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岁男孩进女厕,妈妈错在哪?

 土而不渣 2023-02-08 发布于重庆

今天刷到一个视频是说一位妈妈带着六岁大的男孩进女厕,被另外一名女士指责后哭了,妈妈便大闹厕所要求对方给孩子道歉。视频就不放了,也不推荐大家去搜索来看。知道有这么个事即可。

我就是和大家聊聊个中问题,避免自己也犯同样错误。

六岁的孩子早就应该有了性别意识,可能因为妈妈不放心就带着他一起进了女厕所。厕所里的其他人确实不应该大声指责孩子,可以明确告诉孩子这里是女厕所,提示他是不是走错了。这样孩子不会受伤。然后找到监护人明确提出这样做不合适。却由于双方都没有很好的处理这个小小冲突而导致问题放大。不仅在现场进一步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又因为网络传播更放大对孩子的伤害。而需要承担最大责任的仍然是那位妈妈。

首先,她没有培养好孩子的独立意识。

六岁的孩子已经有了性别意识,去女厕所本就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了。孩子心里其实是清楚的,但因为妈妈带着他这么做了,也就觉得没关系。

如果平时妈妈就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培养(老话说儿大避母),六岁的孩子完全可以自己上厕所的。如果担心孩子走丢,那六岁的孩子也完全知道一个人不能乱跑的。平时缺少对孩子独立性和安全性的教育才会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应对失措。

妈妈自然是知道自己的做法有问题,而那一刻她发现她可能只能那样做。这是多数父母在面对孩子独立性养成时典型的舍不得放手的问题。如果那天这位妈妈把这次遭遇当成实战演练,鼓励孩子去男厕所,叮嘱好孩子尿完后在厕所外等。或者委托一个男士提供帮助都是可以解决的。关键是要舍得放手。

只需要做一次,孩子在这块的独立性就建立起来了。如果大人越早放手,孩子的独立性养成也就越早。

其次,她再次伤害了孩子。

当然把孩子说哭的人自然处理失当,却不至于承担全部责任。相反,正是有这样尖锐地批评可能才会让这个家庭认识到问题所在。相信这次冲突之后,妈妈一定不会再带孩子进女厕所了。

就事件本身来说妈妈不应该不顾事情发生的原委却一味指责对方把孩子弄哭。弄哭是事实,起因却是妈妈自己。是妈妈把孩子置入了会被人指责的环境里,本身就是自己考虑不周。更不应该大吵大闹才是。

伤害孩子自尊的不是别人,从头到尾都是那位母亲。她以为逼迫别人对孩子道歉就可以弥补孩子的受伤,恰恰相反。孩子更可能会开始不信任妈妈。因为孩子很清楚真的是妈妈让他丢了脸。

一个正常的六岁男孩本应该可以独立的上厕所,却因为妈妈的不放心将其置入了被指责的环境,结果恰恰就有人又过分指责孩子了。妈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避免对孩子的二次伤害,偏偏却处理不当,进一步放大了伤害。这一切本不该发生的,偏偏都发生了。

我想这件事最大的意义不是讨论六岁男孩可不可以进女厕,而是每一个大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是否能正确的处理自己、孩子与周遭环境的关系。

有一个妈妈带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坐飞机。她担心孩子会哭闹,于是提前为每一位乘客准备了糖果并附上小卡片“我的宝宝可能会有些哭闹,希望您能谅解,请多包涵”。

我理解这种做法就是非常得体的做法。让别人都感受到了善意,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