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材料、工业设计、CMF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剑宗、气宗又是谁?

 就是爱吃肉 2023-02-07 发布于安徽


前言

“本次应寻材问料®邀请写一篇关于CMF的文章,由于自己职业的原因,不能谈及具体的CMF工作,更多的是从实际CMF工作的背后的事情来谈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这次主要是从CMF是啥,CMF要干啥,CMF要会啥以及材料馆这几点来分析的。希望能给CMF从业者提供个借鉴。”
——郜成杰
(文末可加作者联系方式交流)
*本文长度为6300字
建议阅读12分钟

CMF是啥?

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说明CMF的来源

CMF是伴随着手机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


1973年马蒂.库珀发明了手机,到2002年诺基亚推出第一款滑盖手机7650,在这长达近30年的时间里手机外观件件用的材料都是以塑胶为主,那时候手机结构件大都是直接注塑成型没有进行复杂的后处理。


后来随着喷油工艺的兴起和生产手机的厂商增多(刚开始只有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后来西门子、爱立信、三星、多普达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市场竞争的加剧使的各家推出更多的差异化外形和颜色的产品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图片

手机演变史(1)

这时期产品颜色不再是黑白灰一统天下的局面,珍珠白、钢琴黑、石头灰、深海蓝、法拉利红、珠光银等颜色开始在手机上大量应用,产品光泽也开始区分低光泽、中光泽、高光泽,同时手感漆也开始大行其道。在这个时期C色彩才真正丰富和流行起来,并形成了狭义的CMF这一概念,这个时期色彩效果的确认大都是工业设计师来负责的。


2004年5月摩托罗拉V3的上市正式标志着金属件作为手机外观件的到来,不锈钢、铝合金冲压件和镁合金压铸件的引入,以及对应的铝合金阳极氧化、不锈钢PVD、塑胶真空镀技术的引入使产品有了更高档次质感效果。2011年HTC G12引入铝合金型材在手机上的应用。Iphone4开创了金属CNC加工和玻璃作为手机结构件的历史


图片
手机演变史(2)

随着越来越丰富材料和表面处理工艺的导入,M材料、F工艺在产品开发中凸显的越来越重要,这个过程也是CMF整个逐渐形成的过程。


现在产品开发已由原来单单的确认外观效果提升为工艺技术的开发以及效果的确认,由于工业设计师缺乏工程背景已经不能应付整个产品的开发实现,为材料工艺的人员转成CMF提供了机会


图片

1973年马蒂.库珀发明了手机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资料

图片
诺基亚7650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资料

图片
2010年6月8日史蒂夫·乔布斯
在美国Moscone West会展中心发布Iphone4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资料

理解了CMF的形成过程,就很容易解决CMF的定义问题了

CMF定义:

C是Color,指的是颜色;M是Material,指材料;F是Finishing,指工艺;CMF是这三个单词的缩写。


CMF是基于视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在不同材质上的交互应用技术的研究;材料是CMF的载体,工艺是实现效果的途径,最终实现视觉、触觉、味觉甚至嗅觉等各种不同的效果体验。


举个例子帮助理解:

- 黄油面包是经常见到的食品,当看到个烤黄油面包,首先看到的是面包的颜色,视觉上黄黄的很有食欲;

- 面包表层是硬壳,拿起来很方便,这个是触觉

- 闻一闻,散发出阵阵香味,这个是嗅觉

- 吃起来口感很好,这个就是味觉


CMF的含义大抵就是如此。


根据定义CMF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 CMF初级阶段是用现有技术在产品上实现ID定义的各种效果体验;

- 高级阶段是从材料、设计、技术等方面进行开发研究,想办法去突破现有效果实现新的体验。

CMF的剑宗和气宗

剑法上分为剑宗和气宗两派。


剑宗以练剑为主,练气为辅;气宗以练气为主,练剑为辅。两者相比:剑宗成长快但后继乏力;气宗成长慢但后劲足。这是表面上的表现,实际上两宗都是剑气兼修。


通俗讲就是剑宗是前期英雄,而气宗则是后期英雄。但是他们没有谁放弃剑、气中的任何一个。剑气相辅相成,两宗到后面都是以气御剑,否则难成大器。

所以没有哪一宗比另一宗要好。比如风清扬、令狐冲、独孤求败,虽然独孤九剑很厉害,但是他们都是有极深的内力的,否则就是一个空架子。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资料

