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材料的那点事儿(11):品读刘彭芝《我心中的完美教育》

 A探索者 2023-02-06 发布于江西

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的《国是咨询》2022年第5期,发了一个文化自信与文化建设专刊,其中有中央文史馆馆员刘彭芝的文章《我心目中的完美教育》,读来深受教益。

图片

刘彭芝是一位大家,1997年06月任人大附属中学校长 ,2009年11月任国务院参事,2012年1月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2013年09月任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2016年8月17日获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近两年,刘彭芝多次来到保定。2021年保定市召开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刘彭芝会长率国内数百位知名校长、教师前来,与保定22个县(市、区)结对,共建“振兴县域基础教育实验基地”,以此全面提升保定市基础教育水平,共探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路径。刘彭芝说的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

“阳光的伟大在于普照,雨露的可贵在于均沾。我们讲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讲教育的内涵发展,我们讲教育的公平发展,我们讲教育的持续发展,我们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千言万语归结成一句话: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图片

《我心目中的完美教育》这篇文章发表在几年前,是一篇值得一读再读的好文章,充分体现了刘彭芝深深的、浓浓的教育情怀。有情怀自然有高度,从写材料的角度讲,这篇文章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之处。本想图个省事儿,把文章贴在下面,让大家自己品味,可发文审核通不过,说是与网上已有的文章重复,不能转发。只好,这里多费点笔墨,再啰嗦几句,说说我理解的这篇文章为什么好:

一是主题清晰,内容一目了然。题目是“我心目中的完美教育”,核心内容讲了“六个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和“四个关于”的教育终极问题。文字不多,讲得清楚明白,非常大气。

二是开头立意高远,引人入胜。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两句话类比,引出“培养人”这个宏大主题。然后用“中国人重血统”“中国人也重学统”“血统和学统是相通的”“当父母,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办学校,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阐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人”的问题。然后一句设问,引出了正文。

图片

三是语言很直白,内涵很深刻。刘彭芝说,“我们的女学生,不能是病美人,我们的男学生,不能是弱夫子。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应该是内外健康阳光的学生,都应该是身心向好向上的学生。”“学习很辛苦,所以当学生必须刻苦;少年是无忧的,所以必须快乐。这两个一个不能少。”所以,要培养“体格和品格同步成长的学生”“在吃苦中快乐的学生”,等等,都很耐人寻味。

四是视野很宏远,目光很聚焦。比如,讲“培养守规矩能创新的学生”,从“社会文明的进步主要有两大标志”说起;讲“培养有中国情怀世界视野的学生”,从“世界是个地球村,人类是个命运共同体”说起;讲儿童教育,从“人类文明的进化有三个重要阶段”说起,等等,刘彭芝心目中的教育,是和时代进步融合在一起的教育,是和世界融合在一体的教育,是和人类文明共成长的教育,思想之博大、境界之高远,跃然字里行间。

五是对比类比排比比比皆是,令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刘彭芝的这篇文章,用的都是短句子,对比、类比、排比俯拾即得。她把学生培养的目标用“体格和品格同步成长”“守规矩能创新”“在吃苦中快乐”“全面加特长”“小我大我融为一体”“有中国情怀世界视野”来表述,通俗明白,引人共鸣。她针对基础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当前,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拨云见日,发现儿童,把社会的还给社会,把教师的还给教师,把家长的还给家长,最后,让学生显山露水,真正成为主角。我们的教育,终极目标是让儿童在快乐和幸福中学有所成。”讲到均衡教育她说,“正如人的生命有大小之分,小生命,蕴含在自己的身体内;大生命,则体现在人群和社会中。一所学校的生命也有大小之分。小生命,蕴含在自己的校园内,大生命,则体现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大家的语言,讲高深的道理、宏大的叙事,往往语言简短、深入浅出,常常入心入脑、印象深刻。大家的文章,讲的可能是一件小事情,说的却是一个大道理,往往在和风细雨中沁人心脾,常常在一品再品中终身受益。

图片

小角色评点大文章,很难评判到位;都不愿班门去弄斧,谁还会醉心写文章。不啰嗦、不献丑了,刘彭芝的《我心目中的完美教育》网上有,还是找找原文自己品味吧。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