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江红》一腔孤勇,岳飞到底死于谁手?

 读书网事 2023-02-07 发布于河北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抗金将领,也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开始,曾先后四次从军。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他组建的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岳飞的勇猛让金军将士非常忌惮,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由此可以看出岳家军在宋金时期的军事地位。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属于求和派,而岳飞属于主战派。两派政治势力互不相让,各有各的道理。可惜主战派只是臣子,而主和派的宋高宗却是南宋的帝王,最终主和派占了上风。宋高宗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岳飞班师,继而秦桧猜透了赵构的心思,勾结张俊等人将岳飞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与其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杀害。


岳飞享年39岁,人生正值壮年,可惜遇人不淑,遇君不明,时乖命蹇,不懂得趋利避害,盲目忠君保国,终被小人所害。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张孝祥等人上书要求为岳飞昭雪冤案。可惜,宋高宗没有同意。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大举南侵,南宋抗金情绪重新高涨。官员杜莘老、太学生程宏图、宋芑等人都分别上书要求为岳飞平反。此时,宋高宗依旧不同意。
宋高宗不同意给岳飞平反,这事情有可原。毕竟处死岳飞是宋高宗的旨意,他总不能打自己的脸,昭告天下他冤枉了忠臣,枉杀了良将,错信了小人,这和杀了他没什么区别。作为皇帝,他不爱面子的吗?所以,这些大臣上书平反简直就是往宋高宗的心上捅刀啊。

宋高宗赵构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赵构驾崩,宋孝宗赵昚即位。此时,一朝天子一朝臣,倾向于岳飞的旧臣继续上书要求给岳飞平反昭雪,民间对岳飞的支持呼声更高。赵昚于是下了一道圣旨,为岳飞等人平反,并将岳飞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

后来,南宋的帝王对岳飞又进行了多次追封。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岳飞被追封为鄂王,追赠太师。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改谥“忠武”。

岳飞墓通称岳坟,在岳王庙中线上,墓前建有墓门,过墓门有甬道至墓前,岳飞墓在正中,左侧为其子岳云墓。墓门下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桧妻)、万俟卨、张俊等四人。跪像背后墓门上有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跪像始于明朝正德八年(1513年),杭州都指挥李隆始铸秦桧、王氏、万俟卨三像,跪于墓前,不久就被游人义愤击碎。明万历时按察副使范涞重铸,并增张俊一像,变成四个,后来跪像几经破坏。如今墓前的四个跪像是1979年修复岳坟时重新铸造的。


从岳飞被害,到平反昭雪,二十年光阴倏忽即过,生者长依依,逝者如斯夫,当年的牙牙学语孩童,已经长大成人。岳飞的三子岳霖多方搜集父亲遗事,又委托国子博士顾杞整理出一部岳飞传记的初稿。后来,岳霖的儿子岳珂继承了父亲遗志,在岳霖的基础上编成《鄂国金佗稡编》28卷、《鄂国金佗续编》30卷,恢复了有关岳飞的部分历史真相。

岳飞之死,看上去是死于秦桧之手,实际上是死于帝王之术,死于自己的信念。

岳飞虽然有勇有谋,能征善战,但是不能揣摩上意,不懂得赵构的心里忌惮。试想,岳飞如果真的打败了金国,接回了徽钦二帝,这位刚刚登上大宝的赵构算什么呢?两位皇帝面前,哪有他一个宋太祖赵匡胤后人的位置?

所以,赵构不想让岳飞去打仗,更不想接回两位皇帝。而秦桧是文人,是一个特别会拍马屁的精明文人,他看懂了赵构的心思,于是便竭力逢迎,不惜牺牲岳飞的性命。


岳飞能征善战,有勇有谋,文武双全,手握十几万精兵,手下十几名良将,深受百姓爱戴,如此人物,若是遇到明主,必定能称霸一方。但可惜岳飞遇到的不是明主,而是一位自私的帝王。岳母刺字让岳飞尽忠报国,从思想上限制了岳飞的意识,让他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而岳飞的行为毫无疑问触犯了赵构的利益。国家是谁的?国家是赵家的。赵家不容,岳家愚忠,便只有死路一条。

虽然后来岳家被平反,子孙被任用,但是悲剧已经酿成,一员大将陨落,宋金对峙局面已成,说什么都于事无补了。

岳飞那首著名的《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三十功名,都成了时空里的尘土。就算是白了少年头,也改变不了任何现状。一腔孤勇,满腹豪情,最终只剩下“空悲切”。


关注我,点个再看,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