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台县民俗文化看崔路!

 思明居士 2023-02-08 发布于河北

河北省邢台县崔路村位于邢台市西部10公里处,属邢台县南石门镇管辖,也就是我的家乡。今年春节回家感受浓浓年味儿的同时,也遇到了三五成群的陌生人,都在不停地拍照留念,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上前一探究竟,原来他们是在拍摄我们村的刘家老院。

一、崔路历史

说起刘家老院得先了解一下我们村的历史,据《邢台县地名志》记载,崔路村始建于隋唐,兴盛于明清,但是明朝靖难之役之后,只剩下李、于两户人家,明永乐年间,王、刘、赵、姚奉诏由洪洞县迁此定居。相传在隋唐时期,在村南通往西山的官道上有山匪埋伏路旁对过往行人进行抢劫,官道附近居住的几户人家常常催促路人提前赶路,久而久之大家称此地为催路,之后演变成崔路,沿用至今。

二、刘家历史

据《刘氏家谱》记载:明代永乐年间,始祖讳刘英从山西洪洞县迁居至此,至今已经有600余年历史,发展至今,已经是第24代了。先祖迁来之时,崔路村已人烟萧条,之后刘姓人家勤劳耕作,勤俭持家,慢慢成为村中大姓,至今仍是崔路村人口最多的姓氏。

刘姓人家在第十三代刘可昇一代开始发家,据说刘可昇为人忠厚老实,以打拨浪鼓白手起家,肩挑担子卖货,由于为人实在,卖得比较便宜,生意越做越好,之后改做山货和羊皮生意,坚持诚信为本,童叟无欺,羊市道上“刘家”老字号无人不知,刘家还在邢台至京城的沿途开设了多家客栈,当时崔路人去京城办事,途中都可以住上刘家的客栈。生意做大之后,刘可昇在村中修建了新院落,就是现在的刘家老院。

三、刘家老院

刘家老院的建筑布局为“深宅大院”,每个巷子都比较深,南北约有100多米,总面积约70000平方米,分为永寿堂、永和堂、永保堂和成业堂。刘家老院以永寿堂、永和堂以及永保堂为轴,并向两翼南北发展,有大小院落三十余座,房屋五百余间。其中永寿堂、永和堂、永保堂保存最为完好,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最高。刘家老院的建筑时间从1700年后到民国时期不等,时间最早的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古民居墙体为石头和蓝砖砌成,下部为规则的青石块,上部为蓝砖;屋顶为木架结构,所用梁、檩和椽子都很粗壮,屋顶中间起脊,上覆双向斜坡小蓝瓦,四周有完整的排水设施。

永寿堂:东西宽约30米,南北长约50米,约1500平米。由一个三进式院落和配院组成,入口为宽大的拱圈大门,往里进为硬山式一间门楼,门楼与南厢房相连,南厢房共计有五间,其中门楼走廊一间。原来门楼下有两朵祥云,是匾托儿,做悬匾用,于光绪26年,即1900年邢台知县赠送刘氏家族“七世同居”匾。之所以为“七世同居”是因为自第十三代刘可昇开始,一直到第十九世“登”字辈世孙七代人未曾分家,即经济上未曾分开,遇到大的庆典,全家都要聚在一起,几百口人一起吃大锅饭。

文章图片1

永寿堂

再进西行又是一座内宅硬山式门楼,青砖简作,朴素大方。两侧用砖墙与东西配房相连,在西墙砌有神龛,墙下有供台。再进为前院,共二十五间房屋,东侧为五间硬山式二层建筑,共有十间,西侧为一层平顶式建筑,共有五间。中间为穿廊式两层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中厅阔三间,其西有通往二楼的楼梯。有前廓,廓下饰有栏板,刻有“福、禄、寿”榜书大字。

在栏板正中檩下有长方形木雕版,每个柱两侧有木雕雀替和垂花,正中雕花版刻有祥云、仙鹤、鹿及梅花,其内容为传统的祝寿图案――鹤鹿同春。古代时人们常把鹤与龟一同视为长寿之王,鹤龄、鹤寿、龟鹤延年都是民间祝寿时常用的吉祥贺词。

栏板下面有格子门窗,饰有斜方格、前廓檩下有雕花木罩,共分三组。禄字下有斜方格门扇,规矩、朴实、大方;福、寿两字下为一马三箭式门扇,一马三箭窗是直棂窗的一种,是在一般竖向直棂条的上、中、下部位再垂直钉上横向的棂条,使之比只有竖向直棂条的窗子更有变化。

在大厅的中间有隔扇中堂,上有木栏板,呈三格芯,每格中间刻有一楷书大字,为“永寿堂”三字。

文章图片2

永寿堂

自永寿堂中堂后穿堂而过到二院,与前院相同,东西厢房各五间,正房原为起脊硬山式二层楼房,后改造为平顶,共二十间。正门的东侧有石雕外置神龛和供台。一、二楼内部保持原样,室内有花棂隔扇,入东隔扇宅室有内置楼梯,木梯有寿桃柱头,下栏板与扶手之间用木雕荷花相连。二楼为木制地板,南墙开辟五个拱式小窗并在内侧设对开小木门,共十一间房。自此院可通往后院。

