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制无字绘本:为看图写话赋予新的生命

 话题铺子 2023-02-07 发布于甘肃

孩子喜欢图画,喜欢绘本。然而,在孩子上学后,一幅好图或是好绘本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有些孩子所疏远,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可回避——对语文看图写话的抵触。

看似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细细想来却的确如此。

在没有开始写话作业、图片内容精准且答案唯一的复述之前,见到图画,孩子是愿意表达自我看法的。但,一旦背负上了完成作业的心理负担后,事情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由于担心被要求进行内容的准确复述,孩子们选择回避它。

语言是一个神奇的意义表达载体。然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总是会有很大的差距;并且前脚嘴上还能说出很多,一到该落笔了,话就都没了。看孩子写话的过程,总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和孩子一起看了一幅图,讨论了所有的细节,末了孩子的一句“那我到底该咋写啊”瞬间让人有一种无奈至极的感觉。

当孩子进行口头表述时,口语化的表述内容很丰富,但要写成句子的时候,往往会被自然而然地“凝练成一句话”。比如说,图片中有一只鸟,天空中有太阳,小鸟正在唱歌,而树下有个男孩在读书。

上边的场景往往会被孩子们进行高度凝练——早上天气晴朗,小鸟正在树上歌唱,小男孩正在看书。

然后?你想多了,在孩子的眼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孩子过去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大人们也鼓励孩子们异想天开。但进入学生时代后,学生的这种能力多少被外在环境强制性地进行了束缚。想得不和他人的心意,又或者和大家想得不一样,就会被否定、嘲笑,甚至是重写。这个过程对于丰富孩子们的想象以及过程性试错极为不利。

既然如此,恢复一定比例的绘本阅读无疑是很有必要的。曾经推荐过国外的无字绘本《不可思议的旅程》系列,这对于孩子发散式的理解很有好处。然而,日常生活中并非能遇到很多无字绘本。但,爸爸妈妈们可以手工为孩子们创造一批无字绘本。

方法很简单,可反复粘贴的便签纸盖住之前已经购买的绘本中的文字部分,重新和孩子一起讨论图画中还有可能会表达什么样的意思。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孩子的面前又会出现无数个有趣的故事,尽管图画没有发生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要引导并帮助孩子完成故事结构的闭环工作,以避免故事出现虎头蛇尾、逻辑不通畅,内容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是说得通的自圆其说,其实都是好的,别忘了鼓励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