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时期的大诸侯卫国、鲁国、宋国在春秋是如何衰落的?

 liuhuirong 2023-02-06 发布于湖北

熟悉春秋战国历史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西周时期的大诸侯卫国、鲁国、宋国在春秋战国时代都是二流诸侯,远不如他们在西周时期的地位(比如卫国在西周一度是“诸侯之长”)。那么西周时期的大诸侯卫国、鲁国、宋国在春秋是如何衰落的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西周分封制是周天子派出亲戚、功臣和归附势力在距离统治核心地区较远的地方建立据点,然后以据点推动当地华夏化。与商朝相比,西周诸侯与天子的关系更为紧密。这导致周天子对偏远地区的影响远大于商朝,为“大一统”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正因如此,西周时期的大诸侯基本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其地位与周天子的支持密切相关,比如卫国就是依靠周天子的支持才成为“诸侯之长”的;第二,为了促进周边地区的华夏化,西周时期的大诸侯大多位于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之上,比如鲁国四周就存在多个其他诸侯。

春秋时代,西周大诸侯(如卫国、鲁国、宋国)的特点就变成缺点了。首先,周天子在平王东迁后衰落,与周天子关系密切的大诸侯自然也随之衰落。其次,交通枢纽在和平时期是风水宝地,但在争霸的乱世,位于交通枢纽的诸侯就陷入了四面受敌和没有扩张空间的困境。

另外,因为与周天子的关系密切,所以西周时期的大诸侯往往都是礼乐相对完善、思想意识偏于保守的诸侯。这导致西周时期的大诸侯没能及时跟上春秋的变革趋势,比如“蠢猪式”仁义的宋襄公。

综上所述,西周时期的大诸侯卫国、鲁国、宋国在春秋时期走向衰落是非常正常的。这也意味着西周的礼乐社会已经到了“礼崩乐坏”的时候,新的社会形态也随着“礼崩乐坏”而逐渐生根发芽,最终在秦始皇的时代结成了果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