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只读一本书 · 文化冲突中,我们应该守护什么?

 正午文化 2023-02-06 发布于辽宁

伊斯兰土耳其的文明冲突,细密画艺术的浪漫虚无

伊斯兰细密画艺术,在公元8世纪开始出现,多是用单一、精细、规范的线条在书籍、徽章、象牙板和手抄本上画一些微型的肖像画或装饰画。细密画描绘的是人们心灵之眼觉悟到的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直逼事物的本真,让人产生“从一粒黄沙看世界,从一朵野花看天国”的感慨。

故事开始于1590年末的伊斯坦布尔,国王苏丹秘密委托制作一本伟大的书籍,颂扬他的生活与帝国。四位当朝最优秀的细密画家齐聚都城,分工合作,精心绘制这本旷世之作。此时离家12年的青年黑终于回到他的故乡——伊斯坦布尔,迎接他归来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案。


横跨亚欧大陆的土耳其,处于两种文明的交界,遭受的文明地震从来都很剧烈和频繁,在这个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冲突更为剧烈的时候。以法兰克绘画对波斯绘画的冲击为背景。在这个国家最为优秀的一群画家之间,对传统和冲击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于是发生了两起命案。

《我的名字叫红》以两起细密画家谋杀案的侦破为线索,带我们回到了十六世纪末的伊斯坦布尔,走进了细密画的世界中。在这里,通过细密画家、凶手、女性,甚至是一条狗、一棵树的现身说法,让我们深入到细密画的发展和演变历史,著名的细密画故事,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帝国中民众的日常生活,乃至奥斯曼帝国与欧洲世界文明的碰撞。这部近三十五万字的长篇小说虽然不算卷帙浩繁,但是以其波澜壮阔的文字征服了东西方读者。


这是一部描述伊斯兰绘画最后年华的历史小说,在那个视绘画为生命的年代,细密画师耗尽全部身心,直至失明,只为能达到前人的成就。君主与平民都饱含热爱的欣赏画作。然而随着文化的碰撞,当奥斯曼与法兰克绘画开始交融,人们的信仰开始出现裂痕,但也有光明由此射入。

细密画师面临着审美的动摇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在对历史大师的崇拜与对法兰克写实的风格之间挣扎,而民众已经在资本的冲击下陶醉于对金钱的热爱及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对绘画艺术逐渐丧失了欣赏乐趣,也不能如从前那般保持对细密画师的尊重,细密画师以及伊斯兰绘画艺术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艺术无疑是在文化交流中最脆弱的领域,作者成功的以它作为切入点,展示了自己关于本民族文化在世界强势文化面前的出路问题上的挣扎。民族与世界,到底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呢?单纯地能与不能恐怕不足以回答,因为它本来就不是非黑既白的事情。理性的分清它们之间的不同才是最重要的。真正尊重本民族的真实想法,是知道什么不可改变,什么有必须改变。

这个故事的成功以及它内在的逻辑也许告诉我们:向内心挖掘的作品,比如哲学,可能是普世的;但是与外部世界相关的作品,它必须首先是民族的,才有可能是世界的。
《我的名字叫红》
作者: [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Benim Adim Kirmizi
译者: 沈志兴
ISBN: 978720815288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