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7·29】与其进,不与其退

 liuhuirong 2023-02-07 发布于湖北

【原文】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互乡:地名,具体所在已无可考。据说这个地方的人惯于做坏事,不大讲道理,难于交。

【译释】互乡那个地方的人很难沟通,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想见孔子,并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赞许他上进,不希望他退步。又何必过度苛责呢?人家修饰整洁来找我, 我就肯定他求学的精神,并不是包庇他以往的不良行为。”

【感悟】

一、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大概孔子的弟子看到这互乡的童子不懂礼仪,说话没有分寸,就不愿孔子见这个粗野的乡人,弟子们有歧视。而孔子他所提倡的是有教无类,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管你来自何方,教育里面没有歧视。孔子就抓住机会来教导弟子,拓开心量,要懂得包容,要有仁爱心,再差的人,只要他有一念肯学的心,我们当下就要教他。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 如果学生能够进,就是他要求学,那老师就成就他、鼓励他,帮助他求学。如果他退却了,不学了,老师也随顺他,很随缘,这是教诲之道。人不主动,别人勉强教,会生逆反心理,那更麻烦了。

二、教育的根本就是尊重

“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这个“洁”,《朱子集注》是作“修治”来讲,就是修身、治身,自己要修自己。把自己修得很整齐,这是代表尊师重道,诚心诚意来求学来的。 虽然他以前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没有什么基础,但是他有这分恭敬心,就应该教他,不去追究他过去的行为。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孔子“诲人不倦”的态度。

《学记》中说:“故君子之教谕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谕矣。”君子的教育是晓谕别人,加以引导而不强制,让人立志学习又不使之压抑,加以启发又不直接告诉结论。引导而不强制就会关系融洽可亲,勉励学习而不使之压抑就会平易近人,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就会使人能够思考。这就称得上善于教谕了。

教育的根本所在就是尊重,尊重对方的特点,尊重他的优点,尊重他的性格,包括尊重他的缺点,引领他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忙于纠错的教育是忙碌的,辛苦的,有时甚至是心酸的,因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是无法避免的,老是跟在后面纠正是赶不上的。

如果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是一片土壤的话,你播种了明辨是非的种子,杂草便无处丛生。也许孩子们最大的快乐是自我的不断成长和超越吧!只是我们有没有如孔子般悄悄埋下那份激励他们成长的种子呢?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