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末期赵国第一名将,独臂将军,战神李牧!

 liuhuirong 2023-02-06 发布于湖北

李牧篇

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战国四名将: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

昨天偶读一篇关于战国名将传,拿了一本白起传,一本李牧传,想来白起名气更大些,先翻开白起传看了起来,不多久就再看不下去,大概是作者刻画的白起冷血形象太过逼真,亦或是长平一役成就了白起一世英名,却让强赵一落千丈,日渐势微的感觉有些不甘。我拿起左手边的李牧传,企图在书中找到一些平衡。

赵国的历史,源于三家分晋。赵简子,赵襄子开疆辟土,传至赵武灵王之时已历数世,赵雍受任于社稷危难之际,励精图治,卧薪尝胆,胡服骑射,攘胡却匈,联燕抗秦。武灵王是赵国中兴的基石,和西汉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起着一样的作用。那时候的赵国,只有一个忍辱负重,砥砺前行的将军,和一群浴血前行的战士。赵国好像天生具有顽强如钢铁的一只,从建国时旧都晋阳城全民皆兵的坚守,到后来邯郸之围,举国奋勇的不屈。当然,这是后话。赵雍德才兼备,思虑高远,更兼有廉颇、赵奢、乐毅、庞煖之流,赵国之强盛实属必然。当然,最后功未成,身已陨,凄凉地死在自己最爱的人所生的儿子之手,不可谓不令人扼腕。

李牧年少时。

赵何即位,是为赵惠文王,武灵王妻孟姚之子。赵何之时,赵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赵奢,除此之外,年轻一辈赵括、李牧等正在展露头角,初露峥嵘。李牧出生庶民之后,为廉颇、赵奢好友卢宏源义子,与赵括、文王之女月茹公主(待考证)均为儿时知己。李牧与月茹更是青梅竹马,早已互徐终身。奈何天命难为,当时赵国边境胡人、匈奴崛起,匈奴势大,来使邯郸,想与赵国结成友好,前提是许配月茹公主于当时的匈奴单于。文王出于国家考虑,不得不将赵月茹下嫁匈奴单于,李牧负责护送其远赴他方。后李牧守代地,与匈奴之地不过咫尺,所谓所爱的人就在对面,而身而为将,只能戍守边关,保家卫国,只是自己喝醉了多少次,早已不曾知晓。北方荒莽草地,落日白雪,四季如是。

秦赵交战,双方均是举全国之兵,胜败存亡在此一役,秦国以白起为帅,赵国老将上将军廉颇挂印。双方交战两年有余,秦国未有建树,赵国国力也日益消减,时惠文王赵何已逝,孝成王在位,因廉颇久战不胜,加上朝中非议,最后做出换帅的决定。最后的人选定于赵国中呼声最高的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赵括少有将才,曾今助其父赵奢于阏与之战中对秦军大胜,打破了秦军不败的神话。但赵括虽有韬略,但疏于战场磨炼,经验较少。于是满腹雄心的少年将军对上了冷血睿智的白起,战后的结局不用多言。赵国惨败,几近王国,自武灵王,惠文王建立起来的功业,几乎全部葬送。亡国之运就在眼前。长平之败,赵括负主要责任,赵王、主荐赵括的平原君、将在外,军命却授的廉颇都负有责任。

李牧北守胡地。

李牧是当时唯一清醒的将领,面对亡国之危,李牧毫不犹豫接上这份责任,带着代郡仅有的两万雁翎骑,远赴邯郸,解国都之围。当然,结局没有让读者失望,邯郸之围最终解除,秦国退兵。赵国残喘而活。然而,这一过程却令人唏嘘,面对秦国三十万大军,邯郸城兵尽粮绝,平原君赵胜出使楚魏,才引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典故,楚魏援军虽至,但由于秦军势大,都不敢做实质的支援,后信陵君舍身取义,率先率领魏国八万军队与秦国二十万铁骑拼杀,楚国春申君见此,羞愧不已,立即率楚军加入掩杀,李牧借势率赵军杀入,合力之下,赵国才得以解围。

后赵国养精蓄锐,但因新王听信谗言,挥师攻燕,秦国乘隙进攻赵国,廉颇因谗言被迫远走魏国,李牧接任上将军,统帅三军。后二三十年,独臂将军李牧秉忠贞之志,数却强秦。后李牧死,赵国日衰。终被秦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