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文化建设三步走,创造办学奇迹!

 和善书屋 2023-02-08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学校是一个生态系统,文化充盈在整个系统之中,与整个系统融为一体。学校文化是一种传统、风气和氛围,是一种行事的准则,虽然无声无息,却能对每一个置身其中的学生和教师产生深刻影响,塑造着人的思维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文化对师生的影响远非一位校长或教师个体所能比拟的。

那么,学校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在中小学如何创建学校文化,让学校文化发挥育人作用呢?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由使命、愿景、价值观、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等组成的办学理念体系固然重耍,但管理、环境、课程、教学、教师和学生等实践体系的要素,则更需要学校教育者持续行动。

通过虚实结合构建系统模型,以内外兼修的方式推进工作,并采取快慢相间的实践策略,学校教育者才可以在辩证思考与持续改进中,以办学理念指导工作实践,用实践行动检验及完善学校文化理念
图片
虚实结合——理念与行动

办学理念看上去是“虚”的,而实践行动则必须是“实”的。若“虚”的办学理念不能回应社会现实,不能考虑到实践行动的目标和规划,则“虚无缥缈”;若“实”的实践行动不能以理念价值为指引,不能以具体工作指标、过程和成果回应办学理念,则“实无用处”。

  • 理念为本,根深才能叶茂

学校的根本在于办学理念,理念正确则育人方向不会出现大的偏差,若方向出现问题,则实践越用力,教育越会异化。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初始阶段,“务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反思实践,确立学校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

办好一所学校,必然要首先思考三个问题为什么办学校、办怎样的学校和如何办这样的学校。这既是每所学校的底层逻辑,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与根本。

回答好这些问题,管理者需要从社会现实出发,批判性思考教育的实际现状,找到问题的根源,再结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和五育融合的教育方针,改进和确立学校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

对教育现实的审辨思考是确立学校使命、愿景与价值观的重要前提。曾几何时,学校教育异化为流水线工厂,许多学校以升学率为唯一目标,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视人的成长规律。这样的教育虽然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建设者,但也确因教育的异化而饱受诟病。

为此,立德树人、五育融合成为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根本要求,基于人、为了人、培养人、发展人,成为每所学校的重要目标。学校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应基于此进行修正,以使学校的办学理念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2.回应现实,形成学校的育人目标与办学目标。

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者还必须回应社会现实的需求,逐渐明确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

育人目标要凸显育人”,从人的全面、充分、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明确的目标概念,继而将人的发展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核心素养,并且能够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学生的成长画像,从不同的维度描摹出学生发展的具体化指标,以此指导学校全体教师的育人实践。

在育人目标和办学愿景的宏观指引下,学校管理者可以进一步提出学校的办学目标,回答究竟要办一所怎样的学校,这对于学校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也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规划。

  • 行动为体,实施方显价值

明确办学理念,只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第一步,行动与落实才是关键。再好的理念如果不能落地,就毫无意义。再好的目标如果没有行动,就难以体现价值。学校文化建设不是提出几句口号、挂上几条标语、写岀几篇文章、出上几本专著。行动,始终是学校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求“实”的阶段。

1.价值引领,在行动之中落实学校理念。

在学校价值共识的引领下,学校需要围绕管理改进、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环境改造、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六个维度,制订具体可行的发展规划和行动纲领,它们分别以学年、学期、月度等不同的时长与周期,确定工作计划与学校行事历,同时也要明确规定具体的负责人和评估指标。

在行动的过程中,管理团队要不断审视工作实践、工作方式和实际成果是否符合学校的价值追求。既要防止行动中的价值异化,也要对核心价值不断地重新审视。

2.目标导向,于行动之后反思育人成效。

某一个阶段性行动之后,学校全体成员需要对照发展规划中的具体目标,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反思工作指标是否达成,以何种显性成果证明目标达成度,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是否真正起到了育人作用,过程与结果有没有发生异化。

以目标评估过程,以过程反思行动,以真实的教育实践回答学校的办学理念,用实际的工作行动检验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达成。

图片
快慢相间——生长与推进

学校文化体系的建立与落实,需坚持长期主义和快慢相间的理念,既保持对学校文化缓慢“生长”特点的认知,又能在具体工作中追求执行力,强调效率。这也许才是学校文化体系实践中的良好策略。

  • 慢慢生长,润物细无声

1.育人理念是慢慢“长”出来的。

学校育人理念是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并能影响教师和家长教育行为的关于教育使命、育人目标、育人要求、育人原则等方面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育人理念体现学校对教育应然状态的追求,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灵魂。高品质的学校育人理念应该体现大情怀。

