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始终令孙岚医生难以忘记的脑梗后遗症患者

 张布丁和王布丁 2023-02-27 发布于北京

北京博爱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孙岚认为: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专家、无论是专业人士或是病人及家属,凡是做过康复、了解康复的人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有效的回归社会。

那么,什么是有效的回归社会?有效回归社会不一定是像没得病一样,也许走路可能难看了,动作可能不标准了,口齿未必像以前一样伶俐等等。但是,有效回归社会的核心要求就是从身体到心理接受自己的客观现状,并还能乐观、积极的像以前一样生活、工作、学习,甚至由于有了患病康复的经历,把力量影响给与自己有一样困扰的人,从中获得人生价值和快乐。

孙岚医生话语:“康复不仅仅是生活自理,它还能让我们的病患重新走入社会,服务社会。”孙岚医生以前有个患者叫老吕,始终令人难以忘记,他是一名脑梗后遗症患者,他觉得因病退休的生活枯燥乏味,却又无奈,2010年6月新闻坊播出中心医院要招聘义工的新闻,他决定加入义工团队。此后,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每天在康复病房都能看到一个坚强而又熟悉的身影与其他患者分享着自己的康复经验,讲到兴奋时,还学着治疗师的样子进行指导。

从康复信息建设方面,鼓励病人要有战胜病魔的信心,要有自强、自立的意识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要针对病情科学主动地进行康复训练,很多病人在他的鼓励下慢慢地能从床上坐起,扶着站、走,脸上又重现了笑容。

  

  

  

曾经还有一位经孙岚医生治疗的小儿麻痹症的患者,平时是用右手拄单拐步行,但中风后右侧偏瘫了,他一下子无法适应左手使用拐杖,失去了行动能力,很是沮丧。老吕每周都到他的病床前,与他聊天,建立信任。

配合孙岚医生一起建议病人用双拐步行,起初病人总觉得自己无法做到,老吕就用自己的经历去鼓励他,告诉他:“万事开头难,放平心态、慢慢就会有感觉的!”,病人在他的鼓励下试着使用双拐,从5步……100步,终于能用双拐缓慢的步行了。让老吕开心的是,有一位小儿麻痹症的患者在他的影响下,成为了他的志愿者服务搭档,风雨无阻。

康复后病人同病相怜的感受和他们真诚的付出,深受患者和家属的欢迎,也建立了信心和希望。如今特别是有些病人通过他们的心理疏导后,增强了康复的信心,并取得了明显进步时,他们也会感到欣慰和感动,觉得付出是值得的,也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