堂前有一条古巷名为永寿巷,为条形青石铺成,该巷直通南端的龙王庙,又称为龙道。永寿巷宽约2米,南北长约128米,巷子南端建有大型石头影壁,影壁中央有石雕神龛一座,墙后有常见的“泰山石敢当”石。

文章图片3

泰山石敢当

永和堂:东西宽约70米,南北长约60米,由六、七座四合院落组成,面积约5000平方米,东邻永寿堂,西邻永保堂。

永和堂正门为青砖式拱券式门楼,正中用青砖凹砌三个吉字。其下方有砖雕大字“竹苞松茂”四字。三面墙高约二十米,使来到门下的客人,站在巷口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

文章图片4

竹苞

文章图片5

竹苞

进入大门后左右有两个独院,东西两院有拱圈式门、东门的内侧有砖雕“三多”二字,西院内侧有砖雕“九如”二字。

文章图片6

九如

东院共有房屋二十五间及南厢房四间,中间为门楼通道一间,入门后东西配房各五间,在东西配房中间建有起脊硬山式门楼一座。正北为正房二层式起脊硬山房,共十间。在东配房上建有一开间硬山式吉星楼。东院的东侧有工房数间。

西院与东院的布局相同,只是为单层的青砖式平顶房,共二十间。西院大门相望建有望楼。与东院不同的是,西院采用大量的砖雕,内院门楼最为精湛,门楼用十字花砖墙与东西配房相联,门楼为青砖作,正面有“花开春富贵,竹报日平安”砖雕对联,对联砖雕的上部为两个砖雕式门楼,砖雕门楼为罗马式,上有五色旗,砖雕门楼内刻有荷花,象征着和气。对开式大门上面为梳背式拱圈顶,其上有“总集福鹿”横披四字砖雕,门楼顶为歇山式瓦作,正脊有吻。门楼内侧与正面砖作相同,也刻有砖雕对联一副,内容为“张公书忍字,司马积阴功”。

文章图片7

花开春富贵 竹报日平安

文章图片8

张公书忍字 司马积阴功

入内门楼后北面有正房五间,外侧装饰十分华丽,有三组雕花木罩,刻工十分精细。

东西院后,建有房屋数间,向东有独院一座,房屋间数及内宅情况不明。其后为马厩和大车停放地。

马厩院落建有门房,古井、料棚等,在东南角的工房内还有一个井窖,为藏身或藏物之处。在马厩院西侧开辟拱圈式北门通往后街。

在后街观察永和堂外墙,原地面已抬高近二米,外墙用精石条砌建,高达四米许,其上用青砖作。现存墙高达7米左右,各个地方还保留有防卫功能的女墙,为此推知永和堂后外墙原高在10米之上,在后墙的西侧有一便门,拱圈式小门,从此观察外墙厚达1米多。

在永和堂西院后建有另一独院,有两座门楼相联,内门楼砖雕精细,上有“五世同堂”四字,在北房上门楼上两侧刻有“忍”“耐”两字。

斑驳的阳光下,依稀可见“五世同堂”四个大字

文章图片9

与永寿巷相同,永和堂前有一条古巷名为永和巷。巷宽2米,长约170米,在南端有青石影壁一座。经观察该石影壁为坍塌后修砌,从东侧永寿堂影壁可以推知,在未坍塌前其影壁建筑用材和手法更加精良。

永保堂:东西宽约30米,南北长约80米,由三座大院落组成,每座院落各二十余,计六十余间,面积约2400平方米,位于永和堂西侧。

文章图片10

永保堂

永保堂前院外部已进行改造,内部结构尚好,在正房檐下有三格芯,原刻有“永保堂”楷书大字,为保持室内采光换为玻璃,将原字取下保存,并用红漆描写原字永保堂。正房后有拱券式大门,两侧以方柱石为基础,柱石上有高浮雕纹饰,刻有五色旗和宝瓶、花卉等。与大门相对有望楼,在望楼门下有砖雕大字“延年益寿”其上有砖砌圆形瞭望窗。从望楼中穿过向北有古巷通往另一座院落。

永保堂中院亦为平顶式,共有二十多间,再进有后院,后院与中院建筑布局相同,其北侧有楼,从现存情况看亦为硬山式布瓦顶。内部因已坍塌故情况不明。该楼北为刘家老院后街。

在永寿堂的东侧有一组独立大院,建筑精美,现保存一进院落,从前后的布局看,应该为三进式院落,在相邻的农院中发现有“建业堂”遗物。

除以上几组大院外,永寿巷、永和巷、永保巷两侧还保留着若干个组院落。多以复进式、三进式院落为主,建筑以主房硬山起脊、配房平顶为特点,具有鲜明的冀南建筑民居风格。

在崔路南北大街的西部,保留着大量的古院落,约有二十多座。有独院式,亦有三进式。从建筑艺术上看有砖雕式门楼及雕花木罩,与刘家老院的建筑风格大致相近,建筑年代也基本上相同。

