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冠病毒,最可怕的不是摧残了老年人的身体

 太原喜典通 2023-02-07 发布于山西

一一谨将此文献给遭受新冠后遗症困扰和折磨的朋友们。

当一个人的意志被摧毁、失去了希望时,他才是真的完了。一一题记

这波疫情的爆发,传播速度之快,感染人数之多,是我们没有预料到,也不敢想象的。因新冠病毒感染导致死亡的人含恨而去或许没有再讨论的意义,但因为感染新冠病毒导致的后遗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怎样解决,应该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对于寿命更加重要的老年人。

截止今天,还没有看到有权威组织和专家关于感染新冠病毒是否会减少寿命的论断。网上有关这方面的认知,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就我所知道的不少老年人和我本人的感受而言,都说一下子老了好几岁。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波新冠病毒后遗症,摧毁了许多老年人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请先看看下面几位网友在我一篇文章后的点评。

文章图片1

①本来还能活到80岁,得了这次新冠本来是轻症,也没吃退烧药,但近两个月仍疲乏无力,无精打采,食欲不振,也不关心发工资了,也不关心存款了,像在混日子,过一天算一天。

文章图片2

②阳后近两个月,咳嗽、无力,胸闷气短,见风就感冒,血压突然升高,吃药不降,医院去了好几次,还叫过救护车,大夫说是新冠后遗症。失眠、焦躁,要抑郁了。

文章图片3

③我无症状感染者,现在体力太差了。干点事就气短胸闷无力,喝点酒全身不舒服,现在出现恐惧症,老是觉得自己又阳了。

④这个年龄虽然扛过去了,确实感觉剩半条命了。

文章图片4

篇幅所限,无法一一列举。单就这几位朋友所述感受,足以代表相当一部分感染过的老年人的可怕心态。

常言道: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得的只要不是绝症,经过正确的治疗,都必然会好,没什么可怕。特别是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的“久病延年,康健瘁死”之说,更是对千千万万小病不断的老年人的温暖安慰。

人,活下去的最大动力,就是希望,就是对生活的信心。这种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的美好心态,更能促使和保证身体更加健康。

哀,莫大于心死。人,一旦失去了能够健康幸福地活下去的希望和信心,这个人也就彻底完了。

试想,在一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里,出现了一些人连自己的工资和存款都不再关心的社会现象,是多么的可怕,多么的悲哀!


文章图片5

有两个人我更加了解。

第一个是我的老岳父。腰里别着一肚子不服气的他,是这次新冠病毒感染毁灭了他时不时炫耀的百岁命。

自从有几个游方相术之士算得他的寿命是102岁、105岁之后,步入90高寿,身体倒越来越好,一天走步最少不下5公里,时不时还跑上几步。真可谓是人生的返老还童。可就是这个看似像感冒的病,差点要了他的老命。现在看似好了,可不得不拄上了拐棍。不仅不再提什么活到102岁什么的,还显得萎靡不振,听到最多的是唉声叹气。

我女儿的公公,我的亲家更令人担忧。他虽然70多岁,可身体可不是一般的棒。一人养十几头牛,四十多只羊,就这样的工作量,也没有丝毫耽误他做的贩卖牛羊生意。平时感冒头痛发热,最多熬个姜汤喝喝,就该干啥还是干啥。可就是这个病毒感染后,先垮了他的精神。我的女儿到处找不到他,最后竟发现他默默地、目光呆滞地坐在他老伴儿的坟前已经几个钟头了。

吾之认为,既然社会上出现了这种现象,我们的社会就应该正视它,想尽办法解决它。

我还以为,当务之急,就是有关部门尽快行动起来,开展对老年人的新冠后遗症的筛查、统计、研判,进尔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好的消除后遗症的药物固然重要,但正确的心理疏导也是十分必要的。

人民平均寿命的长短,老年人对生活是否幸福的感受,直接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这个特殊的时期,关爱心中焦虑老年人,使他们坦然面对余生,安度晚年,分外重要。

谨愿此文为遭受新冠后遗症困扰和折磨的老年朋友们带来一丝安慰!

文章图片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