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陶瓷馆金代陶瓷

 与照耀同行 2023-02-08 发布于北京
金朝军事上占据了中原,却很快融入了汉文化,并以中国自居。

北方地区的磁州窑、定窑、钧窑、耀州窑等在金代都有新的发展,如磁州窑的虎纹枕、定窑的印花瓷、耀州窑的月白釉瓷等,都颇具代表性。

中原地区金代陶瓷过去常被视作宋代产品,因此传统认为金代陶瓷粗糙。新中国以来,金代考古出土众多金代陶瓷,对宋金陶瓷有了较明确认识。

目前,已确认了金代时的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淄博窑、大同窑、浑源窑、介休窑、长治窑等窑瓷,各具特色且不乏精品。

宋金时期北方流行瓷枕,因北宋瓷枕上极少有明确纪年款,过去难以区分
这件清宫旧藏瓷枕长期被视为磁州窑,近年在山西河津固镇金代窑址发现造型、装饰类似瓷枕,因此应是金代河津窑产品。

金代河津窑白釉珍珠地刻划折枝芍药纹腰圆枕。

枕腰圆形,枕面中间微凹,除外底外余处均施白色化妆土,底面露胎。枕面上部月牙形开光内饰珍珠地刻划折枝芍药纹,纹饰刻划线条条简洁流畅。

枕面开光下空白处刻隶书体乾隆御题诗,由御题诗可知,此枕至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就已经被视作清宫所藏古瓷珍品。

金代河北地区的定窑保持了宋代定窑的工艺水准,并有进一步发展。
金代后定窑地区优质瓷土枯竭,定窑不再洁白细腻,到元代变得粗糙,工艺上也只彩用简易印花,至明初定窑受战争影响彻底终结。

金代定窑白釉剔划化妆土花鸟图腰圆枕。

枕呈腰圆形,微出沿,枕面前略低后微高,胎体上施有化妆土。素底无釉,留有两个圆形通气孔。 

枕面中心花形开光内剔刻出一株折枝花卉,枝头上的绶带鸟振翅鸣叫,开光外饰以卷草纹。枕侧上下以弦纹为饰,中间环以一周剔花缠枝花叶纹。

这也是陶瓷馆里与定窑孩儿枕一样受欢迎的明星文物,尤其是孩儿枕借到香港故宫展览出后,更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金代长治窑黄褐釉白地黑彩虎枕。

枕呈卧虎形,头右向,虎身为枕身,在黄地上绘黑色条纹模仿虎皮纹。

虎背为腰圆形枕面,白地黑彩,画残荷、芦苇、游鸭、大雁,寥寥数笔,将秋景萧瑟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金代磁州窑继续烧造,彩绘、剔花、划花、刻花等技法娴熟,装饰题材丰富,各种动物、植物及反映民俗生活的人物、诗词曲令等应有尽有。
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题诗句如意头枕。

枕呈如意头形。通体白地黑花装饰,枕面题写行草体诗句:“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

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图腰圆枕。
枕腰圆形,通体白地黑花装饰。枕面绘两个玩耍的婴孩,一孩儿头落一只小鸟,作惊惧状,另一男孩儿手指小鸟兴奋异常。

此枕绘画笔触简练,虽着墨不多,却情趣盎然。

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马戏图八方枕。
枕呈八方体形,通体白地黑花装饰,有戳印阳文“张家造”戳记。

枕面绘一四蹄飞腾骏马,马尾飘扬,马背上一人手撑马鞍腾空倒立,整个画面将马戏表演中的精彩动人瞬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蹲狮纹镇宅铭八方枕。

枕呈八方体形,通体白地黑花装饰。枕面绘一蹲狮,昂首凝目,四肢紧绷,生动传神。右旁黑彩书写楷体“镇宅”二字。枕立边绘缠枝花草纹。

动物纹是磁州窑画工常用题材,以狮虎形象最为生动,赋予其镇宅功能而装饰陶瓷枕。

辽、北宋、金时期,北方一些窑场都烧造过白釉剔划花填黑釉瓷枕,如河北磁州窑、河南当阳峪窑、山西河津窑、内蒙古缸瓦窑等。
金白釉剔划填黑釉折枝牡丹纹腰圆枕。

枕面先施白色化妆土,然后刻划折枝牡丹纹,施透明釉,剔除花纹以外透明釉和化妆土,最后在刻划纹饰线条内和剔地上填黑釉,入窑经高温焙烧而成。

磁州窑善于采取黑白强烈对比的装饰手法,以白地黑花瓷器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力。
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