CMF有两个侧重点,第一是CMF效果设计和确认;第二是材料工艺应用开发。前者属于CMF的气宗,后者属于CMF的剑宗。


由于高校没有CMF专业,在学校没法做到剑气兼顾,所以现有的CMF从业者出身就有明显的剑气之分,从工业设计转型过来的偏向于效果和造型设计属于气宗;从材料工艺转型过来的对材料工艺专业一点偏向于剑宗。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剑气兼修,才能成长为一代CMF宗师。

图片
剑气兼修,才能成长为一代CMF宗师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资料
CMF要干啥?
从零到正无穷

不管是产品还是技术都要经历从零到正无穷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基本上可分解为三个阶段:


I  从零到一

从0到1是新技术创新阶段或者说产品设计阶段,这一阶段是从朦胧到具体的过程,技术从理论方案到具体工艺实现;产品从抽象的文字描述到造型定义直至第一个手板。

类似于经过十月怀胎到新生儿的出世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艰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很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对公司没有实际的经济效益产出,但是看到了未来的收益希望。


II  从一到一万

从一到一万是方案验证阶段;技术方案的制程问题解决和稳定性验证就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对产品来讲也是一个硬件、软件不断的调试验证直到小批量稳定验证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技术或者产品方案就已经定案了;大多公司会把这一阶段又细分为T0、T1、T2......等几阶段,在此不再展开说明。


这一过程就像家长培养孩子的过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是要经历的。学费、辅导班的投入都是需要的。这一阶段后期产出的产品可以拿去做市场推广,为量产做准备。


III 从一万到正无穷

是一个复制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大批量生产的阶段。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了,你究竟能创造多少社会价值,主要在这个阶段得到体现。


这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阶段是必须经历的,第一个阶段做的好可以减少第二阶段的投入,甚至简单的衍生技术或者低端的产品可以忽略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的过程中有时会有第二个阶段的影子,隐性的问题在这会爆发出来,需要进行改进,即生产中有改进。


在第二第三阶段甚至发现新的方向和灵感为下一个第一阶段提供方向。 


我是老司机------CMF工作分类

CMF工作也可以分为这三类型:

- 第一类型做的工作重点是技术研发,CMF新技术大都是有这类人开发完成的,属于CMF行业的探险者。


- 第二个类型属于产品开发,即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解决这种不确定的问题,属于产品开发排雷兵。


- 第三种类型属于量产跟进,就是在产品大批量生产过程中控制品质,可以称之为Q(QE)哥。


举个老司机的例子:


- 第一类CMF就像一个开车探险的老司机,他的工作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没有明确的路线和终点,风险大,意外多,但收获也很多,沿途美丽的风景足以让你沉醉;


- 第二类就像一个开出租车的老司机,每次走不同的路,拉不同的客,但是开车的区域大都是你所熟知的。


- 第三类就像一个开公交的老司机,每天的路线都是固定的,但拉的大都是不同的乘客。开公交的人熟悉一下环境可以开出租,开出租的人要勤加修炼可以去探险,能开探险车的基本上略加适应开个出租或者公交是问题不大的。


图片

举个老司机的例子解释CMF工作三种类型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资料

我是探险者------CMF新技术开发

>> 路在何方?


