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根如何一步一步逆袭?

 少宇20 2023-02-08 发布于广东

你或许有一个远大的梦想,一时半会实现不了,不知道从哪一步走起。

你可能不太喜欢手里的这份工作,但喜欢的工作又干不了,每天都在纠结中。

你或许也怀疑过,自己没背景、没天赋、没资源,职业发展还有希望吗?

我和你一样,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曾被这些问题所困扰,卡在原地很多年。

毕业18年,我踩过很多坑,也走过不少弯路。一路从一个大专生、普通客服,到兼职讲师、内训师、培训管理者,最后走出公司,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讲师。目前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今天我想通过自己的真实经历,讲一些学校从来不教的草根逆袭方法。

比如,一个普通人怎样打好手里的一副“烂牌”?草根逆袭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

希望这些内容,能给你带来些许启发。

01想触碰到梦寐以求的机遇先把不喜欢的工作做出成绩

上初中时,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数学老师。

结果,阴差阳错,上了一所大专院校,还读了不太喜欢的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毕业后,入职某知名门户网站,成为了一名普通客服,每天要打200多个电话。5个月后,因表现优异,被调去处理投诉电话,每天被客户骂得狗血淋头。

为这份工作,日夜奔波之余,内心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当不了数学老师,做企业内训师也是老师,或许可以试一下。

当初入职时,公司的培训师讲课很有趣。可惜跟主管申请后,得到的反馈是暂无空缺岗位。实际上,没有从业经验,跨度这么大的调岗申请,招人部门也不敢收。

好的一面在于,这是我第一次为自己的“奇思妙想”做出尝试;黯淡的一面,是我当时的能力与培训师还有一定差距。

工作日复一日,转型无望,索性提了离职后。只是对未来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除了客服还能做什么,只好重回老本行。

进入一家港资电讯公司后,我先做了2年中文客服,过程中想到了新的转型策略。如果从客服直接跨到培训师有点难,是不是可以先申请做带客服新人的讲师?但这家公司的讲师只从总部选派。

第二次尝试没成功,没关系,我又换了思路。开始想怎么可以涨薪。主管建议去做英文客服,每月能涨几百。

为这次转岗,我每天下班后会留下来听英文客服打电话,还在成人夜大报了英文专业。记得那些天,每晚都坐最后一班公交回家,经常累得刚坐下就睡着了。

好在,天道酬勤。一天早上,主管突然给我转过来一个英文来电,我直接就接了起来,这一接就是一个上午。午休时间,主管亲自找到我说,你可以做英文客服了。成功转型为英文客服,也实现了加薪。

做英文客服1年后,有个夜大的同学说,你会处理投诉,还能讲英语,完全可以去外企试试。某国际物流是世界500强企业,薪资更高。当时就想,大平台发展机会更多,说不定会有做培训师的可能。

去到外企时,业务负责人问过我一个问题:你来到这里,能为我们带来什么价值?我回答说,自己做了很多年客服,如果有机会,非常希望成为客服部的培训师。没想到,他记住了这句话。

由于业绩还不错,业务负责人让我带刚入职的客服新人,没想到,自己就这样成为了一名兼职讲师。

这一次,终于越过了挡在梦想道路上的第一层障碍,也算是我职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那几年,我笃定的点有三个:一是找工作、跳槽,尽量去大平台,机会多;二是转型碰了钉子,就试着把大目标拆解为小目标,最好是自己蹦一蹦就够得着的。比如,转岗暂时没机会,就先去提升技能、涨薪资,大目标不变,只是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再坐等机会;三是与直属领导表达自己的职业发展意愿,同时以好的业绩交付,进而赢得新机会。

如果你问我,这一阶段的难点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先把不喜欢的工作做出成绩。

很多人认为,自己不喜欢眼前的工作,才做不出好成绩。可喜欢的工作,又干不了。事实上,正是因为我们没法在当下工作中做出好成绩,才把更多的好机会挡在了门外。如果我当时的业绩平平,公司不会给我做兼职讲师的机会,可能混几十年还是一名普通客服。

