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建大美洞庭 守护美丽长江

 弘净 2023-02-06 发布于河北

  湖南省林业局

  湖南省有湿地面积1530万亩,绝大部分集中在洞庭湖流域,对维护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湖南采取系列措施,持续加强洞庭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2019年《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洞庭湖湿地总体生态状况良好。

  从整体发力,多方共治。湖南强化湿地功能整治,严厉开展对洞庭湖湿地非湿地生态功能的整治。强化自然保护地整治,全面排查和整治自然保护地内破坏生态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整改中央环保督察提出的涉林问题,整改问题2816个。湖南省政府发布了《关于禁止猎捕野生动物的通告》,重点保护全省千年鸟道、洞庭湖候鸟栖息地等战略区域,加强对麋鹿、江豚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

  从系统着手,全流域修复。在洞庭湖流域建立了覆盖全省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将重要湿地生境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纳入保护范围。目前,全省共有国际重要湿地3处、省重要湿地18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45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77处,湿地保护率达75.73%。深入实施长江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血防等生态工程,建设洞庭湖全流域生态涵养带。

  从长远布局,全范围创新。2017年在湘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沿岸开展退耕还林还湿。2018年将退耕还林还湿试点扩展到“四水”流域,涵盖14个市(州)47个县(市、区)。试点开展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湿面积3.1万亩,改善了水质、土质。在此基础上,选取祁东县、城步县等18个县(市、区)开展小微湿地保护建设试点1562亩。成立了洞庭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国家创新联盟,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及营造林、古树名木等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流域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濒危野生植物迁地保育与拯救回归等技术攻关,推广流域内重金属污染降解、修复技术。

  从协同着力,全社会参与。连续举办10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持续开展世界湿地日、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护鸟飞等宣传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生态保护的合力。制定实施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千亿元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打造旅游品牌,实现保护利用的和谐统一。2014年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以来,已投入补偿资金8000万元。实施专业捕捞渔民解困工程,帮助职业渔民上岸定居、转产就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