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村落】——杜曲街道东江坡村

 在长安 2023-02-07 发布于陕西

献给即将消失的村落文化




位于杜曲街道东五华里。背依少陵原,南面樊川。东邻西韦村,南临潏河,西接西江坡村,北面少陵原上与大兆街道庞留井村和庞留村最近。村东塬上是唐代著名寺院兴教寺。村西建有药王庙,“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前些年重建。村南潏河北岸之荒滩地原来散居着一些住户,属于东江坡村,后来全部迁移到南岸,独立成村,名为下红庙村。

现有4个村民小组,土地1600余亩。主产小麦、玉米、水稻。2005年村里已不种水稻。

宋人张礼在《游城南记》中记有“越姜堡过兴教寺”,姜堡即今江坡,系谐音演变而成今名。清嘉庆《咸宁县志》记为东江坡和西江坡二村,沿用至今。大户姓从东往西,依次为李、王、田;小户姓为姚、席、南、邢、刘、高等。

农历二月二,在东、西江坡的接壤处,药王庙前,与西江坡村演对台戏,看谁的戏赢人,至今如是。

村中有自乐班,常自编自导自演戏曲节目,或自娱自乐,或在过年过会时公开演出。另一民俗为取水,即大旱之时向天祈水。村子东边兴教寺下,古来有一庙,名太白庙。庙旁边当年长有一人合抱不拢的大槐树,树下有一水洞,一股流自少陵原下的活水,每遇天旱,村民即成群结队,到此举行取水仪式,向天祈雨,据说还特别灵验。

村里有一个说法,说是村旁兴教寺有一个唐三藏塔,高高层,因为有这一高塔,所以村子里出不了大官,但可以保佑村子平安。

老人们回忆,新中国成立前东江坡最后一任保长是姚二爷,大名在外,真名叫什么人们反而记不起来。此人胆子正,有两件事足以说明。一是当年与西江坡村闹矛盾,耍社火的芯子不敢从西江坡过,姚二爷说,过,我坐在上边,看谁敢挡?他坐在社火芯子上,果然没有人敢阻拦。二是西安解放前夕,国共双方军队在这一带常有交火,国民党军一部来找姚二爷要粮,姚二爷说别个村子里有,径直带着那些土匪一样的兵到别的村子的大户人家去了,保护了本村。

“文化大革命”初期,村子分为两派。一派为“工联”,主要是当时村子里一至三队的人,即村子东头人的组织,一派为“工总”,主要是当时村子里的四至八队,即村子中西部人的组织。那时农民也游行,也站岗,也查路条,俨然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当时的红小兵,也拿红缨枪站岗查路条,让人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之后才能过路。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群众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几乎家家都盖新房。村子里的道路全部硬化。

2000年荣获长安县委、县政府颁发的“文明村”奖牌,2001年荣获长安县民政局颁发的“村民自治示范村”奖牌。

村中原有一所小学,因为就学学生太少,并入邻村。近年村中也走出了若干大学生和研究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