就像作家刘震云说的:生活没有淘汰任何人,都是自己把自己给淘汰的。

02请坚持自己喜欢的职业方向否则将来试错成本越来越高

在外企兼职培训师刚1年多,公司要搬离广州,培训师梦被迫中断,我不得不考虑下一步怎么办。

老领导和家人都支持我,坚持自己喜欢的职业方向,不然往后试错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于是,开始各种海投简历+拼命面试,目标只有一个——找培训师岗位。先后面试过阿里巴巴、百度,但都在最后一关被pass了。

老领导给我出了个点子,他让我每次面试结束时,问一下面试官,我哪些能力需要提升,接下来要做好哪些准备等。或许是感受到了我的真诚,面试官也愿意将自己的观察和建议倾囊相授。这些,都为我指明了学习方向。

机遇,总是不期而至。有一天,我接到了国内头部物流的面试电话,工作地方在广州培训基地,主要负责培训广东省所有刚入职的快递小哥。

由于之前公司就是物流企业,我还有带新人的经验,面试还算顺利。入职后,我真的就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全职培训讲师身份,每天可以给七八十号快递小哥,讲4-6小时课。

第一次讲完课,我翻看学员满意度反馈表,居然有两个学员都提到了我的名字,他们说我很真诚、幽默、接地气。我把那两张表悄悄复印了一份,存在床头柜里,一晚上都开心得睡不着。

为了讲好课,我还主动申请旁听其他讲师的课,征得对方同意后,会录音后回去反复听。每晚回到宿舍还会看公司外部的优质课程,看到精彩的地方还会笑出声来,室友还以为我在看电影。

03个人职业发展灵魂拷问:走专业路线,还是走管理路线?

此后的一两年里,学员的满意反馈越来越多,我能讲的课程内容也越来越多。还在全国讲师大赛中,拿到了全国冠军。

这时,我开始谋划一个新目标: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培训师。

为此,跟当时的领导聊了聊,他提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讲师?”

我的想法是,希望成为一个有积累、有思考的老师。他建议我先在内部尝试一下培训管理,说不定能从更高维度去全面理解培训这件事。

当时的第一反应,我不喜欢做管理,不想跟很多人进行各种麻烦的沟通。开始纠结:继续走专业路线,还是走管理路线?

经理见我犹豫不决,跟我说,“你这样是想不明白的,我先把一些培训管理的任务分给你,你试试有没有感觉。”

自那以后,他开始给我安排课程开发任务、学习项目的策划方案。虽然后来晋升为了培训主管,但那一年过得很煎熬。时常熬夜通宵写方案,还总是得不到认可。

我又开始纠结:离开去做职业培训师,还是留下来继续熬?

这次我实在是吃不准,就通过新精英生涯找到了贾杰老师做咨询。他说,面试能否通过,其实能看出你是否有能力,去咨询公司做职业讲师。你可以试着去面试一下。

没想到,我居然面试成功了,就去了一家咨询公司做顾问。待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很多同事都是HR出身,张口“体系”、闭口“模型”。我从业多年以来的专业积累,自以为是优势,不过是人家的基本功。加上我刚结婚,出差太频繁,没法平衡工作与生活,就选择了离开,去一家做房地产公司做培训经理。

当时的上级是从联想集团出来的,他带着我一起为公司量身定制了很多好培训项目。也让我学会了:一个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如何搭建起自己的培训体系。

这段职业经历让对“培训”这件事,有更多维度的理解:

第一,之前认为专业培训师,只要讲好课就行。事实上,会做管理的培训师,竞争力要远高于普通培训师。比如,甲方公司的培训管理经历,让我更懂甲方的培训需求。

第二,一个人经历过什么,会决定一个讲师未来能给别人讲什么。之前职场经历还是不够的,做管理、写方案、做课程开发,让我可驾驭的培训内容和类型,也随之拓宽。

第三,专业和管理并没有明确界限,不是非此即彼。也可以边讲课边做管理,互不耽误。

这个阶段的难点又是什么呢?