产品形态决定了产品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材料,采用什么样的材料决定了CMF新技术开发的趋势方向。但是不同公司的产品定位不一样,CMF技术开发还要结合公司的产品定位。定位高端的公司考虑技术的成本因素相对少一点,定位中低端的公司要更多地开发低成本高颜值的CMF新技术。


>> 议题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是困扰大多CMF技术开发者的头等难题,有枪有炮不知道敌人在那里,还好敌人不会向你放冷枪。


针对这个问题不同公司策略不一样,但具体做法大同小异。主要来自于公司内部需求,包含ID新外观效果的需求,新材料应用的需求,产品规划的需求等,这类技术的开发往往会结合公司具体的项目一起进行;第二,来自于友商竞品分析,这个也是主要来源之一,看到友商新发布一款产品CMF效果令人眼前一亮,尽快做跟进开发;第三个来源是供应商推荐和行业趋势分析,这类也是新技术议题的来源之一。


零件加工厂有一个新效果样品推荐给终端,终端认为有市场价值就会和加工厂一起去开发该新技术。其他来源还有跨界借鉴等,这一类需要大量的调研才有机会,大多终端没有这么多的精力投入。


>> 具体怎么执行?


CMF研发过程其实就是执行PDCA循环的过程。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改善提升,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直到验证出满意的效果。


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D (Do) 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 (check)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 (action)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


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 哪些人参与?


CMF开发需要一个载体,根据需要有时采用现有的载体,有时需要全新的载体,针对全新的复杂载体需要ID、结构设计的人员帮忙造型设计和结构设计,简单的载体可能是一块平板就不需要ID和结构人员了。除了这些CMF开发大多需要供应商协作开发,这时和供应商的配合就显的很重要了。


这里分享一点经验,在和供应商配合的过程中,首先要得到公司高层的支持。其次放低自己的姿态不把自己当客户,把供应商负责项目的人当成自己的朋友。只有把人的关系搞好了,做事就会很好配合,没人愿意配合工作很难展开。一句话做研发是从尊重供应商开始的。


图片
探险者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资料

你当排雷兵------CMF的产品开发

>> CMF产品开发要做什么?


产品开发主要有三项工作内容:

1.根据定义好的CMF效果去具体化,包含效果明确化和制程稳定性、可靠性验证;

2.根据产品定义的要求签标准样品和限度样品;

3.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开发扩展版本的配色方案。


CMF产品开发大都是在已经成熟技术领域开展的,手机类3C产品开发周期短,大多公司从定义到上市只有区区半年时间,没有多余的时间一边研究技术一边进行新产品开发。


形象的说产品开发过程就是一个为量产阶段排雷的过程,排除改善素材模具问题,尺寸配合段差问题,颜色稳定性问题,制程性能稳定性问题。


最佳结果是把所有的地雷都探测出来排除掉,达到这个目标的效果就是CMF标准。包含标准颜色,标准纹理效果;但这种理想的愿望往往实现不了,会发现不是所有地雷都能轻易排掉的,遇到一时排除不掉地雷又不影响整体时,就需要划定雷区,这时限度样就划定了未排掉而又许可的雷区。


有的产品因定制化要求或者销售区域文化背景不同需求特殊配色,这是第三个任务,扩充配色方案出现了。


这段工作主要是由CMF工程师主导,组织结构、SQE、ID以及项目经理一起参与执行的


结构人员协助解决并确认零件尺寸问题,素材成型中遇到的模具问题;ID协助确认标准色,有部分公司标准色直接是由ID确认的;项目经理主要作用是协调沟通各方关系和进度跟催;SQE这个阶段主要是熟悉后续进货验收标准问题。


遇到首次导入的CMF新技术,CMF研发工程师会加入进来一起协助产品的打样开发,与此同时新技术检验标准的制定也会在这期间进行最终的定稿。CMF主要是解决技术和标准问题,对进度关注度比较低。


图片
全副武装的排雷兵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资料

叫他Q哥------CMF的量产跟进

CMF量产跟进工作相对技术要求比较简单,标准样和限度样之类都已经确定了,只需要根据这些标准去执行就可以。这一阶段的工作大多是SQE和IQC人员来执行的。很少有真正的CMF工程师来做,但是生产中遇到CMF较大的异常CMF产品开发工程师会协助解决。