此梅瓶形体端庄秀美,通体白地黑花装饰,画面黑白对比鲜明,突出体现了磁州窑白地黑花瓷的艺术魅力。

宋金时北方瓷窑遍地开花,彼此相互借鉴,形成工艺风格相似的窑系,也造成瓷器不好判断窑口。
金代白地黑花折枝牡丹纹梅瓶。

通体白地黑花装饰,一面绘牡丹,另一面黑彩书写行草体词句“水风轻,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出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玉蝴蝶·秋思》,金代磁州窑瓷枕上有过相同词句。

金代白地黑花猴鹿图梅瓶。
瓶外壁白地黑花装饰,颈部涂抹黑彩,肩部绘黑彩花瓣纹,胫部以黑彩涂抹。

腹部一组为猴鹿相逢于芦苇丛中,另一组为芦苇双雁图,画面构图疏密有致,给人轻松自然的视觉感受。

扒村窑属磁州窑系,白地釉下黑彩与磁州窑类似,但纹饰笔调比磁州窑更加粗放凝练,黑彩也更加浓厚。
金扒村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折沿盆。

此盆形体较大,绘画技法娴熟,纹饰生动优美,虽装饰繁密,但构图严谨,层次分明,繁而不乱,堪称金代河南禹州扒村窑白地黑花瓷的代表作。

金代大同窑黑釉剔划缠枝花草纹罐。

罐造型浑圆饱满,黑釉光亮如漆,剔划花技法娴熟,以白中略泛黄色的隙地衬托黑色花纹,对比鲜明,取得较好的装饰效果,具有典型的金代山西大同窑胎釉特征。

金代磁州窑还少量烧造黄釉黑花、孔雀绿釉黑花、绿釉黑花瓷器,传世品和出土物中都很少见。
金代磁州窑绿釉黑彩花草纹梅瓶。

先在坯体上施一层化妆土,在化妆土上绘图案纹饰,施透明釉后入窑经高温烧成白地黑花器,再在透明釉上施一层以氧化铅作助熔剂的瓜皮绿釉,复入窑经低温烧成。

瓷梅瓶在宋金元时期北方许多瓷窑均有烧造,品种有青釉、天蓝釉、白釉、白地黑花、绿釉黑花、褐黄釉黑花、孔雀绿釉黑花等,褐黄釉黑彩竹纹梅瓶较罕见。
金代褐黄釉黑彩竹纹梅瓶。

此梅瓶通体褐黄釉黑彩装饰,褐黄釉覆于黑彩上,呈现与磁州窑白地黑花瓷器不同的视觉效果,别具一格。

金代耀州窑在北宋基础上继续烧造青瓷,但与北宋耀州窑青瓷相比,釉色偏黄,出现涩圈叠烧工艺,还创烧出釉色淡雅的月白釉瓷。

金代耀州窑青釉狮形灯。

狮子口微张,卷毛发,尾巴上卷,背部置鞍鞯,并驮一灯盘。足踏长方形底座。胎体较厚重,通体施釉,釉色青中泛黄,造型集观赏与实用于一体。 

对耀州窑遗址发掘考古证明,此种青釉狮形灯出土于金代地层,为金代耀州窑所独有。

金代耀州窑青釉刻坤牛望月图碗

碗敞口深弧腹,内外和圈足内均施青釉,足底无釉露胎。外壁光素,碗内刻双线方形开光,开光内刻一头牛,牛四腿弯曲,头部昂起,望向天空一轮明月。

这一纹饰称为坤牛望月,常见于宋金定窑瓷器和铜镜、香炉等器物。

金代耀州窑青釉三足炉。

炉折沿,圆唇,阔颈,扁圆腹,腹下承以3个兽蹄形足。内、外施釉,釉色青中泛白,釉的玻璃质感较强,釉面开有片纹。 

金代耀州窑青釉刻球路纹执壶。

执壶内外和圈足内均施釉,釉色青黄。外壁刻花装饰。肩部刻双重覆莲瓣纹,腹部刻球路纹,刀工犀利、纹饰清晰,具有较强立体感。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