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皋先生的一生

 流星雨刘鑫 2023-02-07 发布于浙江

东皋心越禅师(1639--1695),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8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府婺郡浦阳县合村(今兰溪市柏社乡洪塘里村),浦阳蒋氏兴孝第三子,“大明浦江翼右副元帅”世行下的二十七世嫡孙。俗姓蒋,名尚部、次尚郷、弟尚郈。

一、乱世出家,与佛结缘

清顺治三年(1646),清军突破浙江和福建。在国耻、家耻、人耻的乌云窒逼下,父亲兴孝毅然命年仅八岁的儿子尚部在苏州报恩寺剃发出家,初名“兆隐”,从此一生与佛结缘,风雨飘摇,历难颇多,至死不渝。心越的师父,法号智灵,师祖法名净智,号徧闻,都有很高的国学修养。心越在师父及师祖的悉心教导下,每日诵习诗文,苦练书法。在苏州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的熏陶下,历经五年寒暑,心越的国学修养已经初建根基,师父看他天赋聪颖,胸怀大志,小小年纪却很能自持,破例准其在13岁即开始行脚僧的游学生涯。

一个13岁的小和尚,开始沿着古运河,往来于苏杭之间,云游于江浙大地。7年的游学生涯,心越以宗教和儒学为主线,在多座寺院挂单,深参禅宗教义,同时也接触了大量亦儒亦佛的文化人。通过这些文人,青年心越看到了宗教之外的大千世界,尤其是文人雅集时,在幽咽低婉的琴声里,人们谈笑着吟诗作画,那一幅幅精美的诗书画印作品令心越着迷,他感到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于是禅课之余,他心无旁骛,潜心学习。几年下来,心越传统文化的根基更加深厚,书画、篆刻、抚琴等技艺与日俱增。

    心越19岁时,终于在杭州皋亭山显孝寺,寻访到了自己心目中的真僧高道——觉浪道盛。觉浪是明末清初的著名高僧,诗文书画水平不俗,往来亲密的江浙文人墨客颇多,如大书画家董其昌、南明皇帝御史书法家陈衷等,都对心越产生较大的影响。后来他赴日携带的宝贵资料中,就有董其昌的作品

20 岁时在江苏天界寺参禅了中国佛教曹洞宗寿昌派中兴之祖觉浪道盛。在参禅觉浪一年左右时间里,心越日夜奋勉。奠定了作为曹洞宗寿昌派的宗教基础。觉浪圆寂后,心越再次游历四方。 30 岁时心越返浙,按觉浪遗命,在杭州皋亭山显孝寺参禅觉浪法嗣阔堂大文。

两年后,继承阔堂的衣钵,成为中国佛教曹洞宗寿昌派的第 35 代传人。觉浪、阔堂的金石书画,都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至今在日本尚有真迹留存,心越的文化艺术素养及技能,深得两人的真传。1670年四月八日,阔堂大文向东皋“传佛慧命”,自此东皋才成为曹洞宗的第三十五代法嗣,并有了“兴俦”之法名,字心越,时年三十二岁。清康熙十年( 1671 年),受杭州永福寺主持的邀请,驻锡永福寺。心越驻锡永福寺六年,广会文人墨客,交流诗、书、画、印、琴技艺,艺僧之名广传天下。

清康熙十五年(1676),日本长崎兴福寺第四代主持澄一道亮慕心越之名,邀请心越赴日担任兴福寺主持。是年秋,心越东渡日本,心越先在兴福寺三年,后上大阪黄檗山万福寺五个月,回长崎闭关开关一年零一个月,寓居江户一年半,寓居水户约八年半,入住水户岱宗山天德寺四年零四个月。日本元禄八年(1695年)九月三十日,心越圆寂,享年57岁。从心越踏上日本国土,直至客死日本,共19年。心越死后,岱宗山天德寺改名寿昌山祗园寺,奉心越为开山祖师。少林山达摩寺于心越逝世两年后正式开堂,也奉心越为开山祖师。

