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敏性休克如何抢救?一文全总结

 东阳土布 2023-02-08 发布于浙江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建议收藏!


撰文 | 杨欣

过敏反应是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的急性反应,可累及皮肤黏膜、呼吸、心血管等多个系统。接触致敏原几分钟到数小时内出现皮肤黏膜系统症状(如皮疹、唇舌红肿等),且存在胸闷、气短等呼吸系统和/或持续的胃肠道症状,和/或血压下降,则定义为严重过敏反应[1]过敏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过敏反应,若救治不及时,死亡风险极高。


致敏诱因和过敏反应分类



摄入致敏食物、药物,昆虫叮咬等均可导致过敏反应(见图1)。对花生过敏者,一旦摄入100μg的花生蛋白即可引发过敏反应[2]在美国,约0.5%-3%的人群因膜翅目类昆虫叮咬而出现过敏[3]

文章图片2
图1

在临床,除造影剂、青霉素外,神经肌肉阻滞剂、阿片类镇痛药同样有导致过敏反应的风险。

表1 Gell和Coombs将过敏反应分为4种[4]
文章图片3

过敏反应主要是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当人体对致敏原产生的严重过敏反应,并伴随外周循环灌注不足时,即称为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的治疗要点



过敏性休克可在数分钟内发生,即刻识别、快速抢救是治疗的“精髓”。除予以过敏者生命支持,合理使用急救药物尤其重要。过敏性休克的治疗要点如图2所示。

文章图片4
图2

休克体位: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双腿抬高,有利于静脉回流,改善心脏和大脑的血供。

液体复苏:一般推荐20ml/kg的补液量,但应根据患者血压等情况调整。

肾上腺素具有激动α受体和β受体的药理作用。当其激动α受体可收缩皮肤黏膜、激动β1受体可兴奋心脏、激动β2受体可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因此,肾上腺素是治疗过敏性休克的“基石”。

抗组胺药:可收缩皮肤黏膜血管,缓解皮肤潮红、皮疹等症状。

H2受体拮抗剂:主要缓解胃肠道症状。

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快速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

糖皮质激素[5]具有对抗炎症反应、抗过敏的药理作用。推荐过敏性休克的患者使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00mg*q6h)。

正性肌力药:例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儿茶酚胺类药物,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

治疗药物小结:

  • 一线用药:肾上腺素;
  • 二线用药:抗组胺药、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


如何正确使用肾上腺素?



将患者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管理[6](见表2),分级不同的患者使用肾上腺素时存在差异。

表2
文章图片5

将过敏性休克患者按照表2进行分级管理,推荐如下[1]

  • 2、3级反应者:
    首选肌内注射肾上腺素(规格:1ml:1mg,相当于1:1000),注射部位为大腿中部外侧;浓度要求:1mg/ml。推荐用量:通常按0.01mg/kg给药,14岁及以上患者的单次用量≤0.5mg;14岁以下患者的单次剂量≤0.3mg。5-15min后效果不佳者可重复给药。

  • 对于3级反应者,还可采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2D,弱推荐,较低质量证据)
    推荐用量:14岁以上及成人,0.1-0.2mg;≤14岁的儿童,按体重2-10μg/kg给药。

  • 4级反应者,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浓度要求0.1mg/ml。推荐用量:14岁以上及成人,静脉注射0.5-1mg;≤14岁的儿童,按0.01-0.02mg/kg给药。3-5min后效果不佳者可重复给药。(2D,弱推荐,较低质量证据)


对过敏性休克患者的监护及教育



由于部分过敏反应具有“双相发作”的可能,即经过有效治疗后过敏症状好转,却又在数小时内复发过敏反应。为此,建议救治后的患者应留院观察12h以上,并监护其生命体征;包括心脏功能、呼吸、氧饱和度及尿量等。

医务人员应该告知患者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的医学知识,避免接触致敏原,提高其依从性。


总结



合理使用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关键,肾上腺素是目前的一线用药。

精氨酸加压素能收缩血管。另有动物实验表明亚甲蓝可增加血管外周阻力、逆转休克,亚甲蓝与肾上腺素联用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7],因此,精氨酸加压素、亚甲蓝能否用于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尚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参考文献:
[1]李晓桐,翟所迪,王强,等.《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推荐意见[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9,21(2):7.
[2]Hourihane JO'B,Kilburn SA,Nordlee JA,Hefle SL,Taylor SL,Warner JO.An evaluation of the sensitivity of subjects with peanut allergy to very low doses of peanut protein: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food challenge study.J Allergy Clin Immunol.Nov.1997;100(5):596-600.
[3]Golden DB,Moffitt J,Nicklas RA,Freeman T,Graft DF,Reisman RE,et al.Stinging insect hypersensitivity:a practice parameter update 2011.J Allergy Clin Immunol.Apr.2011;127(4):852-4.e1-23
[4]Terico AT,Gallagher JC.Beta-lactam hypersensitivity and cross-reactivity.J Pharm Pract.2014 Dec;27(6):530-44.
[5]Dhami S,Panesar SS,Roberts G,Muraro A,Worm M,BilòMB,etal.Management of anaphylaxis:a systematic review.Allergy 2014;69:168-75.
[6]Brown SC.Clinical features and severity grading of anaphylaxis[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4,
114(2):371-376.
[7]Gouel-Chéron A,Harpan A,Mertes PM,Longrois D.Management of anaphylactic shock in the operating room.Presse Med.2016 Sep;45(9):774-83.


还有85个经典病例,你想看吗?


医学界医生站”APP秉持“服务医者,改善医疗”的初心不间断更新7年余,呼吸领域沉淀着大量各路大神的精心分享,择优纳入专栏,目前指南解读22+、用药干货117+、影像解读150+、经典病例85+……

文章图片6


更妙的是
为了大伙儿学习的便捷

“医学界医生站”网页版上线

不用下载APP!

扫码即刻免费学习















本文首发:医学界呼吸频道
责任编辑:彭建萍

版权申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