量产阶段会遇到因供应商生产不稳定而出现异常,为不影响交货而需要CMF限量特采的问题,这时候需要SQE主要开发人员来协商是否特采及特采数量并跟进零件制造商改善。

CMF要会啥?
要回答CMF从业者会啥这个问题,先要弄明白CMF所从事什么工作说起。

作为产品开发者来说,做的主要工作排雷,能探测哪里有雷,知道怎样去排雷和圈出未排除的雷区就好。高精尖的航天飞机、火箭发射、深海探测技术不是你必备的技能包。产品开发的技能包里主要包含:忽悠(他人和你合作的)能力;问题跟进和解决能力;颜色调试和确认能力这三项技能。


产品发展趋势间接决定CMF新技术开发从业者需要会啥。


相反针对新技术开发的人员来讲需要的知识就要广泛很多。首先要了解CMF的发展趋势,其次要知道CMF新技术创新的目标。


产品形态决定产品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材料来支撑,材料是CMF的载体,材料的使用趋势基本上预知了未来CMF的趋势。服务生活、服务人性是产品设计生产的目的,创造需求并提出超出用户预期的极致体验是CMF工作者的目标。


明白了CMF目标和CMF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就会明白CMF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来来实现这些目标,有什么样的知识背景决定你有什么样的技能。


手机的产品形态发展趋势众说纷纭,谷歌说手机模块化是未来趋势;联想在世界电子展上秀的可穿带手机和折弯手机却被热捧,有人讲苹果下一代将回归双面3D玻璃外加金属中框。


谁也搞不清楚未来手机的形态究竟会怎么样,也许未来已来,也许未来还在遥不可知的未来,但可以肯定一点未来一定会来.....


产品创新和材料创新之间的关系

产品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鸡和蛋之间的关系,有了蛋可以孵出小鸡,有了鸡可以下蛋。

第一、从产品出发寻找适合产品设计的材料、工艺实现产品的效果体验;第二、从新材料出发根据材料特性设计出能发挥材料特性的产品


终端公司大多数是从产品创新来推动技术创新的,相反大多数材料公司和零件生产加工的公司他们是有材料和技术来找应用母体的。一些特立独行的设计师他们不拘泥于某种产品,更有机会去通过材料特性来设计产品,这种设计往往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当下更多的创新是从产品设计开始的,是因为产品设计人员拥有更多的产品主导权,千里独行侠类的设计师还没有成规模。


材料馆是怎么回事?

材料馆目前可以分为三大类:高校材料馆、企业材料馆、平台材料馆

>> 第一类是高校里面的材料馆

第一个作用是老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个平台,第二个作用是学校展现实力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第三个作用是师生设计产品时灵感启发的源泉。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很骨感,由于人员扩招、社会风气浮躁,还有课程多时间紧,大学考研找工作,研究生又要上课、论文、答辩等没有机会让他们静下心来去材料馆里思考设计。这样的材料馆都长满灰尘,每年等待着接待外来人员参观才想起去开开门透透气。


>> 第二类是终端企业的实验室(加工企业一般都是样品展览室,供客户参观用,这里不单独列出)


终端企业的实验室主要有三个用途,第一是产品设计灵感的孵化室和发源地,第二是新技术交流和培训的一个平台,第三是新技术检测分析和改进的中枢。


不过大多终端企业的材料馆也只剩色板和样品展览的作用了,主要原因是都忙于项目跟进,很少有余力来维护了,就这样好好规划的一座花园杂草丛生最终荒废或者半荒废了,最终沦为小部门使用的会议室。要想发挥效率最主要一点就是要有经费支持并且和供应商联合组建,让材料馆活起来。


>> 第三类是平台公司的材料馆


这类材料馆是纯商用的理论上管理是最有序的,把材料标识好,分门别类陈列整齐。


比如寻材问料创新材料馆®就是一家创新材料馆,你可以随时到材料馆去参观,每年特定类别的样品推送,你也可以远程登录网上图书馆进行线上访问。当有实际需求时可以牵线搭桥或者咨询服务。创新材料馆®会定期举行一些线下专题沙龙讲座。


图片

图片

作者:华为CMF技术专家 郜成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