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部省域副中心城市首位度易主:洛阳落败襄阳

 松影融雪 2023-02-08 发布于河南

近日,襄阳当地媒体集中地传播着一条信息:2022年襄阳GDP以5827亿元规模第一次高出洛阳GDP5800亿元的规模,抢占了中部六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头把交椅。要知道,在此之前,洛阳常年是霸主的存在。

政经小编观察,襄阳超越洛阳,不止于表相GDP规模数字的超越,实相当看作中部六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首位度易位,区域中心城市的首位度这一价值尺度体现在三个维度上:一是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二是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三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能级。换句话说,洛阳在这三个维度上开始落后于襄阳了。

那么,洛阳为何落败于襄阳呢?

Image

从两个城市发布的2022年GDP数据看,洛阳的表述是生产总值5800亿左右,襄阳的是GDP数据是5827亿元,略超过洛阳。从增长率来看,2022年增长3.5%,而襄阳是5.4%。

事实上,多年来,襄阳在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中,GDP一直排“老二”位置。2020年,襄阳与洛阳的GDP差距还为520多亿元,可是到了2021年,两地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至130多亿元(2021年,洛阳市GDP增速仅为4.8%, 而襄阳市GDP增速则达14.7%),2022年就完成了超越,可以看出襄阳经济增长动力十足。

经济增速不一的原因在哪里?

Image

洛阳与襄阳两座城均以工业经济见长,而且均以国有制造业为支撑。洛阳是“一五”、“二五“期间国家工业经济的重镇,合计有”十大共和国长子“布局,以至于到今天,洛阳经济的大盘仍然是国有制造业挑大旗,保持优势制造业地位的企业有一拖、中信重工、中航光电、洛轴等。

而襄阳的工业制造业由央企东风系主导,主要制造业布局集中汽车制造领域,包括乘用车、商用车以及千余家产业链配套企业,有人说襄阳的经济就是”一部车“,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近年来,襄阳又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新能源与新材料等产业着力,工业制造业转型开始发力。

从两座城市工业制造业结构看,洛阳国有制造业分布在农业机械、矿山机械、轴承制造、光电制造、铜加工以及玻璃制造等领域,比较分散,而襄阳的制造业集中在一个汽车制造业上,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有着紧密的产业链。

Image

不难发现,洛阳的制造业分散,难有产业链支撑,而襄阳的制造业却以围绕汽车制造,以产业链配套见长,可想而知,在制造业支撑两座城市的经济增长效率与效益上,襄阳必然会超越洛阳,产业链的完善,产业协同效力会越来越高,生产成本会越来越低,这表现在襄阳制造业竞争力的强劲,这正是襄阳经济增长率高的核心成因。

不过,洛阳一时跌落,并不代表失去了重回中部六省省域副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机会。

毕竟,洛阳的跌落是过往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不彻底造成了经济效率的低下。举个例子,据说,当前洛轴的改制仍然在“翻烧饼“,导致一家优势企业在长期的徘徊与纠结中失去了做大的机会(2006年前后,政经小编以记者的身份就采访过洛轴的改制,至今没有完成)。

Image

今天,市场看到,洛阳不仅确立了“风口“产业发展导向,而且在”风口“产业发展上有着了重大招商动作,特别是宁德时代、百万吨乙烯项目落地等,给洛阳经济注入了新动力。

当然,洛阳经济的活力与效率最终要取决于国有经济的改制成效,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当前,洛阳民营经济的活跃度在提升,显然,洛阳看到了自身经济结构中民营经济偏弱带给自身发展的制约。为此,洛阳提出了2023年要确保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增长10%以上的目标。

同时,还要看到在以创新驱动经济转型中,洛阳科技创新的潜力较强。公开数据显示,在研发投入强度上,洛阳在河南省内城市中连续四年领跑,连续三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这一数据为2.85%,2023年再次提升到3.15%。

Image

THE POLITICAL ECONOMY VIEW

政经视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