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机制 抓创新 创示范

 弘净 2023-02-06 发布于河北

建机制 抓创新 创示范——访安徽省黄山市市级常务副总林长,市委常委、副市长杨龙

2018年以来,安徽省黄山市积极推行林长制改革,通过一年建机制、一年抓创新、一年创示范,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统筹抓好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不断提高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记者:黄山市林长制改革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安徽林长制改革成效颇丰 (图片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杨龙:林长制改革以来,黄山市完善规章制度,以市长令形式发布实施林长制规定。压实林长责任,将松材线虫病防控列入重点工作,通过按月调度督办、定期分析研判,召开专题会、推进会,开展明察暗访等举措,抓好责任落实。全面建立森林防火林长制领导体系,各级林长深入林区一线开展森林防火督查。优化林业发展环境,着力破解林地流转难、林权融资难等林业“五困”难题。

通过林长制改革,黄山市在林业工作组织、林业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林业治理体系发生转变。

全市形成了林长牵头、部门合作、群众参与的林业保护与发展工作模式。2370名党政领导、村干部有了“林长”新身份,带头谋划参与林业保护与发展。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局等24个成员单位在打击涉林犯罪、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方面主动对接、联合行动,形成了林业治理“大合唱”。群众爱林护林育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积极性更高,生态保护氛围更浓。

二是“五绿”任务成效显著。

“护绿”生态更优。黄山市压紧压实林长责任,确保1500多个责任区森林管护全覆盖。加强公益林保护,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2465万元。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全市湿地保有量33.2万亩。3年来累计修复古树名木463株、古树群26处,全市1万余株古树名木得到保护。


安徽省青龙湾国家森林公园(图片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增绿”效益更显。推进新安江百里画廊景观提升工程、黟县“一村万树”建设,建立“旅游+林业”示范点12个、高效经济林基地20余个、森林经营示范基地10多个。

“管绿”落实更严。投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金3.72亿元,网格化防控1288个森林火灾隐患点,连续多年实现森林防火“零火灾”。

“用绿”发展更实。强化特色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品牌打造和科技支撑,黄山道地铁皮石斛产业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获批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黄山市林科所获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并获批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活绿”后劲更足。深化集体林权配套改革,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101个。

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324宗、贷款金额30.9亿元。盘活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大力发展“森林+”特色产业。

记者:黄山市林长制改革有哪些探索?

在推进林长制改革中,黄山市各地结合实际,积极研究,从制度建设和工作推进上进行了探索。屯溪区建立了森林资源视频监控示范点;黄山区在安徽省率先建立专职监测普查员队伍、专业防治队伍数据库、专业核查验收队伍和松材线虫病防控有奖举报制度;休宁县出台涉林案件举报奖励办法;黟县开展“一村万树”行动;黄山风景区实行“树长制”。



上图:安徽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 (图片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下图:安徽乡村有机茶园(图片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黄山市结合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林长制提升工程,着力抓好林业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5个方面15项工作。近年来,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为“优”并稳定向好,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

下一步,黄山市将着力建设新安江流域生态屏障,展示林业特色生态文化,创造更多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推动林长制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抓、往新里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