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4日《论语》学习 2009-11-04 09:01:55 杨伯峻《论语译注·述而第七》摘记
7.29互鄉⑴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⑵其往也。” 【譯文】互鄉這地方的人難於交談,一個童子得到孔子的接見,弟子們疑惑。孔子道:“我們贊成他的進步,不贊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過?别人把自己弄得乾乾淨淨而來,便應當贊成他的乾淨,不要死記住他那過去。” 【注釋】⑴互鄉——地名,現在已不詳其所在。⑵保——守也,所以譯爲“死記住”。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29》 【原文】 7.29互乡难与言①,童子见②,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③,不与其退也,唯何甚④!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⑤。” 【注释】 ①互乡:地名。据说这个地方的人惯于做坏事,不太讲道理。 ②童子见:互乡的一个少年受到孔子的接见。 ③与其进也:赞许他的进步。与:赞许。 ④唯何甚:何必做得太过分。唯:语气词,无义。 ⑤保:守,抓住不放。 【语译】 互乡这个地方的人难以交谈,有个孩子来,孔子接见了他,弟子们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赞许他能要求进步,而不是赞许他的不进步,何必做得太过分!一个人为了追求高洁而来,我赞许他的高洁,肯定他的现在而不肯定他的过去啊。”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对后进者或过而能改者的态度。 孔子在《卫灵公篇》中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互乡人蛮不讲理,纠缠不清,“难与言”,互乡童子却要拜见孔子,依孔子自己一贯言论,当属“不可与言”之类,孔子却偏偏又接见他,并与之言,令门徒十分疑惑。孔子“与进不与退,与洁不与往”,既往而不咎之言,皆为解门徒之惑而言。此行此言,表现孔子两点精神,一是“有教无类”的博大襟怀,凡愿受教育者,不论贤愚、不肖以及有过错者,皆在教之列。奖掖后学,鼓励后进,不遗余力,唯善是举。二是与人为善,明代?袁了凡《家庭四训》说:“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为度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