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被欺负要不要打回去?需要搞定的“外交”问题不止这一个

 就是爱吃肉 2023-02-07 发布于安徽

上一期的快问快答《2岁后每个孩子都会问的尴尬问题,这回终于有'标准答案'了》,有朋友提议要保持这样的一站式“你问我答”。

赶紧送上新的一期,这期是关于孩子社交问题的,我整理了一下,大家提问最多、最棘手的6个问题逐一解答。

图片


Q1:孩子在外面玩,被欺负了,要不要打回去?

我的回答是 ”不要“。但不要,不代表孩子就是怯懦的。
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给孩子更多的回应的语言:

“不要!不行!不可以!”-这是最早期的简单话语
“这是我的玩具!”-遇到抢玩具的情况;
“打人是不对的”、“拿开你的手”-遇到被打的情况。

学会自保和表达自我意愿其实比打回去更重要。
当孩子可以自己用坚定的态度明确地说出,“你不要推我!”,大多数情况对方孩子是不敢再有进一步作为的,那在这个情境下被打的孩子不再是弱者了。

最关键的是,这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让孩子明白,任何时候,我都可以有理有节地捍卫自己的权力。
 
这里多说一点,不要小瞧语言的力量。小时候的“被打”,可能长大后遇到的就是,生活中的“不公平待遇”,工资少了,被找茬了,总被差使,等等等等。

这时最有力量的反击,不就是说出事实、说出感受、说出自己的需求、向关键人物求助?而多少成年人是可以完全做得到呢?
 
现在的你做不到这些,并不是小时候不敢“打回去”,而是从小没有体验过坚定表达自己的立场。
拓展阅读
《孩子被打要还手吗?80%父母没看到背后的盲区》

Q2:孩子被欺负后毫无反应或者不知道怎么反抗,怎么办

既然这么问了,那一定是希望孩子在被欺负后do something。

我推荐的“反抗'方式,就是教会孩子“善良又坚定”。

让孩子不需要委屈自己,可以表达自己任何的想法和感受,为自己发声。但同时要用礼貌的、尊重他人的方式表达,并且不要伤害他人的感受或者身体。

教孩子成为一个“坚定的”人,不少幼儿园都会用这样四步:

  1. 说出你所看到的,“你推了我,你抢了我的玩具...”;

  2. 说出你的感受,“你这样做,我很不喜欢...”;

  3. 说出你的需求,“我要求你立刻道歉,我要求你把玩具还给我...”。

  4. 如果以上三步没有解决问题,可以先走开保证自己安全,与此同时寻求成人的帮助。

以上四步,现在就教给孩子,下次再遇到孩子被欺负的情况,就不会总犹豫纠结该如何“反击”。

拓展阅读:

《人善被人欺?我们需要教会孩子这样的”善良“》


Q3:孩子输不起,和家长或者别的小朋友玩游戏,只要对方赢了,就不开心甚至崩溃发脾气怎么办?

首先,如果事情已经发生,孩子的情绪已经表露出来,我们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也就是常说的“共情”。
不要简单的给孩子贴上”输不起“的标签。输了不开心是正常的,输了后大哭也是正常的,因为他们还不会情绪管理,更加不懂掩饰。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1、大人别一味想逗孩子或者“锻炼”孩子,要学会放下身段,不要让每一次有输赢的游戏和互动,一味的我们赢,孩子输,然后我们还要求孩子不能因为输而发火。
2、注意游戏的适龄,尤其要注意对于低幼孩子的桌游,需要引入一些运气的随机性,真正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也会输,而不仅仅只是每次都是他输。
3、低幼孩子的游戏包括体育项目选择上,建议大家多侧重于团队合作和努力过程的内容,不要过度引入竞赛这件事。输赢观的建立,一定首先需要让孩子体会过合作,才能有竞争。

问题出现时共情,问题出现前规避,不用一句“输不起”把问题归为孩子。
拓展阅读:
《真的误会了,一输就发脾气的孩子真的不是输不起》

《不是教育,更不是打压,引导输不起的孩子的方式竟然是爱》


Q4:家长自己性格比较内向,希望在孩子身上能有所改变,该如何引导孩子社交?