两堂之间有永保巷胡同,胡同南北长约60米,宽约2米。永保巷的南端为古庙宇-虚黎堂。

刘家老院部分细节:

文章图片11

深宅大院

文章图片12

大门门楼

文章图片13

各式门楼

文章图片14

各式门楼

文章图片15

各式门楼

文章图片16

各式门楼

文章图片17

拱圈门砖雕

文章图片18

砖雕

文章图片19

古巷

四、庙宇文化

崔路村不仅保存着上千间古宅院,还保留有自明万历到民国期间的庙宇,这些庙宇有关帝庙、观音庙、土地庙、马神庙、五贤祠等大大小小十四座庙宇。在这些庙宇中有较多的各时期石刻和碑记,是研究民间宗教文化和明清时期村庄文化的重要的实物资料,并且崔路村的庙宇该村宗教信仰和民间供奉文化的真实反映。

首先看一下刘氏宗祠:

文章图片20

刘氏宗祠

刘氏原有宗祠一座,兴建于何年已不可考。癸卯年(公元1963年)正月十六日深夜,一场大火将刘氏宗祠烧毁,近五十年来,经过八次大小续修。庚寅年即公元2010年正月十四日,刘氏长辈发出宗祠修缮倡议书,仅用十个月建成现在的明清式刘氏宗祠。

古槐:

文章图片21

古槐

这棵古槐胸径一米有余,腹内中空,相传是刘氏先祖刘英迁至崔路时所栽,距今已有六百多年,被癸卯年(公元1963年)那场大火波及,烧毁一半树身,但是仍然顽强存活下来,至今仍旧枝繁叶茂。

庙宇:

文章图片22

古庙

文章图片23

古庙

在崔路村的每一条街巷的丁字口都分布有一座庙宇,有些较早庙宇建于明末清初,有些建于清代中后期,经过多次修缮,历经风雨,保存至今。

五、社火文化

张灯结彩:崔路村按照行政区域分为七个小队,每个小队有专门的负责人,即会首对本队区域进行布置,挂灯笼、立牌坊等。

牌坊

文章图片24

牌坊

花灯初上:正月十四晚上夜幕刚刚降临,每家每户都会讲自制的灯笼挂到街道上,作为祈福和展示用。

灯笼展示

文章图片25

灯笼悬挂

走马观花:正月十四日上午和下午,各队将准备好的传统社火悉数登场,并进行各个小队的巡回表演,有传统的舞活龙、舞狮子、踩高跷、拉碌碡、赶毛驴儿等,也有现代的舞蹈等,精彩纷呈。

文章图片26

拉碌碡

文章图片27

舞龙

游庙:“游庙”是正月十五最具意义的集体活动,所说的“游庙”就是提灯会,十五日夜,明月高挂之时,以小队为单位各自家人手持自制灯笼聚集在一起,排成一队,分别在各队会首的带领下进行“游庙”,按照预先制订好的路线到全村各个庙宇进行祈福祭拜。

文章图片28

游庙

“游庙”队伍是一个宏大的方阵,当天晚上全村人都会聚集在大小街道上,整个队伍绵延几公里,大会首手持令旗走在队伍的最前方,然后是锣鼓开道,鞭炮齐鸣,紧跟着随行的社火,最后是绵长的灯笼队伍,行进时按照一定的次序和规律,交替前进,场面十分浩大,象征芝麻开花节节高,预示着崔路村村民生活更美好,人丁更兴旺。

文章图片29

提灯会

油灯:“油灯”就是用黍米面制作而成的各式各样的动物造型,在造型上预留一个小坑,淋上菜油,用麻头纸制成灯芯,正月十五日夜按照动物不同的寓意,放置家门口、墙角、水缸或者米缸旁边,意为祈福消灾。

文章图片30

手捧油灯

文章图片31

油灯

烤“杂病”:正月十五日深夜或十六日早上,在通风的路口人们会生起篝火,围成一圈烤火,意为烤去身上的百病,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小孩子会带上前天晚上的油灯放进火堆里烤着吃。

迎送新老大会首:正月十六上午,花杆准备好之后,各队村民回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由此届大会首迎接新一届大会首,完成新旧交接。

六、结语

崔路刘家老院历经几百年风雨洗礼,饱经沧桑,是明清时期顺德商帮的优秀代表,也是一代顺德商人的精神家园,建筑时间久远,面积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保存如此完整的村落老院已是凤毛麟角,而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建筑艺术的更是少之又少。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结合其他古村落老院保护的成功经验,挖掘更多的历史内涵,保护好崔路刘家老院,让顺德商人的这片精神家园能够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崔路刘家老院,关注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

无论是百年的老宅还是热闹的社火,无不透露着崔路人民的勤劳、善良和淳朴,更是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