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太阳膀胱经——玉枕穴:防止脱发掉发

 空谷幽兰80 2023-02-07 发布于广东
图片

玉枕,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头项痛、目痛、鼻塞。平刺0.3-0.5寸。

图片



名词释义
枕骨之两旁突起者,称“玉枕骨”,穴当其处,故以为名。
功能作用
祛风活络,通窍明目。
定位
位于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解剖
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详细主治
1、头项痛、目痛。
2、鼻塞。
图片

详细操作
正坐或伏卧位,先取枕外粗隆上缘凹陷处的脑虎穴,当脑户旁开1.3寸处即是本穴。平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近视、眩晕、头痛、嗅觉减退、多汗症、脑充血、视神经炎、鼻炎等。
配伍
1、配百会穴、当阳穴、临泣穴等治鼻塞。
2、配完骨穴治项痛。
3、配大杼穴、肝俞穴等治热病。
4、配风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视。
5、配后顶穴、颌厌穴治目眩。
6、配偏历穴、神庭穴等治癫疾呕。
相关论述
1、《会元针灸学》:“玉枕者,玉者贵重也,枕者枕骨也。仰卧着枕,脑后之骨要保重甚于执玉,故名玉枕。”
2、《针灸甲乙经》:“在络却后七分,夹脑户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上,入发际三寸。”
3、《千金》:“在络却后七分半,夹脑户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上入发际三寸。”
4、《针灸大成》:“络却后一寸五分,夹脑户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上,入发际二寸。”
图片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皆上会于头部,而且头部上还汇集了众多的穴位,这些穴位与经脉联系在一起,起到了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沟通表里上下的作用。
头部是人体最为重要的部位之一,分布在这里的穴位也是相当多的。一个健康的头部,能让一个人神采奕奕,健康无比,做什么都精神百倍。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所通”,既有经络相连,又有眼、耳、鼻、口诸窍。许多疾病的症候都反应到头部。
图片详情了解更多,请点击蓝色标题
头部正面穴位:

头维穴

发际穴

阳白穴

印堂穴

攒竹穴

新攒竹穴

鱼腰穴

外明穴

睛明穴

上睛明穴

下睛明穴

外睛明穴

丝竹空穴

瞳子髎穴

承泣穴

球后穴

四白穴

迎香穴

上迎香穴

人中穴

地仓穴

承浆穴

前顶穴

通天穴

上星穴

神庭穴

承光穴

当阳穴

五处穴

曲差穴

眉冲穴

素髎穴

兑端穴

龈交穴

头部背面穴位:

百会穴

后顶穴

风府穴

风池穴

天柱穴

哑门穴

太阳穴

下关穴

上关穴

耳门穴

听宫穴

翳风穴

颊车穴

大迎穴

人迎穴

四神聪穴

强间穴

脑户穴

目窗穴

正营穴

率谷穴

承灵穴

脑空穴

头窍阴穴

完骨穴

天冲穴

颔厌穴

头临泣穴

悬颅穴

悬厘穴

听会穴

耳和髎穴

角孙穴

颅息穴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