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道千乘之国”章中“道”之训释

 阳谷人说论语 2023-02-07 发布于山东

“道千乘之国”章原文是: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其中的“道”,马融注为:“道,谓为之政教。”意为以教化治国。但此注无后人承继。包咸注为:“道,治也。”意为治理之意。此训释一直延续至今,且未见异议。但在笔者看来,首先,将“道”训为治理,在《论语》及其他古文中未见同例。其次,如果此处翻译为“治理千乘之国,需要敬事爱民……”,难道治理万乘、百乘之国就不需要敬事爱民……了吗?千乘、万乘、百乘三者中千乘并不是典型之代表,用语不典型,写文大忌。再有,先秦古籍中,作治理讲的“治”字比比皆是,且涵义非常明确,何必要用“道”来表达治理之意呢?如:《荀子·哀公篇》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治国,敢问如何取之邪?”而公冶长篇中也有“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的句子。甚至更早的《商君书·更法》也有“治世不一道,便(有利)国不必法古。”的记载。由以上三点,可以说“治理”的训释不可取。

道,我们最常用的意思是真理、规律,也即是哲学范畴上的所谓的某一思想体系。在此不做阐释。道,会意兼形声字,从辵,从首,首亦声。《说文》:“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因此道的本义是路,道路。由此引申出多个含义: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做事的途径与方法(为官之道),规律、道理(天道),思想、主张(圣人之道),从、由(“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荀子·劝学》),作量词(一道沟),动词说(能说会道)等等。

古汉语中有词类活用这一特殊语言现象,其中一类是,当两个名词连用时,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本句中“道”与“千乘之国”连用,“道”活用为动词就是必然的了,而训其为动词“治”也是遵循了活用这一原则。

但动词活用,是离不开其本义的,“道”的本义是“路”,所以活用后的意思应是“走……道路”。

“今君不道顺而行僻,”(《晏子春秋·内谏下》)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庸》)

两例中的“道”活用为动词,即是“走……道路”之意。因而“道千乘之国”意思就是“走千乘之国的生存道路”。

千乘之国,字面意思是指拥有千辆战车的国家,实际上是形容一个诸侯国的大小与强弱。西周始称“万乘之国”,也并非是指其真就有万辆战车,而是以“万”来尊称之。至东周的春秋时代,诸侯争霸,先后崛起的五霸实际上都有万乘之实,所以也常被称为“万乘之国”。至春秋末年,千乘之国实际上也只是指如鲁、卫、宋、中山等之类的小诸侯国而已。所以,孔子论说千乘之国,应该是针对鲁国而言。

作为一个小国,没有武力扩展的资本,所以统治者只能通过仁政与爱民来求得自我生存。这样看来,千乘之国的生存道路也就只能如孔子所言:谨慎做事且讲求诚信,节省支用又爱惜子民,征用民役而不违农时。

综合以上分析,“道千乘之国”不是“治理千乘之国”之意,而是“走千乘之国的生存道路”的意思。愿研学《论语》者思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