有两大难点:一是很难去面对自己管理能力不足,一旦不顺,很容易逃回自己的舒适区;二是做讲师只需要做好自我管理,而做管理要懂得项目、管团队,这也是一次艰难的跃迁过程。

回到舒适区继续做讲师,可能会简单点,但迟早会遇到职业瓶颈;而学做管理很痛苦,但未来会走得更稳、更换。

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

我当时也没想太清楚,也是被领导一语击中,才选择了后者。

04在工作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或许能帮你熬过至暗时刻

后来这家房地产公司战略有所调整,整个人力资源项目被叫停。刚好赶上之前的物流企业新成立了的仓配事业群,正在招培训经理。他们需要一个懂公司,又能从0到1搭建培训体系的人,我就成为了最佳人选。

入职后,我开始带着同事去搭建新项目。大概花了一两年时间,成为了广州仓配企业群的组织与人才发展负责人。除了管培训,还会管理组织效率和人才管理,当时的上级已将我作为下任接班人。这让我几乎已经打消了做职业培训师的念头,更想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培训管理人。

没想到,现实又跟我开了个小玩笑。

第二年的时候,由于仓配事业群持续亏本,总部决定砍掉整个事业群,所有员工都回到老事业群。老事业群暂时没适合我的职位,我只好做起了新员工培训,这还是我之前离职时做的事情,相当于被打回了原型。

转了这么一大圈,又绕回原地,那我继续留下来的价值是什么?

2016年,我正好我学完了生涯规划的所有课程。我还找古典老师做了一次生涯咨询,告诉他自己很想做新精英的讲师。

他那时给我讲了职业规划讲师进阶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多卖自己的时间,起码要讲200场版权课,完全熟悉课程;第二阶段是卖别人的时间,收徒弟;第三个阶段是卖专业,与大机构合作,走名师路线。

这让我明白了,辞职的时机还没到,要先熬过一段时间。正好当时的领导说,快递小哥的流失率有点高,我就在内部开了一门生涯课。每周一到两个小时的生涯课,让我很享受,也帮我熬过了职业生涯中的至暗时刻。

人在很低谷的状态下,一定要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所以,你也可以尝试在眼前的工作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一部分。

先后讲过大概一二百场生涯版权课后,古典老师邀请我到北京试讲生涯课,第一次没有通过。又备了半年课后,才终于通过。这样,我开启了自己的职业讲师生涯。

04草根逆袭的底层逻辑:跃迁模型

结合我的个人经历,我总结出一个“跃迁模型”。(如下图所示)

所谓跃迁模型,是当你有能力足够时,才能做出成果,进而为自己赢得更多新机会。而新机会带来的挑战,又会倒逼你做新一轮的能力跃迁,不断循环,最终实现草根逆袭。反之,不注重个人能力的修炼,做不出好成绩,就成了“机会绝缘体”,也很难实现个人跃迁。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人要经过3个坎儿,才能真正实现跃迁:

第一,只能高能力的人才能做出好结果,接触到更多好机会。即使你不喜欢当下的工作,也要努力做出点成绩,否则很难接触到更多机会。如果在能力还比较弱的时候离职,有可能在新工作中仍然做不出成绩。进而陷入频繁换工作的死循环。

第二,诱惑总是披着机会的外衣出现的。当你修炼出高能力时,要学会识别机会和诱惑。比如,我选择去咨询公司,就是诱惑。在一个地方不顺心,就期待换个地方让自己心想事成,怎么可能?经不住诱惑的人,都会先碰南墙,才会回头。

第三,机会无非是一张入场券,拿到入场券,只意味着你可以进场,仅此而已。方向在哪,该如何行动,要拿起什么,舍弃什么,如何克服可能出现的障碍?这终将会回到个人的经验、技能、才干上。比如,我好不容获得讲师身份,如果没有把自己打磨成一名合格的讲师,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