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称蒙古国为“外蒙”,他们又是如何称呼我们的?答案让人惊讶

 云语禅心 2023-02-08 发布于河南

古语云:“不敬他人,自不敬也”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虽文化不同,却又相互包容。而蒙古族以其能歌善舞的民族天赋闻名全国。史诗《江格尔》还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蒙古秘史》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文章图片1

我国将蒙古族主要聚居的地方称之为“内蒙古”,与此相对的我国还有一个陆上邻国—蒙古国,我们称之为“外蒙古”。为何会有内外蒙古之分?蒙古国又是如何称呼我国这个邻邦的?相信这篇文章会给你答案。

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族的起源,现在有一个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源于今额尔古纳河一带,而“蒙古”这一说法在中原王朝史书中最早见于《旧唐书》,其中称,当时对于蒙古地区的游牧民族称之为“蒙兀室韦”。

草原的游牧民族由于在草原放牧为生,以肉为食的习性。再加之民风彪悍、草原多产良马的特点,故此草原骑兵骁勇善战,历来与中原王朝不断发生冲突。

文章图片2

自汉朝起游牧民族就成为历代王朝必须面对的主要的外来威胁,使得当时的汉族百姓更加敌对蒙古地区的游牧民族。

在13世纪也就是宋朝时期,成吉思汗统一了草原的蒙古诸部,建立大蒙古国,也就是后来的元帝国,使得内战不断的草原各部暂时统一在一起,蒙古族进入了崭新的时期。

蒙古的内外之别

在元朝成吉思汗和孙子忽必烈去世之后,蒙古再度进入了分裂混战的时期,只得退守草原,后来蒙古全境纳入了清朝的统治之下,但作为曾拥有强大帝国的蒙古,一直渴望能够独立。

文章图片3

清朝灭亡后蒙古因其特殊的地缘、历史等原因,苏俄开始关注起了这块广阔的土地,并暗中操控外蒙古。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战乱不断的时期,因此无暇顾及外蒙。

后来二战爆发,战争后期苏联就以外蒙独立作为帮助中国出兵日本的条件之一,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再加上中苏两国需要一个“缓冲中间地带”的存在。“外蒙古”开始以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身份正式独立。

文章图片4

就这样因为历史原因原本一脉相传的蒙古族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一分为二,位于中国的部分成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的蒙古族,也称内蒙古,而建立了蒙古国的部分被我国称之为“外蒙古”,两国关系也开始紧张起来。

“胡扎”的含义与起源

前文提到我国称呼蒙古国为“外蒙古”,内外蒙古本是一家,蒙古国也就是我国最熟悉的陌生人。两国之间原本就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应该是友好邻邦才对,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别看两国现在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却并不是这样的,这从蒙古国对于我国的称呼就可以得知。

文章图片5

蒙古国对于我国有自己的说法,这个称呼不仅难懂,而且可谓是独一个的称呼。那就是“胡扎”意为“做事不能信任的人”。类似于古时所说的“竖子”。

但这是非正式的说法,基本流传于蒙古民间。即便如此也让很多人疑惑,西方称中国为“China”、“唐人”都是对于中国的美誉,而蒙古国为何会如此称呼中国?

“胡扎”来自山西,本意大概是山西人平时打招呼所用的词语,在蒙古人口中却变了味道。走向了一个相反极端,为啥呢?

文章图片6

原来在清朝时期,北方汉族商人例如山西的晋商们,就开始与蒙古通商。

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来蒙经商的商人中有一些商人,在与蒙古人交易的过程中开始动起了一些心思。

发现受骗的蒙古人对于这些来自汉族的商人们的印象就一落千丈。“胡扎”一词,就在蒙古语中演变为了不可靠的人的意思。

文章图片7

至此“胡扎”一词不仅失去了本来的意思,还从对于汉族不法商人的称呼演变成为了蒙古民间对于中国的代称。

“胡扎”称呼的原因

至于为何蒙古国人会称呼我国为胡扎其实也有很深的历史原因,前文说道,由于蒙古地区的游牧民族对于中原王朝的侵略,再加上元朝的“四等人”制度,因此中原人对于蒙古人的仇视可谓是由来已久。

而游牧民族大都性格直来直去,对于中原汉族人有着诡计多端的偏见,因此就造成了两族之间互称“胡扎”与“老蒙子”的蔑称。以至于时至今日还是会遇到称呼“胡扎”的蒙古人。

文章图片8

不过现在随着中蒙两国的建交,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蒙古国人已经没有那么多的人来用“胡扎”称呼中国了。

两国之间也明白了只有放下隔阂、共同发展。才可以使两国的经济和关系获得更好的发展,“老蒙”早就废弃,来华的蒙古人也在刻意的注意不要用“胡扎”来称呼中国。

结语

蒙古国虽然对于中国的称呼不怀好意,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但从中我们也应该明白,和气才能生财,只有消除误解,才能使得两国走向富裕的道路。

文章图片9

也希望两国人民也可以明白,因为历史问题造成的一些误会,不应成为两国之间友好交流的阻碍,我们应该用更加包容的心态去应对两国之间的历史文化差异。

只有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去面对过往的历史因素,正确客观对待新时期的国际关系的变化,及时更正自身的错误,包容不同的声音,“求同存异”我们才能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尊重与认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