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原来“过生日”是不能随便过的!

 杉乡文书阁 2023-02-07 发布于贵州

在我们华夏,最重要的日子除了过年外,就是“过生日”了,所以过生日也是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特别是现在十八九、二十来岁的孩子,他们在过生日的时候都是办的很隆重,什么生日蛋糕,生日宴会等,办的非常的奢侈,生日搞得更是中西结合。

但是过生日虽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按照民间的一些说法:“母在是不庆生”的。这不仅仅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儿女的要感恩父母,讲究孝道的表现,而在古代也是有礼制规定。

因为按照古代礼制规定:小孩、青年、以及中年人都是不能过寿的,所以只有过了50岁以后,过生日才能称为过寿。

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传承。

但是过生日也是有讲究的,并不是人过了50岁以后,就可以随便过生日了。如果家中还有老人健在,那么你过了50岁,也不该庆祝生日,这是因为“尊亲在,不敢言老”。

但是即便是“过寿”,古人认为也有下寿、中寿、上寿之分。意思是说,下寿是60岁,中寿是80岁,只有上寿是100岁,而这句话出自于古书《礼记》中。

但是老人还认为,即便是过寿,也是有“三不过”的,而俗语“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也是由此而来。那么这句话是啥意思呢?我来说一下:

“寿有三不过,后代福气多”的意思:

第一,60岁以下的人,是不宜过寿的。

按照古时候的农历说法,历法是有“天干地支”组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干支纪年法”。

而这“干支纪年法”,是有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组合而成,并组成60组,称为为六十甲子。

其中天干和地支两两相配,并组成了农历的年,比如说甲子年、乙丑年……癸卯年等等。然而,当这六十甲子经历一个轮回后,也就是60年。

所以,按照古人的说法,只有经历这六十甲子的人,才有资格“过寿”的,否则被认为是不圆满的。如果你的年龄在60岁之下,统称为过生日,而不是过寿,所以这民间常说的:六十岁祝寿也是由此而来。

第二,年龄为七十三、八十四的人,也是不宜过寿的。

为啥年龄在七十三、八十四,是不能过寿的。因为在民间里,人们对七十三、八十四岁是非常忌讳的,并且有一句俗语流行至今: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因此在民间里,一些老人认为,七十三、八十四是年龄的一个坎,所以这时候,是不能大操大办,并随意喧哗的,以防止物极必反。因此当老人年龄在73岁、84岁的时候,就算是过生日,也要低调而行,简简单单的吃个饭就可以了。

那么七十三、八十四是怎么由来的呢?

传说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两位圣人的去世年龄,其中孔子在虚岁73岁的时候去世的,孟子在虚岁84岁的时候去世的。

因为这两人都是圣人的的原因,所以在民间里也就流传着“普通人不能大于圣人”的说法,所以这经过几千元的流传后,自然也就有了七十三、八十四是一道坎的说法。

第三,年龄在90岁以上,不宜过寿。

90岁叫“鲐背之年”,也叫“耄耋之年”。但是按照民间的说法,当年龄过了90岁后,是不宜“过寿”的。

我们从吉利的角度来说,人活到90岁的人能有多少,即便是现代科技发达了,人类的寿命延长了,其平均年龄也不过80岁,所以能活到90岁的老人,更是凤毛麟角了。

因此,当老人年龄在90岁以后,过寿的时候,也是讲究“过九不过十”的,“十”虽然为圆满,但是圆满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不好的,并为人们所忌讳。

甚至还有人认为,当年龄过了90岁以后每过一个大寿以后,就减少了一个生日,所以这也是不合适的。

当然除了上述三不过外,其实过生日还有许多讲究的,比如下面这“过生日三注意”:

第一,过九不过十。

古人认为,“十”数为满,而俗语中也“月满而损”的说法,因此每到60岁,70岁等整数的生日里,男人要提前到“九”做寿。

比如说,虚岁年龄在60岁,那么男人早在59岁过六十寿,虚岁在70岁,早在69岁做七十寿。因为“九乃数之极”,以表示长寿的意思。

第二,男做进,女做满。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过生日的时候,男人要过虚岁,女人要过周岁。

老祖宗认为“男满无发,女进无福”,而男方为阳,为实,女方为阴,为虚,所以男女也是讲究阴阳平衡的。所以男不能做满,女不能做进。

第三,男怕逢九,女怕狼号

逢九的意思是说,年龄在59岁、69岁、79岁、63岁、72岁、81岁……的人。因为老祖宗认为,九虽然是最大的极数,但是也是满而亏的时候,所以当年龄在“逢九”的时候,也是要注意的。

至于狼号,指的是逢九年的前一年和后一年,所以这一年都要“大办生日”,以度过那个“坎”的年龄。

写在最后:

其实过生日有很多的文化讲究,比如说庆寿,整寿礼等,而老人过寿的时候,也是不同的,以喜寿、伞寿、半寿、米寿、卆寿等,分别代表着老人在不同的年龄过什么生日。但是来说,老人做寿的目的自然是寓意着“长长寿寿”,所以一些俗语也就流传下来了,并应用到今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