二、传播文化,扬名东瀛

东皋东渡,本欲为恢复明代江山大业。但事与愿违,时境变迁,光复之事,终难以成。从此潜心传播中华文化,他在修禅问道之余,兼修金石、书画、琴艺、医技等。在日19年,他对日本的文化、艺术、佛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传播篆刻,被誉为“日本篆刻之父”

心越在随觉浪数年中,诗文书画深受其影响。觉浪还将与之交往的印人介绍给他,如杭州的陈策(?—1672),“素工石鼓,深心嗜古,四方来武林者,咸来问字焉”。觉浪又传《篆文纂要全宗》给心越。心越回杭州显孝寺后,驻锡永福寺,结交湖畔文人墨客,通过艺术交流,技艺精进。

他去日本后,传法之暇,将明代崇汉复古印风与新兴的镌刻石章的技法与笔意刀趣,带到了日本。使日本印人“第一次领略到篆刻的妙趣”。使日本篆刻界的审美观产生了一种新的飞跃,被誉为“日本近世篆刻法传授之始祖”,他被学生誉为“日本篆刻之父”。同时他将带去日本的陈策编撰的《韵府古篆汇选》的篆字汇典交后学者传抄,后公开出版,并多次再版。这在当时书法、篆刻界缺乏篆字工具书的清况下,为日本嗜此道者开阔了新视野,起到了兴隆与催化之功。

2、传播琴学,被尊为“日本琴学的发轫者”

心越在南京师从觉浪时,当时著名琴人庄臻凤(约1620—1667)授琴东皋。庄为扬州人,兼长医术,撰有《琴学心声》。许健《琴史祈编》,把心越与赵畕、庄臻凤、程雄并列为清初四大琴歌作者之一。其作品“体裁短小,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歌词较有意境”。

东皋东渡扶桑后,他随身和事后带去的古琴有七八床之多,并将明严天池著的《松弦馆琴谱》、清庄臻凤著的《琴学心声谐谱》等传授于门人,使日本古琴音乐在低谷中得以振兴和广为流传,并传承三百年不衰,习艺者达数百人之多。四传弟子儿玉空空把心越尊为“日本琴学的发轫者”。并有《东皋琴谱》传世。《日本琴史》中称:“中国琴学盛于日本,实师之功。”

3、博闻强识,被称为“中日文化交流使者”

东皋心越在日本除了在禅学、篆刻学、琴学等方面影响深远之外,另在诗文、书画、医学等方面也有传播。如诗远宗渊明,神似乐天,“不求奇而子奇、不求工而自工”。常用日语与僧俗赋吟日本和歌、俳句。常用汉诗记其感怀,或与僧俗交流。书法方面,四体皆能,特长草隶。遗墨以皓台寺所藏的屏风二组为精,行书继赵松雪、祝枝山与董玄宰,又有禅风,苍润秀雅,超尘绝俗。绘画方面长于道释人物,兼工梅、兰、竹、菊,有巨幅《涅槃图》,上绘仙释僧俗人物、树木花卉及翎毛走兽等凡数十具。日本专家评说:“虽吴道子、张僧繇恐不过如此。”医学方面,常为附近僧俗把脉诊病,当时精医学名流人见鹤雪以及安积澹泊、杉浦琴川等人常与之交往,学习中国文化,受到较深得影响,并发扬光大,流传日本。

三、泽披后世,为人颂扬

日本人民非常崇敬和爱戴心越,在他逝世后,多次举行集会纪念。例如1844年在大阪举行的“东皋心越逝世一百五十周年琴会”;1926年在水户茨城县举行的“东皋心越特别陈列”,陈列有他的书法、绘画、篆刻,出版有诗集、画册和多种琴谱等。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给予他高度的评价。茨城历史博物馆馆长市村正二说:“东皋是日本曹洞宗寿昌新派的开山祖师,他具有广阔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他在佛学、篆刻、古琴等方面,更是为后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刺激与推动。”美术史论家中田勇次郎在《日本篆刻史》中称:“独立和心越等和尚所传来的篆刻,开始了我国(日本)篆刻的新时期。”日本琴家、五传弟子备前玉堂曰:“使百年既绝徽音,再振响于后世者。心越、延宾之功,岂不伟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