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仲景医学才是人体科学的顶峰?

 中医知识圈 2023-02-08 发布于山东

原创 陈彩声 经方临床 

当今人们,崇尚科学,这是好事。不遵重科学的人,必是愚昧无知的废物,是脓包饭桶。但是要知道,科学二字,也是有真假之分的。当今之世,假贸泛滥成灾,人人喜爱的“科学”,就能没有假货吗?科学里假货最多的地方,在医学界!不但中医界有很多假货,西医里也有更多的假货!我随便举几个例子,人们就会知道,中医里的假货固然不少,扛着科学招牌的西医,里面的假货就更多了。

先说一下中医里的假货:

一,朱丹溪说的“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就犯了概念不清的错误,而成了一个彻底的大谬论,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朱氏本意,原是指“阴精常不足,欲火常有余”。但是用词不当,词不达意,以致遗误后世,祸害何深?大医家陈修园,曾对喜用地黄的滋阴派写了一首讽刺诗,

“补水酿成巨水灾,

命痰命汗势难回。

茯苓泄去群阴气,

姜附迎阳春又来”。

二,清代叶吴的温病学,是中医学术的大倒退,流毒深远。因为温病学说犯了机械论教条主义的错误,把发热原因死板的定为“温邪”。其实感染何种病毒,只是外因而已,病毒侵犯的深浅层次,其病变的寒化热化,完全依各人体质的寒热虚实而变化。病在何经,何脏何腑,是寒化还是是热化?都应该以脉舌症状的事实为依据,才能下结论,定治法。这叫做“调查在先,结论在后”,才不至于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民国时期的大医学家陆渊雷,学贯中西。对于中西学术,无所不精。陆氏在他的书里,就曾狠批叶天士的温病谬论,说叶天士是一个“滑头医”。如果用叶天士的温病理论去治新冠病毒,估计百治百死。有不死的,那是他禀赋特强,阳气旺盛之故,百中难见一二的。

再说一下西医里的错误:

西医的化验检查虽多,但是查出的全是疾病的表面现象,而不是病因,不是本质。对于指导如何治疗,如何用药,根本没有丝毫的指导意义。

比如一个简单的发热,在仲景的《伤寒论》里,就有六经寒热虚实之分,西医对这些问题,一窍不通了吧?同样是恶寒发热,身体疼痛,哪个该用大青龙汤?哪个该用麻黄汤?哪个该用四逆汤?哪个该用真武汤?不从脉舌方面去辨认其表里寒热,只是一味的挂瓶杀毒,不怕把病人也一块杀死?治病是有这么轻松的事吗?哪个是真热假寒?哪个是真寒假热?仪器能看出来?哪个发热该用膏知硝黄?哪个发热该用桂附干姜?仪器能看出来?仪器不会舌诊,不会脉诊,不知道“寒热虚实”为何物?所以治起病来,就危险万分。

几年前,治过一个高热12天的神昏垂危老太婆,切脉滑实,知是脏腑大热,速投大剂白虎汤,次日往视,已热退神清。另一老头发热数日,见舌苔灰黑,嘱用大剂四逆汤,一剂而热退。同是高烧发热,病理病因,却有冰炭之殊。前医用药为什么无效?不知脉诊舌诊之故。仪器再先进,能看出病人体内的寒热问题吗?为什么看不出来?因为体内的寒热问题,不是“物质层次”的问题,而是属于“物理能量层次”的问题。世界中医名人刘清源教授说:“中医诊断,只是一些概念,不能落实到物质层面。要向西医学习,把病因落实到物质层面”。这就是医学观念还停留在低级化学层次的证明。

现代科学,早已进入了高级物理时代,已进入“数控时代”。西医学知识,却还停留在低级“化学物质层次”,对于“能量层次”的“寒热虚实”问题,还不了解,不能说不是一个大遗憾。

中国古人,对于医学问题,对于生理病理的认识,对于药物的治病功能,都达到了极高的认识水平。只有先讲继承,才能讲发展。对于仲景学说,没有深入了解,却去高喊“中医要科学化”,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