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放 |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7·26】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

 liuhuirong 2023-02-07 发布于湖北

【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孔子说:“像古代那样的圣人,我是没有机会见到了,能看到君子,也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像古代那样的善人,我是看不到了,能见到始终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有三种译释:

【译释一】明明没有却装作有,内心空虚却装作充实,本应俭省却要摆阔,这样的人是难能保持好的操守的。”

【译释二】无变有,虚变盈,约变泰,这三种由窘迫到安逸的人生变化,会让人难以保持原则,守常有素。

【译释三】惟有体“无”,才能“实其用”;惟有体“虚”,才能“纳其盈”。 惟有体“约(有所节制)”,才能“安定平和”。难吗?只要守常有素。(“难乎有恒矣”断句为“难乎!有恒矣”)

【感悟】

孟子言:“五百年必有圣人出。”但凡圣人,必有伟大而坚定的信念,他人格完美,博古通今,拥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和思想。他怀揣着重建社会价值传统、挽救世道人心的崇高理想。圣人出,必能知天下人心,故必将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德能服天下,其才能周济天下。圣人的出现是时代的召唤,是应运而生,是时势造就的。

孔子崇拜的圣人是西周初年制礼作乐的周公姬旦。周公和他的执政团队共同开创了以血缘宗法制度为纽带的华夏礼乐文明,创建了遵从礼乐、纯朴安乐、社会和谐、国泰民安的环境。是中华文化的真正奠基者。

孔子所推崇的古圣先贤,都已经盖棺论定,不会再有所改变,可以放心地说出他们的事迹,供大家当做学习的典范。

当代活着的人,还有改变的可能。就算有很好的品德修养,也还不敢直接称之为圣人。万一产生变化,要怎样交代?所以孔子说他见不到圣人,不但不是轻视当时的人,反而是一种期待和鼓励,希望大家继续努力,逝世以后,被大家尊称为圣人。他认为人活着的时候,能够被大家当做君子看待,已经十分不容易。因此坦承能够看见君子,便相当满意了。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有多种理解,我选取的三种译释,前两个“译释”是揭示难以守恒的原因,第三种译释则是希望与弟子们共勉,谦虚、务实,保持好的品德。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