是因为赵子昂的字用笔和结字都笔到意到,并且字形上较为贴合当代人的审美,而董其昌的字往往是意到而笔不到,欣赏他的字需要一定的门槛,需要董其昌基本的笔墨层次和书法的节律变化才能够真正看懂。

其整体的书写状态天真而烂漫,但却笔笔不离法度,往往意到而笔不到,笔笔皆是指腕发力,字字飞动,笔笔畅快,并且这种畅快之感也与词的内容相契合,真正高明的书法作品往往如此。

这件作品董其昌在抄写的时候,其中千古英雄人物与苏轼东坡原作千古风流人物有差异。作为董其昌生平抄录多次的作品,这个应是版本的问题,但从书法上来看,此卷乃是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大字行草书的典范。
对于当代书法人学习行草书大有裨益。
而今,我们将藏于温州市博物馆的这件董其昌行草书《赤壁怀古》的原作进行超高清的博物馆级别的1:1复刻,极度清晰地复原出跟原作毫无差别的作品,每个字都与真迹毫无二致。见此作如见原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