我就是一个标准“内向”性格的家长,女儿的性格随我,不会见人自来熟。

回头看我这些年对女儿性格的引导,最有效的方法依然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

最简单可行的改变,可以从走出自己的一点点社交舒适圈开始
比如:带孩子出门,遇到邻居,主动打个招呼,邻居帮我们扶了门、按了电梯,主动致谢。
如果邻居带了孩子,可以主动跟小朋友说话,然后把话题引到自己孩子身上,让孩子可以参与进来。
也可以通过”示弱“,把社交的任务交给孩子。
例如 带孩子去超市,通过示弱把社交的机会递给孩子”你喜欢吃的那个XX我不记得在哪个货架了,你能帮我去问问售货员阿姨吗?”
当我们用这些弱引导的方式时,一定要有耐心,孩子大多会是从排斥到观察再到接受并模仿。

我们自己先迈出一小步,孩子才会抬起他的脚。

拓展阅读:

《大J和小D|内向妈妈如何“教出”外向孩子》

《掏心窝|我从小内向,这么多年做这三件事,突破局限还能做自己》


Q5:孩子在和小朋友起冲突的时候,容易情绪激动,歇斯底里,该如何引导?

首先,家长不要看到孩子情绪激动,自己就慌了,想要插手干预。孩子间的冲突矛盾,我最推荐的方法依然是孩子们自己解决。

如果孩子自己解决这条路走不通了,家长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依然是共情。情绪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但它本身有时“是个问题”。

我自己总结下来的共情三部曲:

1、情绪命名: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所处的情绪是什么,是因为什么触发了这样的情绪;

2、平抚情绪:向孩子演示可以如何让自己平静下来,比如深呼吸、比如自己到一旁抱着娃娃冷静一下等,给予孩子一些技巧,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情绪的方法;

3、回顾总结:等到孩子完全冷静后,尝试和孩子一起回顾“刚刚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今后遇到可以怎么做”。

我们一定要清楚,共情的目的从来不是让孩这次不哭,而是演示给孩子看,下一次,如果你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可以怎么做?

办法不新鲜,但只有每次做到位了,才能真的管用。

拓展阅读:

《只做一半的共情,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我中心》

《使用共情没用?90%的父母用错了方法》


Q6:孩子内向,不爱打招呼,在外人面前不爱说话,怎么办?

千万不要强迫孩子打招呼 ( 重要的事情应该说三遍)

多数情况下不是因为孩子内向所以不爱打招呼,而是因为孩子单纯不想打招呼,被硬生生贴上内向的标签。

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孩子,面对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家长一个劲催“叫叔叔,跟叔叔问个好”,这时的孩子,大多头脑里一片空白,或者满脑子在想 “这个人是谁?”。


为了缓解冷场,家长这时总会补上一句“孩子有点内向”掩饰尴尬。

内向的孩子可能会不爱打招呼,在外人面前不爱说话,但有这种表现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内向。

如果孩子真是内向,怎么引导?

一样,最好的引导还是通过家长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家长只要一如既往的主动打招呼,主动攀谈,给孩子做个榜样。

当孩子表现出害羞和不情愿的时候,不要勉强,耐心的等待或者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千万不要刻意逼孩子“外向”。

拓展阅读:
《我的孩子不是内向没出息,TA只是慢热了一点而已》

这次收集的问题都集中在孩子社交中暴露出来的性格和情绪,这些问题也总会在后台反复出现。

但其实所有的情绪问题,解决办法都绕不开两个字”共情', 说白了,核心就是理解。

当我们永远站在成人的视角,是不可能完全理解那个弱小无助的孩子为什么会崩溃,会哭闹,会听不进去我们说的话。

因为你们看到的,想到的,知道的,都不一样。

蹲下来,用平视的目光与他对话,站在他的立场去感受。
有时候,理解比帮助,更管用。

今天留言提问,告诉我“亲子阅读”中,你遇到的难题。我会汇总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下一期《快问快答》来解答。

整理问题工作量还挺大的,希望这样的形式,记得点赞鼓励哦~

觉得文章有启发
记得点赞鼓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