它需要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步探寻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研究国家和民族的需求,通过不断摸索,逐渐形成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充分体现学生立场的育人理念。

2.慢,是文化建设的固有属性。

价值共识是也慢慢“长”岀来的,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非短期内可以移植、嫁接和定义的,而是学校通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自然而然形成的。要真正建立学生优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幸福为本的价值共识。

此外,学校的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教学文化等等,都需要时间的累积、经验的沉淀,需要师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逐步构建和夯实。

  • 实践推进,强化落地实施

文化建设需要通过管理实践推进,以学校发展规划为例,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是重要且必须的。

因此,学校需要不断改进自身管理工作,以下三点可以参考借鉴:首先,要重构内部结构让组织运转更加顺利与流畅,更加符合学校理念的要求;其次,要重建学校各项制度,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高效;再次,管理流程再造、把握管理全流程的细节与关键点,同样也是落实学校理念的重要举措。

图片
内外发力——内涵与传播

学校专注文化体系内涵发展的同时,需要由外而内进行审视,而进行学校文化广泛传播时,也需要由内而外不断自省。

  • 注重内涵,达成内部共识

1.课程教学为核心,教师发展是关键。

课程体系是文化体系的落地。课程与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而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如果不能让教师认同、理解、领会、领悟,并在课程与教学层面产生实际影响,那将毫无价值。

首先,学校课程体系要回应学校的育人目标。以育人目标为参照,系统建构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并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指标体系,继而探索建立对应的课程体系,形成学校的课程图谱其次,在省、市课时计划的框架内,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丰富完善学校的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的课时计划表最后,依据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学校须制订切实可行的作息时间表,编制学校的课程表

制订上述元素,只是学校课程及教学系统建构的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教育教学的实施层面,学校需要组织全体教师共同探索、研究教学改进的具体路径与行动策略。只有将学校的育人理念,真正在常态化的教师教学层面达成共识、得以落实,文化建设才能彰显其价值。

2.环境建设是基础,学生成长为目标。

许多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时,非常重视环境建设。但若把此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全部,则有失偏颇。环境建设要起到育人的基础性作用,需要以学校理念为指引,如果条件允许,可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整体设计和实施。

在此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与专业设计人员要进行深度对话,确定风格、明确色系、满足功能需求、凸显学校文化元素。如有可能,让学生参与到设计之中,体现他们的想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付诸他们的行动

物质环境固然重要,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心理环境建设更需要重视,这是至关重要的隐性文化。营造安全向上、温暖舒适、彼此鼓励、互相帮助与关爱的心理环境能够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充满幸福感与安全感,实为学校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

另外,消灭校园霸凌、积极的心理干预、温柔而坚定的规则遵守、阳光乐观的挫折教育和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风气等,都会对每个学生产生受益终身的影响。以上种种,都需要学校从制度、方法、途径等层面进行积极地研究与探索,构建积极向上的学生文化

  • 广泛传播,形成系统效应

1.挖掘内涵,设计学校形象识别系统。

学校的形象识别系统来源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具象化表达,不仅能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引导师生的行为,还能够促进学校的审美教育,提升全体成员的审美素养。

形象识别系统包括视觉和听觉识别系统,其中尤以视觉识別系统为重,包括学校logo、校徽、标准色、辅助色、标准字体等元素。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应用系统的设计,包括学校的导视系统以及文创用品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学校的育人目标、办学目标和课程教学理念等,不断追问设计语言是否符合学校的文化追求,这样才能使形象表达与内涵理念完美融合。

2.彰显内涵,完善学校仪式类活动。

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相关理念需要通过持续的各项仪式活动、典礼等加以彰显。具有学校独特气质、彰显育人理念的集体活动,能给予学生“不言之教”。

学校在举行各种仪式典礼活动时,要以文化理念为指引,精心设计流程、精细打磨环节,让活动承载学校文化,让每一名参与其中的师生难以忘怀,获得更加立体、丰富的独特体验,使活动真正体现育人价值

3.传播内涵,讲述学校经典育人故事。

要适当向家长、社会传播学校文化体系,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等渠道,向家长解读学校的文化体系,邀请家长、社区人员走进校园,参与学校活动、听取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故事。以此知晓学校育人理念、办学目标、育人目标等,切身感受学校的文化内涵,取得信任,引起共鸣,让家长的家庭教育与学校的育人工作相辅相成,双管齐下。

另外,通过学校官网、公众号、官微、抖音号等平台传播学校的文化体系,让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让学校的教书育人工作真正与家庭、社会协同起来,取得更多的认可与支持。

来源 | 四正书房,内容略有改动
作者 | 陈罡(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副局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